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百句空话不如做一件实事,成功永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周恩来总理年轻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坐着说,不如起来行。”周总理一生勤政爱民,对内,为百姓谋福利;对外,为国家争地位。虽然周总理辞世已久,但世人依旧能真切地感受到总理的为人。就是因为总理为人民、为国家做了许多实事,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个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语言光艳夺目,而真正要付诸行动时却黯然失色。一个整天浮想联翩或者夸夸其谈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受别人瞩目的对象。说得多而做得少,一旦机会来临,就只有空叹、甚至失败。
诸葛亮首出祁山时,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军事重地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屯兵的据点。但派何人前往,诸葛亮却迟迟未定。当时蜀军中尚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参军马谡却主动请缨。诸葛亮想起刘备临终所嘱:“我观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而迟疑。马谡自知一直为诸葛亮出谋划策,但实际的战功却寥寥,不免难服众心,就以自己从小熟读兵书、胸有成竹的决心,再次向诸葛亮拜泣。遂成为先锋,王平为副将。
马谡和王平率领大军到了衔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赶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时嘱咐过,要坚守城池,当道扎营。屯兵山上太冒险了。”
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夸下海口誓败魏军。
王平追问道:“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
马谡大笑:“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破竹。”
王平仍然极力劝阻:“若魏军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马谡却说:“孙子曰: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知道再劝无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五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由于张郃坚守不出,蜀军无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没过多久,蜀军在山上断了水源,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军中开始骚乱。
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也无法阻止。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面逃跑。
王平带领五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佯装进攻。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再逼近他们。这样才保住了五千人马。
可笑马谡,只知“兵法云”“孙子曰”,却没有想到因地制宜。更多的是,他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平日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自身情况,只因立功心切,而失了要地、毁了性命。
众人皆知,束缚于理想之中而不去行动的人,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理想虽然是美好的,但却是虚妄的。要想使其成为现实,就必须经历艰苦的奋斗。只有我们的行动,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而那些幻想之人的价值就是他们的美梦和理想,他们把自己的宏伟蓝图描绘得再完美,也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罢了。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酷爱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
在长平之战中,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把赵括找来,问他是否能打退秦军。
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龅,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便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而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来,询问何故。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都会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只能以“君无戏言”而推搪。
而赵括的母亲却问:“如果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兵败了,我们家能不受株连吗?”
赵王很痛快地就答应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敌人若败,我军必追,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秦将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
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但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几十天的兵士们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却不想被秦军射死在乱箭之中。赵军上下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缴械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赵括自以为熟读兵书,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结果却让赵国差点遭遇灭国的危险。孔子教育弟子说:“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实际行动永远比空话重要,因为成绩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的确,人不仅要树立目标,还要朝着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只在理想的蓝图中期待着心想事成、如愿以偿,成功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拥有的东西都将失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行动力对一个人、一个集体的重要性。所谓行动力,是指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理想、规划转化为现实成果的关键。然而往往,我们缺乏的是立即行动的魄力,从说到做,是质的跨越。就像从0到1的距离,常常大于从1到100的距离。许多人之所以不成功,往往是由于他们在门外徘徊太久。
对于努力工作的人,工作会给予他意想不到的奖赏。总是做得比应该做的更多,你就会出类拔萃,这是成功者与穷其一生只能服从别人的人之间的差距。确立自己的目标,并把信念立即付诸于行动,不犹豫,不拖延。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这样才会越来越接近理想的彼岸。
行动不是挂在嘴边,而是要持续不断的坚持,一步一步地执行。科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这句话形象而准确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只沉迷于美好和远大的理想之中,还应该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只有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做事,才能成就大业、铸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