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法自然
17748900000041

第41章 千万别拿自己当“腕儿”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最方正的好像没有棱角,最有价值的器具要最后才完成。声音大得超过人的听觉极限,人也就听不到了;形象若是超过视觉能分辨的范围,人也就无法看到了。

人人生而平等,哪怕你权势逼天,腰缠万贯,最后也还是要跟别人一样赤条条地来去。这样看来,有点名气便自以为光彩照人的人,不过是扭曲了人生来的美好本性,把纯洁变成了污秽,因此真正高尚的人从来不会以名气压人,而是始终保持自然美好的本性。

海瑞做了朝廷的督抚大员,官大名声大,他的家乡一带有人假借他的名义放债买田。海瑞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给琼州府写了一封长信。信上说:“我自从出来做事,一直没有回过海南。我自己的薪俸刚刚够维持自家人的生活,并没有一文多余钱可以用来放债买田。我老家只有祖上留下的10多亩薄田,每年收获1石2斗左右的粮食,这些年来并没有增加一亩一分。今后,凡是有打着我的旗号放债买田的人,一律作为冒名处理,请您严加惩处,不必留情,并请您把此事转告海南各州县。”

海瑞的应天巡抚仅仅做了八九个月的时间,就为当时的朝廷和地方的权贵们所不容,不得不去职还乡。

万历十二年,明神宗朱翊钧决心再次起用海瑞,他任命海瑞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这一年,海瑞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过了16年清苦的闲居生活后再度出任高官,他的俭朴之风有增无减。这位新上任的南京吏部长官穿着破旧的衣裳,坐着一只小船,既没随从,更无仪仗,沿途几千里,走了几个月,竟没有一个地方官员知道他是谁。一到南京上任,和他当年初任南平县学教谕时一样,第一件事情就是张贴告示,禁止吏部和各衙门的任何官吏向他送礼,并把已经送来的礼金礼物退还原主。然后,着手革除衙门中的种种积弊。两年后,万历十五年的十月,刚刚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海瑞病死在任上,这年,他已整整64岁。临去世的前3天,衙门里派人给他送去的柴火银子多出了6钱,他还专门让人如数退还。弥留之际,他也没有向身边的人交待过一句私人的事情。

海瑞死后,由于没有直系亲属在身边,丧事都由南京都御史王用汲负责料理。王用汲带着御史们整理海瑞的遗物时,发现他的私人财产只有俸银十多两,做官服、被褥用的绸缎两匹、麻布一匹。这点财产连当时一般的穷书生都不如。看到这位坎坷一生、多灾多难的宦海老人如此清寒,王用汲忍不住哭出声来,在场的御史们没有一个不伤心落泪的。大家商议了一下,每人凑了一些钱,才为海瑞办了丧事。

海瑞的丧事虽然办得不豪华,但隆重的场面却是任何一个封建官吏去世都比不上的。举丧的那天,南京城里所有的店铺都关了门,大街小巷搭满了市民们自动聚集起来祭奠的灵棚,悲痛的声音笼罩着整个南京城。当载运遗体的灵船过江时,长江两岸穿着白衣赶来送行的队伍竟连绵100余里。作为封建历史人物,海瑞至今还被我们许多人所熟知,正说明他的影响之深。

俗话说:“大者无形”,“大有若无”,真正的伟大其实藏于普通之中,因此越是有大名利,越是身处高位,就越应当把自己当普通人来对待。

按照这个道理,庄子认为宋荣子这个人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人。

当全社会都称赞他时,他既不沾沾自喜,也不欢欣鼓舞;当众人一致责难时,他也不慌张、不沮丧。

对那些有才能胜任一定官职,做事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甚至有的还可以当一国之君,并取得老百姓信任,但又自视甚高、洋洋得意的人,宋荣子很看不起。

他认为这样的人像小晏鸟雀一样无知。

但庄子认为像宋荣子这样还不够。宋荣子还只明白什么是我需要的,什么是身外之物,还只清楚地辨别了关于光荣和耻辱的界限,如此而已。宋荣子这个人还有一个大毛病:瞎操心,管闲事。还没有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这里庄子谈宋荣子的情况,道理说得有点玄。人是人的世界,人生世上怎么能不为旁人的事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评价呢?

这是一个方面。但为了保持自己平静、自然的心态,有时人们也确实需要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心态。庄子这样说,从一方面看,肯定很有道理。因为对身外的名声、事件、功利的关注,都是从一己进入开始的,这当然有私欲在其中。

把庄子这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人生境界,放到我们现实的人生拼搏中,在为人立身上,实在是一种知进知退、达观透彻的处世艺术。

别把自己看的太高,让自己心灵无所困扰,行为悠然,你活得也就自由逍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