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我是天文知识大王
17735000000015

第15章 R

人存原理

人存原理是霍金在书中提到的概念,大概意思为: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我们的存在。

科学工作的一切活动如果脱离了人的存在,就不会有任何意义可言。人存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描述,都带有我们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水准,同时,其认识成果都不违背人的判断标准。由此我联想到,教育的真谛就是“人存”,它的起点和归宿都应以人的存在为基础,教育的一切活动和根本任务,都应以人的价值为最高宗旨。其实,这样的信条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它早在教育活动萌芽之时人类就已经认识到的,只不过在教育发展到今天,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命题的真正意义,教育开始脱离人的本性的张扬,把本来是人所创造出来的对象性的东西作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违背“人存原理”而走向“人的异化”,这可能是教育的最大失误。

人马座星云

1764年6月20日,Charles Messier将一个尺度达到1.5度的大型天体编入星表,列在第24号条目中,这个天体被他描述为”由许多不同星等的恒星组成的大块云雾状天体。Messier第24号天体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深空天体,而是银河中的大型恒星云,一个沿视线方向延伸达数千光年的伪星团,只是因为星际尘埃偶然出现的一个通道才让我们有机会一窥端倪。它们构成了我们星系旋臂的一部分。这片云就是我们照片中心偏上方的银河明亮部分;被许多其他的深空天体(星团和星云)包围着,你可以在这张照片上找出其他10个Messier天体。

星际尘埃会减弱来自于后方的恒星光线。但是尘埃并不是均匀的。由于一些未知的原因,尘埃会形成一些团块,典型的大小是25光年,许多尘埃云投影在恒星云的背景上,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在银河中沿视线方向,每1000光年通常会遇到两团尘埃云。但也有可能碰巧存在一个朝着银河中心方向延伸超过30000光年,比一般的星际介质更清澈的“天窗”。M24就是这样一个天窗的结果,这些穿越银河的清澈天窗对研究星系的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得研究那些通常被尘埃遮蔽的遥远区域成为可能。

热核聚变双循环模式

热核聚变双循环模式就是指热核聚变是在基本粒子参与下,各种核循环逐步由轻核向存在重核等多核循环过渡,同时,这之中伴随着各种基本粒子的循环。

简单来讲,等离子体中存在巨大数量的电子,一定能量的电子容易为轻核所俘获,这样,核中的电荷性质就会发生激变。比如,氢俘获一个电子就容易形成中性粒子,而中性粒子更容易为各种核所俘获,这样就容易形成各种超氢核;超氢核是很容易衰变的,尤其是质量越大的超氢核素越容易快速衰变;因而,就导致了电子的循环,同时产生了氦这样的重于氢的核聚变元素。

日凌现象

日凌主要就是太阳、卫星、地球上地面卫星(接收)站,正好在一条直线之上产生的。原因就是,地球站想接收卫星来的信号,那么在这同时呢,太阳的发射的能量产生强烈的噪声要影响地球站的接收。原因就是太阳发射的电磁波的噪声能量比卫星发射的信号能量要强得多,这样就产生了“日凌中断”现象。对于卫星发射与接收都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而对于光缆传输是没有影响的。但由于卫星不受位置的限制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发射与接收信息,而光缆传送却是固定位置的,限制较大。由于各有优势,通信采用不同的通信方式。

RCW38

RCW38星团是一个年轻的星团,它包含数千颗形成不到100万年的恒星。星团有5光年的范围,并有弥漫的星云笼罩。

RCW38位在船帆座(Vela)内的星团,距离我们只有6000光年,却拥有许多辐射非常强烈的恒星。这些年龄只有100万年的年轻恒星,具有炽热高温的外层大气,难怪在这张由钱德拉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X射线影像里,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个个点状的X射线源。它们周围的弥漫X射线云气就有点神秘难解了。这张照片以色泽来区分X射线的能量,高能的X射线以蓝色来代表,中能量的X射线以绿色表示,而红色则代表低能量的X射线辐射。这团X射线云气的大小只有几光年,它分布在星团的各处,该特征暗示这些X射线是由在磁场中运动的高能电子产生的。通常高能电子的来源是超新星遗骸,或高速自转的中子星,然而钱德拉的数据显示该星团中好像没有这类特殊天体。

