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历史故事与趣味
17728200000070

第70章 历史上的“无字碑”

树碑立传,本离不开文字。然而历史上却也出现过一些没有文字的碑。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初登泰山绝顶,立了一块高6米、宽1.2米的无字碑,以示文治武功,政绩斐然,一方碑石无可尽说,故不铭字,以昭天下。

晋代名臣谢安,曾指挥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大破前秦90万大军而名震天下。因功高官拜太傅。谢安死后,其功勋不是一般人所能用文字表达得了的,以致谁也不敢动笔,因此,他的墓前,“有石而无其辞,人呼为‘无字碑’。”

宋代秦桧是臭名昭著的奸臣,其死后,墓在江宁县牧龙镇,因其陷害忠良,卖国求荣,坏事做绝,众人唾骂,“秽德丑行不屑书也”,以致无人肯代撰碑文,秦家只好立下一块白碑,后来有人在其碑上涂上了墨,“无字碑”又称“黑字碑”了。

近代最为卑劣、可笑的是1944年特务头子戴笠于重庆中美合作所大礼堂后面坡上那块“无名英雄纪念碑”。戴为抚慰亡故人员家属,也为纪念他干特务10周年,树碑沽名钓誉,但又怕立传“泄漏”他们所干见不得天日之事,只好“无名”。当时有人指碑大骂:“既无名,就不该立碑……又要当婊子,又要立贞节牌坊。可耻!可耻!”骂语揭穿了这一伙人的虚伪,也道出了某些人蓄意树“无字碑”之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