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科学世界
17728400000063

第63章 学习暖瓶里的歌声

暖水瓶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往暖水瓶中灌开水的时候,听到的声音会随着水瓶中水量的多少而发生变化:最开始的时候音调比较低,慢慢地音调便会变高,等待快灌满的时候,音调会呈现为最高,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暖水瓶的歌声”。

暖水瓶之所以会唱歌的原理非常简单:在灌水的时候,瓶中的空气会不断地受到振动,从而发出声音,而瓶中的空气部位便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面的空气会越来越多,空气柱会越来越长,其振动较慢,频率也会较低,自然发出的音调也会降低。水越灌越多的时候,空气会变得越来越少,空气柱也会越来越短。短空气振动较快,其频率也较高,音调也会变高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见笛子,虽然笛子没有弦,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空气柱,这条空气柱在外力吹动的作用下,会按着一定的频率振动来发出相应的声音。将空气柱的长度改变,便可以发出不同的声调。如果你将嘴放于吹口上,使用一股较扁、较窄的气流去吹动笛子的话,笛子便会唱歌了。如果将笛子上面的六个孔全堵上的话,笛子中的空气柱便呈现为最长状态,并发出最低的一个音。如果你将离吹口最远的那一个孔放开的话,空气柱便会减短一截,笛子所发出的音调也会高一些。吹笛子的人通过不断地堵住或者放开笛子上的气孔来对里面的空气柱长短进行改变,便可以演奏出悦耳的乐曲了。另外,笛子的音调不但与笛子内气柱的长短有关,而且与演奏者的吹气情况有关。不同的吹奏方法,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与声高。

如果我们找一个瓶口较细的药瓶来对其说明的话,更可以说明“暖水瓶歌声”这一原理:

往较细的药瓶中灌水的时候,使它处于快满的状态。之后开始用嘴向瓶口中吹气,起初的音调比较高,再将水倒出来一些之后,再吹,声音便会变低;再倒出一些水,声音会变得更低。如果将水倒光的话,瓶子的歌声会非常低沉了。

很明显,药瓶中空气柱的长短直接决定着它振动的频率是大还是小,并决定着发出的声音是清脆还是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