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宝藏在哪里
17732700000049

第49章 光明之山

世界著名宝石

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的传说,同时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人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他的昂贵,还有它背后的故事。

上一章,山姆教授主要介绍了一些探宝的故事。其中有探险家的故事,有海盗的故事,还有考古学家的故事,你是不是觉得不过瘾呢?但由于篇幅有限,我也只能介绍这么多。

这一章,山姆教授继续与你们一起探宝。不过,下面我们主要讲的是宝石。

宝石是岩石中最美丽而贵重的一类石头。它们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同时很稀少,是可以制作首饰等用途的天然矿物晶体,如钻石、水晶、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和绿宝石等。

这一节我们主要讲的是钻石。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

广义的宝石泛指一切美丽而珍贵的石料,我国学者用“贵美石”一词替代。宝石的种类很多,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翡翠、玛瑙等。制成的品种就更多,有耳环、挂件、别针、戒指、项链、手镯等,每一品种又有多种款式。宝石,是女孩们的最爱。

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的传说,同时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

19世纪的英国君主维多利亚女王热衷于收藏珠宝,从帝国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令她陶醉不已。她的珍品中包括一枚拇指大小的印度钻石,名叫“光明之山”,是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钻石,于1304年发现于印度,原重191克拉,后来维多利亚女王嫌它光泽度不好要再加工,它被磨得只剩108.83克拉。

正是这枚被镶嵌在女王王冠上的钻石激发了威尔基·科林斯的灵感,写出《月亮宝石》这部经典作品。

钻石的捐献者杜利普·辛格也受到了英国的礼遇。英王室把他带到了英国,为他请了家庭教师,还给他提供豪宅和高额薪水。杜利普后来表示,他并不后悔放弃“光明之山”的拥有权。

维多利亚女王死后,“光明之山”被玛丽王后镶在了自己王冠的十字架上。玛丽王后死后,英王乔治六世继位。1937年,乔治六世的妻子得到了这颗钻石,名钻“光明之山”又被镶在伊丽莎白王后的王冠顶上十字架的正面。

不过,“光明之山”虽然最终按古老的印度经文所言,被女人所拥有,但它仍然没有被看成是一块吉祥石,就连维多利亚女王也曾因“光明之山”钻石遭到两次袭击。而且,拥有“光明之山”的英国皇家贵胄几乎没有真正戴过它。“光明之山”一直被珍藏在伦敦塔里,象征着英国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无言地记录着它染满血腥的漫漫历程。

16世纪,印度莫卧儿王朝开创者巴卑儿成为第一个拥有“光明之山”的君主。他得到“光明之山”后,把它藏在象征权力的孔雀御座里,并向世人宣布,自己得到了一样无价之宝,它“相当于全世界所有人一天的口粮”。

但是,在得到“光明之山”不久,巴卑儿的亲生儿子发动政变,把老子投入牢笼,自己登上了孔雀御座,巴卑儿成为第一个在得到“光明之山”后遭受厄运的君王。

时光流转,因修建泰姬陵而闻名于世的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成为“光明之山”新的主人。从此,皇宫里变成了争权夺利的战场,沙贾汗的十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和这颗价值连城的钻石不惜自相残杀。其中一个儿子用沾满了兄弟鲜血的利刃逼着父皇从孔雀御座上走下来。沙贾汗此后被软禁在莫卧儿王朝旧都阿格拉的皇宫“红堡”中,至死不见天日。

“光明之山”在莫卧儿的皇宫中藏身近百年。1738年,莫卧儿王朝首都德里陷落在波斯人纳迪尔·沙阿手中,但纳迪尔·沙阿把德里翻了个遍,也找不到他垂涎已久的那颗钻石。

莫卧儿皇帝穆罕默德·沙阿的一个妃子偷偷告诉纳迪尔,皇帝把他最珍贵的东西藏在了裹头的头巾里。对古代礼节非常熟悉的纳迪尔立即向穆罕默德提出交换头巾,以表示双方对战果的严肃态度和互结友好的意愿。失去了城池的穆罕默德无奈只好当场解下头巾。

当天晚上,纳迪尔打开头巾,看到了躺在里面的大钻石。

纳迪尔带着“光明之山”回到了伊斯法罕城。据说,除“光明之山”外,纳迪尔还把印度另外一颗名钻“沙赫”也掠到波斯。之后,伊斯法罕城永失安宁,纳迪尔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害死了很多无辜的人。1747年,纳迪尔在熟睡时被仇敌暗杀。

纳迪尔死后,他的继承人阿迪尔继承了“光明之山”,也继承了纳迪尔的残暴性格。阿迪尔的兄弟废黜了阿迪尔,自己后来又被另外一个兄弟废黜。波斯王室陷入了自相残杀的连环套里,几乎每个君主都死于非命。

传说,伊斯法罕城一片混乱的时候,贵族阿夫汗·阿马锡阿贝德尔企图争夺王位,但没能成功,只抢到一批珍宝东行至坎大哈,当上了阿富汗的君主,统治了阿富汗。在他抢走的宝物中,就有“光明之山”和泰米尔红宝石。其后继承王位的国王几经迁都,由坎大哈迁至喀布尔,最后迁到拉合尔城(现印度境内),这批宝物在拉合尔一直保存到1849年。

在拉合尔城,拥有“光明之山”的印度王子似乎预感到钻石可能给自己带来厄运,就带着它逃到旁遮普,把它献给了锡克人统治者兰吉特·辛格。辛格号称“拉合尔之狮”,他非常喜欢这颗钻石,经常把钻石放在马背上,好在骑马的时候欣赏它的光彩。

好景不长。辛格死后,锡克战争于1840年爆发,混乱的局面使得旁遮普血流满地。战争爆发时,锡克王位的唯一继承人杜利普·辛格只有9岁,被英国人监护了起来。战争结束后,他成为印度众多土邦主中的一个。

杜利普一生娶过一百多个妻妾,但却没有一个子女继承了“光明之山”钻石。这是因为,杜利普还没有成年,就得知了“光明之山”血淋淋的历史,害怕同样的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因此,他决定遵循古老的经文,把钻石献给一个女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光明之山”进入英国并非一帆风顺。在杜利普与英国驻印度总督的周密计划和安排下,钻石被交给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的一个信使。但这个信使可真不是一个急性子,“光明之山”在他的背心口袋里呆了几个星期才进入了英国海关。

这里还必须要提到另外一个小插曲。199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印度访问时,遇到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旁遮普邦的锡克教徒要求女王归还“光明之山”钻石。

提出这个要求的是比安特·辛格·桑德哈瓦利阿,时年71岁,是旁遮普省的一个普通农民。他自称是杜利普·辛格的后裔,并曾给白金汉宫和布莱尔首相写信,要求归还钻石。他说:“英国人是有礼貌的人,他们会回信,我并不是为自己要‘光明之山’,我要把它献给大金寺(锡克教圣地),因为它是我们民族遗产的一部分。”

当然,英国人不会承认桑德哈瓦利阿是钻石的真正主人,甚至怀疑他是想借此染指其他辛格的财产。据称,1997年瑞士银行发现了一个属于杜利普·辛格女儿的财宝箱子。但锡克族历史学家库什瓦特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丢失了领地的杜利普·辛格实际上已一贫如洗,在瑞士银行不可能有大笔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