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乘风御波
17742600000052

第52章 阿蒙森的探险趣事

18世纪70年代,库克在寻找南部大陆未果后曾下结论说:那里没有存在大陆的任何可能性。但他的话只维持了50年。19世纪20年代初,有人航行到比库克更远的南方,发现了南极的一些岛屿。19世纪30~40年代,陆续有人看到了南极大陆。人们终于渐渐肯定:南极大陆是存在的。罗尔德·阿蒙森就是一位极地探险家,也是第一位走完西北通道的探险家。

阿蒙森是挪威人,是个富有的航运商人的儿子,为了满足母亲要他当医生的要求,他上过医学院。

但他从小就对探险发生兴趣,曾熟读了《富兰克林探险记》。21岁那年他母亲去世,他就离开医学院,到一艘捕海豹船上当水手。他明白,要想成为海上探险队长,首先要学会航海,要当上船长。

海豹长什么样子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形,体重20~30千克。全身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黄色,带有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蓝黑色斑点。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廓,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四肢均具5趾,趾间有蹼,形成鳍状肢,具锋利爪。后鳍肢大,向后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毛色随年龄变化:幼兽色深,成兽色浅。

在捕海豹船上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睡在又暗又闷的底舱吊铺,在风浪中晕船时还要值班,捕海豹时工作则更繁重,但他都挺过来了。

后来他又到一艘去北冰洋猎海豹的船上当水手。接着在朋友介绍下,又到一艘远洋轮上工作,他不要工资,只要有饭吃,只要能学驾驶技术就行。不久,他当上了船上的大副。

1896年,24岁的阿蒙森拿到领航员的资格证,上了一艘“比利基卡”号去南极考察,他在这艘船上当领航员。在这次考察中,船长刚好有病,他成了代理船长。返航不久,他就通过了船长资格考试。

阿蒙森想亲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但像他这样一位小人物,要得到政府或商界赞助是很困难的。他只好向亲友借钱,再加上自己的积蓄,又从商人那里借了一些钱,才买了一艘47吨的船,经过改装取名为“亚阿”号。

他认为到极地探险,船不能大,人也不能多,前人迟迟未打通西北通道,不外乎三个原因:第一,船太大;第二,人太多;第三,航线偏北。船大了易于陷进冰里和触礁;

人多了带的给养就多,行动不便;

航线偏北易被冰块包围。因此,阿蒙森用的是小船,而且只挑选了6个水手。

在起航那天又发生了麻烦,几个商人来要债,不还钱,船不能开。

这几位商人受别人怂恿,说阿蒙森是骗子,是穷光蛋,人一走,债就落空了。阿蒙森多年的准备计划,眼看要成泡影,他只好趁黑夜时,悄悄地离港起航,一走了之。

1903年6月起航,开始航线跟富兰克林差不多,沿格陵兰西北岸北上,穿过兰开斯特海峡后往西走一段,转头向南到威廉岛的北端。9月严冬到来时,他们进入威廉岛东南一个平静小港,决定在这里过冬。

后来这个地方就叫亚阿港。

在这里阿蒙森跟爱斯基摩人交上了朋友。当时爱斯基摩人没有铁器,一切生产工具还是骨制,男女都穿兽皮。他们看到阿蒙森船上刀、枪都是铁器很新奇。爱斯基摩女人看到针和小刀能缝制衣服,更是赞叹不已。可是,这一来,爱斯基摩人的首领,要把这个族里的人都迁到这个小港岸边来,人越来越多,阿蒙森有点害怕了,他们队员只有6个人,要是一旦发生冲突,他们必定要死在这里。怎么办呢?走了也不行,留下又害怕。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计:要吓唬一下爱斯基摩人,使这些落后的人群能信服他是个法术无边的人。

晚上他跟队员们在离船很远的岸上造了一间冰屋,屋里埋上用电力控制爆炸的地雷,电线埋在地下,直通到船上。

第二天,他把200多个爱斯基摩人请到船上和岸边来,领着他们参观,大吹特吹队员们个个都是呼风唤雨的神兵天将,要爱斯基摩人尊重他们,不要有坏念头,不然就要受到惩罚。他站在驾驶台上故意大声说:只要我的手往那座冰屋上一指,冰屋立即就会粉身碎骨。

爱斯基摩人有些怀疑,他就装模作样地把手中的剑一指,大喊一声:炸!船舱里的队员听到这个信号,立即按下电钮,轰隆一声,火光冲天,冰屋炸飞到天上了。这一恶作剧,果然吓得爱斯基摩人都以为这6个白人就是法术无边的“天外来客”。

