书城哲学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17751900000006

第6章 越活越颠倒了吗

我在这么多场的演讲当中,是在不断地印证真理。哪一些是真理?哪一些是似是而非的观念?我们在这个时代要有高度的判断力,不然真的会思想混乱。知识、科技、讯息爆炸的时代有利也有弊!如果接收的是错误的思想,在我们不自觉的时候,毒素会在你的体内扩散。所以我常常问一个问题: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比较有德行,还是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比较有德行?如果是年龄越小德行越大,那人不就越活越颠倒了吗?读书应该是越读越明白,应该是“德日进,过日少”。那怎么会颠倒?因为行为的根本——思想出了问题。所以我们要自问一下,每一天所接触的思想,是在造成我们的堕落,还是提升?反观在历史上留名青史的人,他们的德行是循着“德日进,过日少”的方向在提升。

现在由于西方东进,很多思想非常混乱,但是不用怕。人有了高度的免疫力,就不怕病菌来侵袭。同样,人有了高度的智慧跟定力,也不怕任何的精神污染。但是当我们的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具足的时候,千万不要遇人就问:你觉得学《弟子规》好不好?他又不知道《弟子规》是什么东西,你问他干什么?你问了他,他有一大堆他自己的想法告诉你。所以要问对人,要问真正深入中国文化的人,要问真正力行《弟子规》的人。

人现在最缺乏什么?缺乏信心。信心可以从看经书、听一些老师的讲课得到提升,但那样的提升不根本。怎么才能根本性地提升?自己要真正做到,是真正的存心,就像孟夫子说的一句话:“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跟一般人的差别在哪里?他每天也吃饭,每天也走路,但是存心不一样。君子吃饭的时候,心中充满感恩,“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所以他吃一顿饭,都在积累自己的福分,所谓“福田靠心耕”。用我们的存心,即能积攒、积累自己人生的福分,这个人生的福分虽然好像摸不着,但是它时时都存在,只要因缘成熟了,这个福分就会现前。

所以诸位同学,学中国文化要直截了当。圣贤人以什么样的存心在处事?“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种下了爱人敬人的种子,会开出什么花朵?“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所以感得这样的人和情境,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自己要有爱敬的心,要有真实的德行,用德来处事、待人。所以诸位同学,人生的根本在德!

两年多来,我们办了很多场大型的演讲,所有的课程都是免费的。很多人觉得很意外,钱从哪里来?我们第一次是在海口办的,是在海口一家相当豪华的酒店里,桌子都是檀木的,旁边还有穿着旗袍的小姐帮我们倒茶,不错吧!上完课去付钱,结果那个柜台小姐说:“不用付了,都付完了!”我们吓一跳!谁付的钱?老板娘付的。老板娘怎么会付钱?我们就去了解情况,原来老板娘每天都在后面听课,听了很感动。后来她对我们说:“这么好的教育,我的孩子都错过了,我不愿意这样的遗憾在更多的孩子身上发生。”因为来上课的都是幼儿园、小学老师,这个太难得了!

她们学会了,可以造福多少学生!所以她每一天都很感动,每一天都去把账给付了。

你看,我们用真心去爱人,得到的就是别人对我们真实的关怀。所以“德为本,财为末”,而这个道理也必然是通过真正地真心待人,你才会有更深的体悟。德行为根本,诸位同学,你们真的相信了吗?还在先建立信心,不然你一出去,又风吹草动,又追名逐利去了。

我们当初刚开始下乡讲的时候,村委书记说:“哎哟,你们上这个他们不爱听,你们来上怎么赚大钱,他们会比较有兴趣。”而两个多月以后,书记不再这么讲了。书记说:“唉呀!你们来上这个真好。”现在村民因为一些纠纷而告到他这里来的几乎没有了。有时候碰到争吵、民事纠纷,就跟他们说:“你们不是听过《弟子规》的课吗?”他们就有点儿不好意思,然后就走了,正所谓“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不求任何的回馈,无私地对待他们,给他们讲课,他们感受到了。

所以我们很多的老师在汤池镇坐车,司机都不要我们的钱,说我们讲了那么多课。我们每个礼拜还有升旗典礼,升旗典礼结束之后,我们会敦亲睦邻,给每一个来的乡亲发四个包子。为什么有个司机不拿我们的钱?

他说:“我母亲每个礼拜都来升旗,所以不用给了、不用给了。”那个司机的车前方摆了一桶温泉水,汤池产温泉,他是要顺道拿回去帮他母亲洗脚的。

诸位同学,在没有学《弟子规》以前,一个出租车司机不会这么做。

但是学了之后,不管他是皇宫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那一颗本善的心都会恢复。只要透过教育,那一颗善心、恭敬心就能燃起。我们看到这些现象很是欣慰,所以只要有“德”了,民心一定能够唤醒,所以要“德兴”。

我们的工作人员到商场去买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一回来就会说,当地的村民都会问你是文化中心的还是某某山庄的?这是当地两个很大的机构,会有很多外地人来。于是我就对我的同仁讲,让人家这么问是我们的耻辱,为什么?我们是搞文化的,人家是做生意的。我们搞文化的人要有文化气息,人家分辨不出来,代表我们的气质实在是太差了。所以下次不能再让人家问你是哪里的,要说就是文化中心的。

再后来,我们有一个同事买完东西回来说,他去买东西的时候,那个售货小姐说:“你就是‘文化中心’的人!”有点儿欣慰。售货小姐还说,我们没有来上课以前,她们常常要看着商店,但还是常丢东西;现在村民、镇民都听过课了,她们不怎么看,东西也不怎么丢了。短短两个月的课程,社会风气就发生了变化。只要我们坚持弘扬中国文化,社会风气铁定可以转变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