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艺术故事与趣味
17744100000002

第2章 先秦与秦汉绘画趣闻

我国艺术故事

中国传统绘画的上古时期,是指从充满神话传说、所有事实都飘忽不可证实的原始社会,历经夏、商、周三代,再从战国到秦汉。这个时期的绘画稚拙朴实,多少还带有早期宗教崇拜的痕迹。

从字源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艺术”还是“美术”,都是原始人类的巫术和宗教活动的产物。艺术的“艺”字,在篆书中写作“鼗”,土上有木,旁边有人合掌跪拜。土上有木象征着神,跪拜是一种巫术的祭祀仪式。美术的“美”字,在篆书中写作“姜”,形象地勾画了一个头戴羊角面具的人正在跳舞,这是一种巫术活动。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中国最古老的绘画,是距今约4000~8000年的彩陶。画在陶器上的图案纹样,有蛇纹、人首蛇身纹、人形纹、人面鱼纹、鱼纹、蛙纹、鸟纹等。这些纹样,一方面是为了装饰和美化器物,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更涵有巫术目的,尤其是与生殖崇拜的巫术密切相关,比如,蛇、鱼、蛙、鸟,在上古时代,都是生殖崇拜的象征。

战国时期,留下了一些岩画和漆画,大体上都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气息。比如,曾侯乙墓棺漆画《羽人》,描绘了一些人面鸟身的形象,这种形象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都曾不约而同地描绘过这种形象。看来,这可能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梦想。不过,当代以来,也有一些人认为,这可能与原始文明甚至外星人有关,这就不是本书所要讨论的问题了。

战国时代留下来的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描绘的是灵魂升天的主题。其中的妇女形象非常苗条纤细。据说,当时的楚王喜欢细腰美女,为了讨楚王的喜欢,宫女就节食减肥瘦腰,甚至有饿死的,因此,有诗句流传:“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图画中的男子形象,则是《楚辞》中高帽长袍的士人装束。

在艺术上看,以上两幅图都是线描图,笔触精细,相比于彩陶线条的粗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风格技法的正式成熟,并且开了后世“密体”及游丝描之先声。

两汉时期,留下了很多墓室壁画,其题材内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描绘神话传说和鬼神世界,如伏羲女娲、西王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灵怪异、镇邪升仙等等,神仙思想极为浓郁第二类是历史传说故事,如明主昏君、忠臣奸佞、孝子烈女、荆轲刺秦王、二桃杀三士,等等,礼教色彩极为鲜明;第三类是现实世界的生活场面,描绘墓主生前的功绩德行及豪华的生活排场,如宴饮游猎、乐舞百戏、车马仪仗等等。

在艺术作风上,两汉壁画与战国帛画精细写实的风格不同,倾向于追求整体气势,同时保持了古朴坚实的作风,创造出了雄浑强健的绘画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