RCW38

RCW38星团是一个年轻的星团,它包含数千颗形成不到100万年的恒星。星团有5光年的范围,并有弥漫的星云笼罩。

RCW38位在船帆座(Vela)内的星团,距离我们只有6000光年,却拥有许多辐射非常强烈的恒星。这些年龄只有100万年的年轻恒星,具有炽热高温的外层大气,难怪在这张由钱德拉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X射线影像里,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个个点状的X射线源。它们周围的弥漫X射线云气就有点神秘难解了。这张照片以色泽来区分X射线的能量,高能的X射线以蓝色来代表,中能量的X射线以绿色表示,而红色则代表低能量的X射线辐射。这团X射线云气的大小只有几光年,它分布在星团的各处,该特征暗示这些X射线是由在磁场中运动的高能电子产生的。通常高能电子的来源是超新星遗骸,或高速自转的中子星,然而钱德拉的数据显示该星团中好像没有这类特殊天体。

R2M1207

R2M1207是一颗位于半人马座的棕矮星。该恒星被拍摄得有一颗伴星绕其公转,它被编为2M1207b,极有可能是人们首颗拍得的太阳系外行星,同时也会是首颗围绕棕矮星公转的行星。

根据J2000.0天球坐标系统的数据,该恒星位于赤经12°7′33.4″,赤纬-39°32′54″,透过2MASS的红外线全天侦测而被发现,因此以“2M”及赤经位置来命名。它距离地球约70ps,其光谱类型为M8。如果它的行星仍然年轻,估计它的质量为木星的25倍。2005年12月,美国天文学家EricMamajek发表更准确的数据,指2M1207距离地球约53ps(173光年)。如果新的数字正确,将使恒星的光度需要修正为比原先的暗,其行星的质量也修改为木星的21倍。

热寂说

“热寂说”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宇宙学推论,这一推论是否正确,引起了科学界和哲学界一百多年持续不断的争论。由于涉及到宇宙未来、人类命运等重大问题,因而它所波及和影响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界和哲学界,成了近代史上一桩最令人懊恼的文化疑案。

陨铁

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客人”。含石量大的陨星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陨星称为陨铁。陨星的形状各异,最大的陨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号陨石,最大的陨铁是纳米比亚的戈巴陨铁,重约60吨;陨铁石之冠是山东莒南县的“大铁牛”,约重4吨。

陨铁的主要成分:玄铁精是一种稀有金属,他的密度和硬度是所有金属中最大的,可是他的质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小的。而且他还永不锈蚀,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材料改变颜色。是制造器物的极品材料。只是一般储量极少,而且开采极其困难。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客人”。含石量大的陨星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陨星称为陨铁。根据陨石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铁陨石,也叫陨铁,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2.石铁陨石,也叫陨铁石,这类陨石较少,其中铁镍与硅酸盐大致各占一半;3.石陨石,也叫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这种陨石的数目最多。

陨石坑

陨石体高速撞击地表或其他天体表面所形成的坑穴。又称陨石冲击坑。在月球、水星、火星上,陨石坑是很普遍的现象。大的陨石坑又称环形山。

地球上所发现的陨石坑比较稀少,这是由于侵蚀作用以及古老地貌被较年轻沉积物充填,使古老陨石坑不易辨认或已消失,如加拿大地盾上的陨石坑。

地球上已被确认的大陨石坑中,以美国的亚利桑那梅蒂尔坑(过去曾称坎扬迪亚布罗坑)最有名。坑的直径约1240米,深170多米,坑的周围比附近地面高出约40米。根据考察,这一陨石坑是2万年前,由一直径约60米、重约10万吨的陨石体以约20千米/秒的速度撞击地面形成的,地球上最大的陨石坑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波皮盖坑,直径约100千米。

人马座

人马座是一个十分壮观的星座,坐落在银河最宽最亮的区域,那里就是银河系的中心方向。每年夏天是最适于观测人马座的季节。6月底7月初时,太阳刚刚落山,人马座便从东方升起,整夜都可以看见它。人马座是黄道12星座之一,它的东边是摩羯座、西边是天蝎座。有人将人马座叫做射手座,那是不规范的叫法。人马座的主人公是希腊神话中上身是人、下身是马的马人凯洛恩。凯洛恩既擅长拉弓射箭又是全希腊最有学问的人,许多大英雄都拜他为师。

