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你成功赚钱的智慧全集
17732000000078

第78章 利用外力成就大事

美国第一旅游公司副董事长尤伯罗斯,在任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时,为奥运会盈利2.5亿美元,他就是靠着非凡的“借术”而成功的。

奥林匹克,代表着人类健康、文明、友谊、进取。世界各地崇尚奥林匹克精神,世界各地也为主办奥运会而竞争。然而,奥运会这个当今最热闹的体育盛会,有时却穷得丁当响。1972年在联邦德国慕尼黑市举行的第20届奥运会所欠下的债务,很长时间都未能还清。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1届奥运会,亏损10亿美元;198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耗资90多亿美元,亏损更是空前。

从1898年现代奥运会创办以来,奥运会几乎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谁背上它都会被它造成的巨大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对奥运会的主办者来说,似乎只意味着光荣,经济上必定亏损,两者不可兼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美国洛杉矶市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美国政府和洛杉矶市不仅没有往外掏一分一文,反而盈利2.5亿美元,真可谓奇迹!这一奇迹的创造者、空手主办奥运会的人,就是彼得·尤伯罗斯。

尤伯罗斯,1937年出身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方斯顿一个房产主家庭,大学毕业后在奥克兰机场工作。不久到夏威夷的联合航空公司任职,6个月后出任洛杉矶航空服务公司的副经理。

1972年,尤伯罗斯买下福特斯特旅游服务公司,转而经营旅游服务业。1974年,创办第一旅游公司。4年后,该公司发展成在全世界拥有200多个办事处、1500余名工作人员的北美第二大旅游公司,年收入超过2亿美元。

1984年,举世瞩目的第23届奥运会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美国政府早就宣布不予经济援助,洛杉矶市政府也声称,不反对主办奥运会,但不能耗费一分一厘钱。谁能解救这场危机呢?洛杉矶奥运会筹备小组向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求助,请他们帮助寻找一位能在行政当局不补贴一分钱的情况下办好奥运会的最佳人选。

最后他们选中了彼得·尤伯罗斯。接到筹备小组的邀请,同意出任组委会主席的尤伯罗斯明确表示:不仅不要政府提供任何财政资助,而且政府不掏一分钱的洛杉矶奥运会将是有史以来财政上最成功的一次。没有资金怎么办?借!1979年初,当尤伯罗斯正式就任组委会主席时,他发现组委会竟然在银行里连个户头都没有。他立即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100美元,开了一个户头。当尤伯罗斯拿着钥匙来到新办公室时,却发现门锁打不开。原来房产商在最后签约之前,由于受一些反对在洛杉矶举办奥运会的人挑动而将房子卖给了别人。尤伯罗斯只好临时租用房子,60天后才在一个由旧厂房改建的地方落了户。从此,组委会的机器总算开始转了起来。奥运会举世瞩目,他就在这个“举世瞩目”上大做文章,巧妙地为奥运会筹集资金。

在美国这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许多企业都想利用奥运会这个机会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销售额,尤伯罗斯清楚地看到了奥运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把握了一些大公司想通过赞助奥运会以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心理,决定把私营企业赞助作为经费的重要来源。他亲自参加每一项赞助合同的谈判,并运用他卓越的推销才能,挑起同业之间的竞争来争取厂商赞助。对赞助者,他不因自己是受惠者而唯唯诺诺,反而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赞助者必须遵守组委会关于赞助的长期性和完整性的标准,赞助者不得在比赛场内、包括空中做商业广告,赞助的数量不得低于500万美元,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只接受30家,每一行业选择一家,赞助者可取得本届奥运会某项商品的专卖权。这些听起来很苛刻的条件反而使赞助具有了更大的诱惑性,各大公司都拼命抬高自己赞助额的报价。

照相器材行业,美国的柯达公司自恃是“世界老大”,大摆架子,讨价还价,不愿出尤伯罗斯提出的500万美元赞助费,拖了半年时间也达不成协议,最后尤伯罗斯决定把胶卷专卖权交给日本的“富士”公司,获得赞助费700万美元。奥运会开始后,全场都是富士胶卷的醒目标志,气得柯达公司老板把自己的广告部经理撤了职。

通用汽车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竞争,更是热火朝天,彼此都竭尽全力拼抢那“唯一”的赞助权……

结果,尤伯罗斯仅靠赞助就筹集了3.85亿美元的巨款,是传统做法的几百倍。另外,赞助费中数额最大的一笔交易是出售电视转播权。

尤伯罗斯巧妙地挑起美国三大电视网争夺独家播映权,借他们的竞争之机,将转播权以2.8亿美元的高价出售给了美国广播公司,从而获得了本届奥运会总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的经费。此外,他还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庞大的奥运会,所需服务人员的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尤伯罗斯在市民中号召无偿服务,成功地“借”来三四万名志愿服务人员为奥运会服务,而代价只不过是一份廉价的快餐加几张免费门票。

