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
17736000000012

第12章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关键字:财政支出;转移支付

政府的巨额收入最终流向了哪里呢?按经济性质分类,政府的支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政府购买,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如政府花钱修建道路、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开办学校、公务员工资发放、环境保护等,也就是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政府购买性支出也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另外一部分则用于转移支付等,不计入GDP,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方面的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转移支付是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再分配而实现的。由于是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重点在于体现社会公平。在经济发达国家,市场发育程度高,社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财政收入分配政策重点倾向于体现社会公平,因而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最典型的是北欧国家,制定了非常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它们被称为西方福利国家。下面以瑞典的福利制度为例。

瑞典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最大特点就是社会化,人人都参加统一的社会保障系统,并能享受由国家统一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这些保障主要有六大类:一是儿童保障,每个孩子出生前后,父母可以累计享受450天补贴产假,而且1~16岁的儿童每个月都可领取到相应的儿童补贴;二是教育保障,从小学到大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1~9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学校享受免费午餐,高中学生每个月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助学金,大学生每个月可获得助学金和低息学习贷款;三是医疗与病休保障,人们不仅可以享受近乎免费的治疗,而且还能从病休的第2天起领取到80%的病休补贴;四是失业保障,失业者从失业的第6天起得到失业救济;五是住房保障,向低收入的有孩子家庭和低收入的退休者家庭提供的社会保障;六是养老保障,全国所有人都可以在年满65岁后领取到最低限额的养老金。“羊毛出在羊身上”,瑞典人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全是由自己所交纳的各种税费支撑起来的。据计算,瑞典人平均要拿出60%以上的收入交纳各种税费。

可以说,这种福利制度几乎覆盖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因此,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发达国家的转移支付制度在消除贫富差距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为低收入家庭支起了“保护伞”。

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只能从低水平起步,保障基本生活,同时决定了当前完善社保体系的战略重点要把完善保障制度作为目标,努力缩小差别,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再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同时注重各项保障制度的相互衔接。

比如在扶贫方面,我国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国家提供了多种农业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从2001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10年累计达到204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