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竞技场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也是罗马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竞技场的历史
古罗马竞技场又称“古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王公贵族观看人与人、人与兽或兽与兽竞技厮杀的场所。
这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在征服耶路撒冷后,为纪念伟大胜利和强大武力,强迫8万犹太俘虏修建的。整个工程共用了10万立方米的石材和300吨用于勾连条石的铁条。公元3世纪和公元5世纪,由于雷击和地震的破坏,竞技场曾经两次修缮。此后,这里曾一度成为罗马采石场,很多基石被人拉走,许多雕像也被人偷走。在罗马一些著名建筑上,如圣彼得大教堂等,都能发现竞技场的基石。1704年,教皇贝内德托十四世当政后,宣布竞技场为圣地,禁止采石,竞技场由此受到保护。1800年后,又经过三次较大的修整,竞技场最终形成今天的风貌。现在,竞技场的高大围墙已残缺不全,表演场也已残,破露出地下室,但周围看台保存仍相当完好。
竞技场风貌
古罗马竞技场外观呈正圆形,俯瞰为椭圆形。整个建筑物占地2万平方米,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高57米,均用淡黄色大理石砌成。围墙共分四层,一、二、三层均有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柱之间为一长方形,第四层外表面装饰较简单,由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在该层的2/3高处,设有等距离的支架,以便举行盛会时固定圆顶上端的天棚为观众遮阳。据说,在古代的时候,第二层、第三层每个拱门洞中各有一尊作为装饰的大理石人物雕像,其姿态各异、英武丰俊,使建筑显得既宏伟又秀丽、既凝重又空灵。
竞技场内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为四组,观众的席位按等级尊卑、地位差别加以区分。竞技场阶梯形看台,分为三个区:最低一排的席位是为元老院议员和高等平民准备的,中间是皇帝的包厢,两翼是执政官和奉神的淑女们的包厢,高处的座位是为贵族准备的,再往上是普通的平民坐或站着的地方。
文明的结晶
在2004年10月16日出版的德国《明镜周刊》上,德国建筑学家海因茨·于尔根·贝斯特向现代人揭开了古罗马竞技场建筑的秘密。根据海因茨·于尔根·贝斯特的研究,为了搭建古罗马竞技场,当时的人们至少使用了移动平台和可升降的罩笼,以供工人在高空作业。
另外,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当时的人们还发明了大型“起重机”,以将沉重的砖瓦、石料等建筑材料运到高处。贝斯特推测,为了建造竞技场,罗马人至少制造了30台以上的“起重机”。
血腥的娱乐场
现在我们将古罗马竞技场视为文明奇迹,可是2000年前,这里却是满足贵族们嗜血欲望的娱乐场。
竞技场内,兽与兽斗,兽与人战,人与人争。当角斗士与角斗士之间相斗时,双方必须作生死决斗,败者的性命操纵在看台上寻欢作乐的贵族们手中,他们将大拇指向下,败者遭杀;若大拇指朝上,败者可免于一死。古罗马的角斗场上还曾出现过女性的身影。据说放荡的尼禄皇帝曾将帝国议员们的妻子逼进角斗场,以她们互相残杀为乐。更有被当时的雕塑家在石雕上记录下来的一幕:两位女角斗士披挂整齐,手持利刀和盾牌,决一死战。角斗场上的厮杀是残忍的,更残忍的是观众视之为乐的铁石心肠。有人说,只要你抓一把台上的泥土,轻轻一捏,就可以看见印在手上的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