阿蒙森在这里学会了爱斯基摩爱斯基摩人的冰屋人的语言,还用欺骗方式跟他们交换兽皮:一只空罐头盒,就换来两套白鹿皮做的女装。就在友好的相处气氛中,队员们测量地磁、收集标本、观天测温,顺利地度过了冬天。

春天来了,队员们开始航行,可是这年天太冷,冰没有完全融化,接着冬天又来临了,他们只好又在这里过第二个冬天。

1905年8月13日,“亚阿”号离开了亚阿港,沿美洲大陆北部海岸线向西驶去,途中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岛屿、狭窄的海峡、暗礁和浅滩。约半个月,前方出现广阔的海洋,而且看到海面上有船。

阿蒙森异常高兴,挥动两臂惊呼:“我们终于走通了!”一艘捕鲸船向他们驶来。船长告诉阿蒙森,前面冰已化尽,不会有危险了。

阿蒙森指挥“亚阿”号加快航速,想抢先穿过白令海峡。可是走了不久,又遇上了浮冰,最后船被冰堵住,不能动弹,他们只好又在冰上度过第三个冬天。

阿蒙森心里很焦急,他想把找到西北通道的消息早点告诉人们。

当时电报发明不久,他跟另外几个人,到几百千米外的阿拉加斯加州的育空堡去发电报。他们冒着严寒,乘雪橇日夜兼程,一个月后才到育空堡,一看无法发电报,只好改道又赶到300千米外的西堤镇发出了电报。等收到国内回信已经是5个月以后了。1906年夏天,冰化了,便于8月1日西行,一个月后才看见白令海峡美洲最突出的大陆一角——威尔士角。当天穿过白令海峡,很快回到挪威。

从卡波特到阿蒙森,寻找西北通道总共花了400年时间,人们终于走完了西北通道航线。

当历经艰辛的“约阿”号到达美国旧金山时,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隆重欢迎。阿蒙森这位开辟西北航道的传奇航海英雄,为了偿还债务在美国各大城市进行巡回演讲,然后回国。

阿蒙森顺利走完西北航道后,准备到北极探险,没想到美国人皮尔里比他早了一步,先到达了北极点。既然不能第一位到达北极点,那就第一位到达南极点吧。

1910年8月9日,阿蒙森乘“费拉姆”号探险船从挪威起航,途中获悉英国海军军官斯科特组织的南极探险队早在两个月前出发了。这对阿蒙森来说是一个挑战,他决心夺取首登南极点的桂冠。经过4个多月的艰难航行后,“费拉姆”号穿过南极圈,于1911年1月4日到达攀登南极点的基地鲸湾。

又经过10个月的充分准备后,1911年10月19日,阿蒙森和四个伙伴乘坐52条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橇出发了。前半部分路程,他们乘狗拉雪橇和滑雪板前进,后半部分路程主要爬坡越岭。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天公作美,他们以每天30千米的速度前进。12月8日,他们开始向南极点冲刺。当经过3年前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经过的南纬88°23′时,阿蒙森和队友们非常兴奋,这个由英国人保持的纪录很快要由挪威人改写了。

12月14日,是阿蒙森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成为抵达南极点的第一人。同伴们欢呼拥抱,把一面挪威国旗插在南极点上,并设立了一个名为“极点之家”的营地。他们在此进行了24小时太阳观测,测算南极点的精确位置,并垒起一堆石头插上雪橇作为标记,还在边上搭起一顶帐篷。

什么是雪橇

雪橇起源于瑞士山地,后逐渐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等国家流行。雪橇最初为木制,后发展成用金属制作。1884年,英国举行首次雪橇公开赛。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分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两种类型。

阿蒙森相信斯科特也会到达南极点。他在帐篷里留下了分别写给挪威国王和斯科特的两封信,用意在于万一自己在归途中遇到不幸,狗拉雪橇斯科特可以向挪威国王报告他们胜利到达南极点的喜讯。没想到,次年1月18日到达南极点的斯科特,由于所乘的西伯利亚小马全部冻死,体力透支的斯科特和队员们在归途中相继倒下了,8个月后一支搜寻队发现了他们的遗体。

停留3天后,阿蒙森告别南极点开始返程,并顺利回到了鲸湾基地。这次伟大的南极点之行,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欢呼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