由于人马座的位置比较偏南,所以地球上北纬78°以北的地区根本看不到这个星座,北纬45°以南的地区才能够看到完整的人马座。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完整的人马座。

人马座的范围比较大,所包含的亮星比较多,2等星2颗,3等星8颗。人马座也是著名深空天体云集的地方,除了三叶星云之外,另外还有14个梅西叶天体,如著名的礁湖星云M8、马蹄星云M17等等,三叶星云在梅西叶星表中排行20,简称M20。它就在南斗六星斗柄尖上那颗较亮的人马座μ星的西南方大约4°远处。三叶星云距离我们5600光年之遥。

人造重力装置

在失重状态下长期飞行,会使骨骼脱钙,肌肉变得松弛,这需要航天医学生理学来攻克这一难题。宇航员远征火星将经过漫长的太空飞行,在正常情况下,往返约需2年左右的时间。科学家准备在载人飞船座舱中安置一个5吨重的人造重力装置,它使飞船在飞行过程中每分钟旋转4圈,产生相当于1/3地球重力的人造重力,这样可减轻太空失重环境对宇航员身体的有害影响。

人工黑洞

“人工黑洞”,虽然体积极小,却具备真正黑洞的许多特点。

“人工黑洞”的制造者——布朗大学教授霍拉蒂。纳斯塔西介绍说,他在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里利用原子撞击原理制造出来的灼热火球,恰好具备天体黑洞的显著特性。

真正的天体黑洞是由质量巨大的恒星组成的,自身内部不断崩塌毁灭,依靠巨大的重力将周围物质吸入自己“体”内。

纳斯塔西教授的实验纯粹是理论性的,即使该理论能够被证明完全正确,依靠粒子加速器制造出来的“人工黑洞”体积太小,其重力作用显得微乎其微,根本吞噬不了任何物质。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里的相对重离子碰撞机,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把大型原子的核子(如金原子核子)相互碰撞,产生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3亿倍的热能。

日冕

日全食时,黑暗的太阳外围是银白色的光芒,像帽子似地扣在太阳上,因此称为日冕。日冕是太阳最外围大气。平时要观测日冕,需要用特别的日冕仪。日冕的范围很大,用日冕仪只可以观测到接近太阳表面的那部分日冕,一般叫做内冕。它的边界离太阳表面约有3个太阳半径那么远,或者说约为200万千米。在此以外的日冕叫做外冕,它向外延伸到地球轨道之外。日冕的物质非常稀薄。内冕密度稍微大一些,但它的密度也低于地球大气的十亿分之一,几乎接近真空。日冕的形状很不规则,有时候呈圆形,有时候呈扁圆形,结构也很精细,在太阳赤道四周有很多向外流动的“冕流”伸向远处,太阳极区则有一些纤细的羽毛状的“极羽”。

日间圆盘

日间圆盘指日间出现在空中的盘状金属物体,它们有时出现在高空,有时接近地面,并常静止在空中,常常是以极快的速度消失。

日震学

日震学是利用日震现象,研究太阳的内部结构的科学。

天文学家经由多普勒效应技术,发现日震的现象,其表面有振幅近10公里的上下震动,而振动的周期可由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类似地质学家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反射与传递来推测地球的内部结构,日震学家利用日震现象来推研太阳的内部结构。日震的频率或日震模式超过百万种,经由日震学,太阳天文学者能推断太阳内部的温度、密度、压力、组成、运动与转动。

日珥

日珥在日全食时才能看见,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作“日珥”,因为它看上去像太阳面的“耳环”一样。按运动情况来看,日珥可分为爆发的、宁静的和活动的三大类,细分可分十几类。宁静日珥,在观测时间内似乎是不动的,而活动日珥则老在不停地变化着。它们从太阳表面喷出来,沿着弧形路线,又慢慢地落回到太阳面上。但有的日珥喷得很快、很高,它的物质没有落回日面,而是抛入宇宙空间,高度可达几十万千米。1938年爆发的一个大日珥,顷刻间上升到157万千米的高空,地球的直径不过1.2万千米,可见这个日珥之高。

通过色球镜所拍的照片,可以看到一条条暗黑的条纹,蜿蜒曲折,有粗有细,它们被称为“暗条”。暗条是日珥投影在太阳面上形成的。有些暗条还延伸到日面边缘,和日珥连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