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人生三境
17735600000051

第51章 丢掉浅尝辄止,捡起永不放弃

永不放弃是强者的性格,浅尝辄止是懦夫的标签

先来看这样一幅漫画:

一个人失望地扛着铁锹走着,身后有许多被挖得深度不等的坑。

这个人在找水。可是尽管地下有丰富的水,他却没有挖到,只能失望而归。

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坑多无水,必定是浅尝辄止的结果。在挖井的时候,也许几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还都没有见到有水源冒出,就像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长路上前期迈出的无数步伐。这时我们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甚至被压得抬不起头。但事实恰恰是,压力越大,井打得越深,冒出的水也就越甜。所以,此时的弯腰便体现了在压力下的韧性。

与其处处挖坑处处空,不如一生只挖一口井,专注而不放弃,即使只有一种本事,也可以称得上专家。就像法国画家雷社德,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只专注于一件事情,最终成就了他“玫瑰画家”的美誉。

雷杜德一生动荡。他出生在封建制度下等级森严的社会,成长在法国大革命纷乱的战火中。虽然也曾有朋友要他投身于人民解放的革命中,用鲜血染红一片奋斗的历程。但他没有答应。

后来朋友威名远扬,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而雷杜德却默默无闻,在历史上几乎找不到他的踪迹。

但热爱艺术的人们会永远记住他。雷杜德用了半生的时间来研究玫瑰,研究各种姿态的美妙的玫瑰,整整20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近200多种玫瑰的姿容,集成了《玫瑰图谱》。在此后的180年里,以各种语言出版了200多种版本,平均每年都有新版本的芬芳降临人世。

雷杜德用半生的专注来挖一口玫瑰之井,让那些美妙的花儿艳丽多姿。这就是雷杜德的真本事,虽然只有这一份贡献,但他依旧彪炳史册。

在历史的长河中,用毕生精力挖一口深井的人屡见不鲜: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终留传世之作《红楼梦》;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一生以文字作为和敌人对抗的匕首,针锋相对;钱钟书一生治学,终成当代中国少有的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凡是有所作为的人,往往都是全神贯注、倾尽身心去追求既定的理想。浅尝辄止,是挖不成一口深井的。

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匆匆忙忙,手脚终不得闲的人,整天没有一刻休息,但却总也见不到任何显著的成效。究其原因,想必就是做事浅尝辄止,刚刚上手去做这件事,而心里却又开始惦记着下一件事。到头来只能像抓蝴蝶的小猫,仍然两手空空。

浅尝辄止的人之所以会显得异常忙乱,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定目标,这无疑是对生命与资源的最大浪费。人生短暂,精力与时间都有限。我们应紧紧把握住自己独有的优势和志在必得的方向,凭借永不放弃的努力,执著而专注地干下去,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在美国,曾经有一位年轻人,穷得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然而在他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坚定的梦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的好莱坞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为每一家公司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又回去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可是,在第二轮拜访中,他仍然遭到了500次拒绝。

接下来,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

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次行动。当他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表示让他把剧本留下,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电影公司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当我们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球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会轻言放弃。或者忍受不幸,或者战胜它。而每个人的体内都蕴藏着惊人的韧性,只要把它挖掘并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在前进的道路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和渡不过去的难关。

做事情需用心,尤其是对于此生志在必得的事情,更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人生并不是技巧的竞赛,长路的终点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去一点点逼近。如此,生命的价值才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永不放弃是一种志在必得的坚定,是压力下反弹出的韧劲。生命决胜于质量,哪怕一生只挖一口井,也要弯下腰坚持到底,直到清泉涌出,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