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宝藏在哪里
17732700000015

第15章 敦煌藏经洞

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在山姆教授看来,敦煌最有名的要数莫高窟了。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00多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莫高窟,有个藏经洞非常有名。关于藏经洞,它的发现还有个故事。

1900年6月22日凌晨,莫高窟一位姓王的道士由于偶然的机缘打开了第16号洞窟甬道,北壁后面隐藏了900多年的一座秘密暗室。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敦煌藏经洞。

王道士原来指望会有大批金玉珠宝,不料只见一堆堆缺头少尾的古代写本、印本、幡画、绢画、铜佛及破旧法器,约计50000余件。

粗识文字的王道士不免大失所望。他哪里知道,这批藏品却是学术至宝,很快导致—门新兴国际显学“敦煌学”的诞生!

然而,值得人们苦心思考的是,这批或整或残、佛道儒法、经史百家、律令俗书、幡绢绘画、铜佛法器兼而有之的藏品,何以聚集?何故封存?何时封闭?这就是人们百思尚未得解的“敦煌藏经洞之谜”。

关于藏品缘何聚集,大致不外两种推测:一种推测,认为这部分藏品乃是莫高窟经库之物,经过多年的收集及长期积累,非一时之所聚;第二种推测,认为不过是佛寺淘汰的破烂佛经、佛画、断残文献、过时文书、学郎涂鸦,出于“崇圣尊经”、“敬惜字纸”而加以聚拢,以便统一封存。

关于封存原因,大致亦有两种相应的推测:一说,藏经洞的藏品都是残破、过时、报废之物,在“崇圣尊经”观念支配下,这部分破烂文书、佛画仍然是不可亵渎的“神圣废弃物”。因此,加以收集,予以集中封存。另一说,可能是莫高窟僧人躲避战乱,这部分经籍文书、铜佛法器不便携带而又不忍丢失,乃将其封藏于密室,并在封墙上画上供养菩萨像,以遮人耳目。

看来,一个小小的藏经洞之谜,却也是敦煌学的一项系统工程,—时尚难豁清。所以,藏经洞之谜势必还会继续一段时间。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后经英、法、日、美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