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你成功赚钱的智慧全集
17732000000108

第108章 以诚为本,以义当先

虽然说商场如战场般残酷,但是做生意仍然应该做到:一不能昧良心,贪不义之财;二不能对不起朋友,图一己之利。只有这样才能在商场中赢得信任,获得支持。

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可以使你的事业进入良性循环,赢得更多的收获。

恒昌行正名是恒昌企业有限公司,由前恒生银行董事长何善衡创办。何善衡是广东番禺人,是著名的恒生指数的创始人。1991年5月,备贻公司提出全面收购恒昌,涉及资金56亿港元。当时,荣智健、李嘉诚也在紧锣密鼓策划收购,但他们暂时按兵不动。

据市场披露的消息,备贻的三大股东已事先做出三分恒昌的瓜分计划:郑裕彤得恒昌物业,林氏家族得恒昌汽车代理权,徐展堂则得到恒昌的粮油代理等业务。

虽然三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但是如果得不到恒昌大股东的支持,收购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在此时,恒昌大股东首先就不同意买方的“拆骨”企图,所以,不待进行价格谈判,就关闭了谈判的大门。而这个时候,李嘉诚和荣智健以中泰为核心的新财团Creat Style公司把握最佳时机,立即加入收购角逐。1991年8月初,Creat Style向恒昌提出收购建议,作价336港元每股(高出备贻82港元),涉及资金69亿多港元。经一个月的洽商,双方最终达成收购协议。这样,香港收购史上最大一宗交易,由荣智健、李嘉诚等合组的财团完成。1992年1月,中泰宣布第三次集资计划,配售1168亿新股,集资15亿港元,用以收购未持有的恒昌64%股权。当时,荣智健突然向其他股东全面收购,对此市场议论纷纷,有人说荣过河拆桥,有人说这是他事先与李嘉诚等通过气。而李嘉诚很爽快地接受荣智健的收购条件,将所持恒昌股以1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荣智健。恒昌收购战,李嘉诚名利双收,既赢得了帮助荣智健的好名声,又获得2亿多港元的赢利。而李嘉诚与荣智健联手合作,也成为香港股市的佳话。

事实上,当李、荣筹划收购恒昌行时,已让备贻占得了先机。但李嘉诚对香港商界圈子内的人和事都十分熟悉。他并没有着急,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备贻与恒昌的态度及形势。

当李嘉诚得知备贻的“拆骨”计划,立刻就放松了心情。因为他非常了解何善衡、梁球琚和何添这3位商界老前辈。他们曾经是商场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而如今年事已高,第二代又无意继承商业,所以才打算出售。

恒昌行是老人的心血,是他们一生奋斗的结晶。老人出售恒昌行,尽管价格低些也可以接受,只要能将恒昌行完整保留下来,并且要将其发扬光大。而备贻意欲“拆骨”三分天下,恰好犯了老人的大忌,最后不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嘉诚断定,备贻肯定无功而返。而备贻败退之时,也就是中泰出击的最佳时机。李嘉诚以其善意收购的良好声誉及其尊重老人的谦谦君子之风,博得老人的好感,收购顺利完成。

由此可见,生意场上,诚字为先,义字当头,仍是获得发展的必备条件。金钱固然诱人,但诚信与情义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