尤伯罗斯第三个“借”招,是利用各个环节挑起竞争,让各界人士争先恐后地抢着掏腰包。

奥运会开幕前,要从希腊的奥林匹亚村把火炬点燃,空运到纽约,再绕行美国的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途径41个大城市和1000个镇,全程1.5万公里,通过接力,最后传到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以前的火炬传递的任务都是由社会名人和杰出运动员独揽,并且火炬传递也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士参与奥运会。尤伯罗斯看准了这点:以前只有名人才能拥有的这份权利、这份殊荣,一般人也渴望得到。他就宣传:谁要想获得举火炬跑一公里的资格,可交纳3000美金。人们蜂拥着排队去交钱!仅这一项又筹集了4500万美元。

此外,组委会还制作各种纪念品、纪念币等,高价出售。尤伯罗斯成功的经营使奥运会总收入达到8.19亿美元,总支出为5.69亿美元,净盈利为2.5亿美元。此外,洛杉矶的旅馆、饭店、商店等服务机构额外收入高达35亿美元。尤伯罗斯本人获红利47.5万美元。收入结果公布后,一下子轰动了全世界。

尤伯罗斯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将竞争杠杆变成了魔杖,巧妙地施展“借术”,使全世界的大亨们都争着为掏腰包而拼命。这是20世纪巧用“借”字发大财最成功的事例。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成功的。因此,必须借用别人的力量,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和创造灿烂的人生。

200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50位中国富豪中,其中第24名的张果喜,就是善于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高手。

张果喜素有“巧手大亨”之称,他看准了佛龛在日本市场的潜力,就招聚公司员工进行分析、达成共识,使产品在日本市场一炮走红,成为日本佛龛市场的老大哥。

公司为了经营的需要,在日本委托了代理销售商,但一些富有眼光的日本商人看到经营这种佛龛有大利可图,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就想绕过代理商这一关,直接从果喜实业集团公司进货。

张果喜仔细地考虑了这件事情。从眼前利益来讲,从厂方直接订货,就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有利于厂方的销售,然而却破坏了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同时,佛龛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也有相当大的生产能力,代理商如果背向自己,与韩国或中国台湾地区生产厂家挂钩,岂不影响本公司的利益吗?

张果喜果断地回绝了那些要求直接订货的日本朋友,并且把情况转告给代理商,向代理商表示,公司在日本的业务全部由代理商处理,公司不通过其他渠道向日本出口佛龛。

代理商听后,很受感动,在佛龛的推销和宣传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并且在日本市场打出了“天下木雕第一家”的金字招牌,从而使张果喜公司的佛龛在日本市场上站稳脚跟。

一个人,纵然是天才,也不是全能的。尼采鼓吹自己万能,结果发疯而死。所以一个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业,就必须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才干。这就要求在事业的征途中,恰当地选用人才。

王石是万科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一位善借他人之力的智者。他在经营万科的过程中,多次向社会招聘贤才。

L君原是万科公司的一名职员,可不知什么原因,忽然不辞而别,被聘到一家酒店做业务经理。

王石在公司与L君一起工作的时候,发觉L君很有才干,且上下左右的关系也处理得非常融洽,这样挥手而去,很是可惜。而且自己在有些方面的不足,L君又恰恰有这些方面的长处,两人取长补短,不是更好吗?

于是王石左思右想,花了很大力气,终于说服了L君重新加入了万科公司,而且当年在L君的配合下,万科齐心协力,为公司赚了几百万元,使得公司营业额超过两亿多元,在深圳五家上市公司中名列第二。

万科成功的奥秘当然不只是借用人才之力这一个原因,但是善于借用人才之力,显然是居第一位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了市场,掌握了主动。信息的闭塞,就可能使人贻误战机、遗憾终生。

广泛地结交朋友,借助他人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也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手段。

陕西省某市,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特意每月举行一次厂长经理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各厂长经理相互探讨交流企业的管理经验,研究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相互学习企业的经营之道,同类企业慢慢形成集团式公司,在集团公司内又相互交流信息,帮助打开市场,结果在一年内,全市工业生产猛增,工业利税是往年的两倍多。

在现代社会,借力这种手段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被社会承认,是人的正当追求,对社会进步也有积极意义,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

许多人都记得,1998年3月19日,在“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首开先河地点到了吴小莉的名字:“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节目”。“两会”期间的轶事,使吴小莉顿时成为传媒界引人注目的明星,也是她的提问,使朱总理留下了激昂的宣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随着吴小莉知名度的提高,吴小莉主持的节目《小莉看时事》也成为凤凰卫视台的名牌节目。内地的传媒朋友对小莉说:“在中国电视圈里,只有文艺类主持人容易成名,新闻类主持人很少成为明星,你算是特例。”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朋友也笑着说:“小莉,你不知道你对中国内地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冲击有多大,许多人加快了语速,剪短了头发。”

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最好方法是感情投资与真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