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法自然
17748900000045

第45章 待人接物要以“和”为本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事万物都在背阴换阳的环境中繁衍生息,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生成的一团和气是万事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待人接物少不了这一团和气,如果你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怒气冲天,那就违背了老子的“道”,有可能要吃亏。

有了喜怒又能适可而止,《中庸》把它称做“和”。如果怒气太盛,就会败坏内心的和气。至于事物乖张不顺,都是怒气过盛所致。

据《论语》中记载: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其中第八思叫“忿思难”。是说人如果想发怒的时候,应当考虑日后的灾难性后果,以抑制自己的愤怒。

陶潜有一首诗,大意是这样的:怒气比火焰还厉害,它会焚烧了和气,使人白白伤悲,当颇多感慨时,不必勉强自己,事后心境自会清凉。清代的林则徐曾手书“制怒”两个大字作为条幅,悬于室内,以提醒自己抑制发怒。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待人处事要以和为本,不要让怒火控制自己。

一位女白领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说:我曾经对一份工作萌生疑惑,隐隐觉得我的潜力绝不仅止于此,但在一般人看来那又是一份相对光鲜的工作。何去何从?我将自己的倾诉给一位平日里总是对我笑脸相迎、体贴入微的女友,并顺便打听一下她们单位的情况。过了一天,就有人打电话给我们老总:就我所知,你们这儿的某某想要跳槽去某处(就是那位女士供职的地方),请小心云云。听到这个消息,惊怒交加之下,我还是仔细想了想,这个想法的确只告诉了那个女朋友。我不禁笑起来。

事情说开了,我反而有些释然,向老总坦承了我的感受。我终于选择了另一份无疑更适合我发展的工作——当然,不是去那位女友的单位影响她的发展。她实在是过虑了。

现在想起来,我真的要好好感谢那位女友。如果不是她从中作梗,对于当时还没有清楚自身发展方向的我来说,还不知要在那份鸡肋工作中耽搁多少宝贵时间呢。还有就是她教会了我君子相忘于江湖的交友原则,这使我的友情天地愈加别具意趣:是你的朋友,不必卿卿我我;不是的话,说一千句一万句甜言蜜语,岂不是自取其辱?

这样想开了就会发觉,世间并没有什么事非让你耿耿于怀不可,只要乐于忘记,你就能拥有一个别样人生。

乐于忘记是智者的一个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轻装前进。乐于忘记,也可理解为“不念旧恶”。人是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人际交往中,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对方心存歉意,诚惶诚恐,如果你不念恶,以礼相待,进而对他格外地表示亲近,也会使为“恶”者感念其诚,改“恶”从善。

宋代的王安石当宰相时,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贬官到了黄州。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被罢相后,两人的关系反倒好了起来。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苏东坡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南京看望王安石,受到了热情接待,二人结伴同游,促膝长谈。离别时,王安石嘱咐苏东坡:“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买一处田宅,好与我永做睦邻。”苏东坡也满怀深情地感慨说:“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二人一扫嫌隙,成了知己。

唐朝宰相陆贽,在位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党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被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这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通过李吉甫之手把陆贽干掉。没想到李吉甫不记旧怨,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计化为泡影。对此,陆贽自然深受感动,他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计前嫌,宽待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生活中,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便会深切地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深切地希望对方把这段不愉快的往事忘记!将心比心,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如此宽厚的想法去对待别人呢?

想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一点?那么心中就要有一团和气,就要把所有的怒火和不快统统放在一边!空杯子才能用来盛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搓揉陶土来制造器皿,中间要保留空间,才有盛物的功能。开凿门窗建造居室,中间保留空间,才有房间的功能。

正如老子所说,物品只有保留一定的空间,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个人若想发展,同样需要留出足够的心理空间。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随时需要知识、信息,不断吸取养分,所以心一定要空,也就是所谓的虚怀若谷,这样就能吸收无尽的知识资源,容纳各种有益的意见,从而使自己丰富起来。

一位大学教授特地向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禅师南隐问禅,南隐只是以茶相待,却不说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客的杯子,直到杯满,还是继续往里倒水。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

“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心太满,什么东西都进不去;心不满,才能有足够的吸纳空间。

弓如果时刻保持张开的状态,那么等到使用它的时候就不会将箭射得很远,人的内心一旦被装得过满,就不会在人生之路上再有大的作为了。给自己的内心留出足够大的空间,我们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李博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的许多作品都被作为国宝级礼品,由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尊贵的外宾。他的玛瑙雕刻作品《无量寿佛》曾获百花奖的金杯奖,是顶级作品。入行45年了,他说自己的工作是完善玉石,去除玉石瑕疵。

李博生告诉记者:“人要活得有激情,就要为自己找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1958年,李博生到玉雕厂工作。第一次进厂,他看到的是好几位玉雕师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打磨原石的场面。他于是知道了,做玉雕不光是雕刻那么简单,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自己做到最好。琢玉三年,他出师了,好几位高级工围着他的考级作品进行评判。看见评委们频频点头,他充满自信。可是分数打出来了,评委们只给了他99分。他很不服气,问评委“为什么要扣掉1分,明明可以打100分的”。评委们没有跟他争执,只是微笑着不停地点头。最后,一位高级技师对他说:“你别自以为是了,他们扣掉你一分,是为了你的明天;还差一分,你还有前进的余地;要是给你100分,你就走到头了,你还有发展吗?你的明天因此也就完了!”

李博生恍然大悟。从此,他不再满足自己。虽然前辈大师们作品的影子已在他心里生了根,但他并不限于那些框框,而是执著地走更加艰辛的探索与创作之路。30岁的时候,他进入了顶级玉雕大师的行列。

永远都不要给自己的人生打上满分,顶多打到99分就可以了,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只能达到99分的人生,就如同一个永远都装不满的箩筐,因为装不满,我们才能往里面装进去更多的东西,人生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