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70

第70章 将大问题分解成小目标

你要确实地掌握每个问题的核心,将工作分段,并且适当分配时间。

——富兰克林(美国科学家)

有这么一个案例一直为北大新闻系老师津津乐道:

二战期间,英国著名记者西华·莱德赴战场进行采访。有一次,他从一架受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落在缅印边境的一片丛林中。当地人告诉他,这儿距印度最近的市镇也有140英里。在当时找不到任何代步工具的情况下,这几乎是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路程。

为了活命,西华·莱德拖着落地时扭伤的脚一瘸一拐地走下去。而战前研究过心理学的西华·莱德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轻装上阵,他努力地控制自己不去想那个让人倍感沉重的数字。一路上,他只是不停地在心底重复一句话:我要走完下一英里。奇迹发生了,西华·莱德走到了印度。

这段经历公布于世后,在西华·莱德的家乡肯德郡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年轻人把“走完下一英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这恰恰是西华·莱德在途中的唯一念头。

二战结束后,西华·莱德接了一个每天写一个广告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跟他签订合同,也没明确一共要写多少个广告。心无旁骛的西华·莱德就这样不停地写下去,结果连续写完了2000个广告。他在事后颇为感慨地说:“如果当时签的是一张写2000个广告的合同,我一定会被这个数目吓倒,甚至把它推掉。”至于原因,一个叫山田本一的日本人用另一种方式做了解答。

在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两度摘冠,从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议论、猜测,山田本一听之任之,不做任何解释。

直到10年后,他才在自传中揭开谜底:“每次比赛之前,我都先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与西华·莱德异曲同工的行事方式似乎昭示着同一个道理:对于正在跋山涉水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忧虑目标有多远,而是要学会分割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而只走一小步,是不需要下多大决心的。

智慧感言

生活中人们常常不自觉地给自己戴上望远镜,注视着远方的一个又一个目标,感觉每个都那么遥不可及,导致的结果是:一件事还没有做完,又匆匆开始了下一个计划。忙碌了多时,目标却依然在遥远的天边,海市蜃楼般若隐若现。

一个庞大宏伟的目标会给心灵压上沉重的包袱,而懂得将路程分割是一种至高的智慧。它让人时刻都能保持起点时的饱满状态,轻松跑完全程。

就像你的成绩一样,如果你的语文成绩现在只能打49分,可是你却苛求你自己要达到99分,那是很不现实的。为了达成这个愿望,你为什么不分几步走,下一次我只要求自己能到59就好了,成绩提高10分还是比较容易的。具体和细致的目标,才是最具有价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