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107

第107章 把生命交到年轻人手里

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加里宁(前苏联教育家)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萧超然教授,因文革时期长期的营养不良、没完没了的批判,以及后来艰巨的教学科研任务和繁重的行政工作,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萧超然的后半生几乎都是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度过的。

1979年,萧超然还住在未名湖边一座一字楼里,那是北大讲师、副教授的单人宿舍,住宿条件很艰苦。一天,萧超然在市内工作的妻子来北大查资料,他感到身体不适,妻子便留下来照顾他,当晚,萧超然严重胃出血,幸亏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

为萧超然做手术的医生是一个刚从医科大学毕业两三年的红卫兵,他在前一天晚上和萧超然商量能不能让自己给先生做手术。让这样一位没有经验的年轻医生做这样的大手术是很危险的,可先生决定为这个青年提供一次实践的机会,就这样,萧超然被推进了手术室。

1993年,萧超然由于盲肠穿孔又动了一次大手术,后来又常常受到心脏病的困扰,他努力与病魔抗争,继续研究,在北大百年校庆时又主编了《巍巍上庠,百年星辰——名人与北大》,并发表《马克思主义与北京大学》等论文。

身体的劳累和前两次手术的影响,萧超然在2005年春节前又因为肠黏结动了手术。这次,他又把机会给了一位年轻的主治医师。由于细菌感染,他住院达65天之久,即使这样,他也无怨无悔。

智慧感言

老师是无私的奉献者。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人们有着数不清的赞誉:“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教师是铺路石,粉碎自己,平坦人生。”“教师是春蚕。”“教师是孺子牛。”在人们眼中,“教师”这两个字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

北大教授萧超然先生,用自己的行动为“教师”这两个字进行了最宝贵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