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历史故事与趣味
17728200000060

第60章 “九·一八”事变

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爆发了经济危机。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加紧了侵略中国的准备。其实,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很早就利用同清朝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强行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在那里设立殖民机构,如关东都督府、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关东军等,对东北进行全面的政治、军事控制和经济掠夺。1931年,日本为实现吞并中国东北的美梦,又多方制造事端,寻衅滋事。在如此危急形势下,国民党政府不但不积极备战,反而忙于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和军阀混战,更忙于调集军队“围剿”工农红军,置民族危机于不顾,陆续抽调东北军入关,致使东北边防日渐空虚。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关东军岛本大队的河本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向沈阳北郊柳条沟方向走去。当时沈阳城北驻扎着中国驻军营地——北大营,这晚因王以哲旅长回家休息,参谋长赵镇番负责北大营的防卫。河本一边从侧面观察驻有中国军队的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个离兵约八百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燃了火线。随即,只听“轰”的一声,铁轨上的枕木便向四处飞散开来。

据参与策划整个事件的花谷正回忆说,这次爆炸没有炸死张作霖那么大的规模。因为,满铁是日本的主要铁路干线。此次爆炸只要能成为进攻东北军的借口即可,所以不但没有必要把火车炸翻,而且还必须保证在满铁路上驰骋着的列车免受损害。因此,让工兵仔细地作了计算,直线单面铁轨即使炸断一小段,高速行驶的列车仍然可以通过,并根据调查所得的安全长度,规定了所需的炸药数量。在爆炸路轨的同时,河本用随身携带的电话机向大队本部和奉天特务机关报告。这时,守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

北大营的指挥部内气氛紧张。赵镇蕃请示荣臻的结果是不许抵抗,不得与日本人发生冲突。但是,没有一位团长执行他的命令,大家都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去呀!这是命令!”赵镇蕃瞪着几位团长,几位团长也使劲地瞪着他,大家都默不作声,屋内的空气也仿佛像他们的心情一样憋闷。赵镇蕃断然地挥起手臂:“准备迎击敌人!”“是!”团长们异口同声地响亮回答,然后齐刷刷地跑出屋去。不一会儿,旅部及第六二一团附近的林荫路上响起了自卫还击的枪声,赵镇蕃率领旅部和两个团与日军交上了火。

这反击的枪声犹如一针强心剂,令营房其他各地的士兵们抖擞起精神,大家摩拳擦掌,准备给日军以迎头痛击。但是,荣臻再次下达命令:“不准抵抗!”士兵们不敢贸然违抗命令,只好原地待命,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与日军奋战。由于日军火力很猛,我军又孤立无援,长此坚守下去,部队伤亡太大。凌晨两点多钟,赵镇蕃下令向东山嘴子撤退。士兵们哭喊着不肯就此罢手,“我们不能这样硬拼。再不走,我们就都走不出去了。”赵镇蕃一边率领士兵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一边指挥部队突围。士兵们一边突围,一边回身依依不舍地望着枪声大作、火光冲天的北大营。

北大营其他各团也纷纷向东撤军,部队散乱地在黑夜中行进着。“轰!”的一声,日军向我军发射了远程炮弹,正好落在队伍之中。部队许多士兵负了伤,无药可医,只能草草地包扎一下;一些重伤员躺在担架上,一路颠簸震动,痛苦的呻吟声不绝于耳。看着自己的狼狈相,士兵们愤愤地说:“为什么兄弟部队不肯增援?我们的飞机为什么不起飞参战?如果大家齐心合力,一定可以给日军还以颜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一路上,敌机紧追不放,不时掠空而来,向撤退的队伍扫射、投弹,部队只好白天待命,天黑后再走。

下午,旅长王以哲化装从沈阳城出发直奔东大营预定集合地。眼前的景象着实让王以哲心酸,只见士兵倒的倒、卧的卧,一脸的疲惫、一身的尘土,受伤的士兵或躺在担架上,或靠在大树下,无精打采地轻声呻吟着。过了一会儿,各团、队长依次汇报情况。六一九团一开始受命在营房卧床假寐,许多士兵活活被日军刺死,撤退时又因腹背受敌,伤亡较重;六二一团,以一部分兵力掩护,绕道旅部撤出,伤亡较轻,但尚有一个营没有音讯;此处赵镇蕃率领一部分人走在前面(此时,他们已到达山城镇,但驻山城镇守军王芷山不肯收留,要求他们尽快离开山城镇);第六二零团担任掩护任务,因日军未随后尾追,所以伤亡较轻。王以哲旅长看到部队如此凄凄惨惨的样子,长叹一声,没有说话。

王以哲率部也来到山城镇,与赵镇蕃会和。部队休息一宿后,第二天继续向东前进到达锦州。王以哲向赵镇蕃行了一个90度的鞠躬礼,说:“当时如果听我的话(指把枪放在库里)就坏了,我这个旅长是你给我的,谢谢你!”不久,部队又离开东北,开进了山海关,进驻清河镇大楼休整。

在进攻北大营的同时,日军也开始有预谋地分两路进攻沈阳。第一路攻商埠地北市场,第二路侵入大小西门。一夜之间,宪兵总司令部、电话局、有线电局、无线电台、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省政府、东三省官银号、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各种军政机关、学校、工厂相继被占。

日军侵占沈阳后,开始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迫害,同时,大肆掠夺财产。据不完全统计,仅官方财产的损失,就在17亿以上。尤为严重的是枪支弹药、军械器材和飞机大炮的损失,飞机约损失262架,迫击炮损失约3091门,战车约26辆,步枪和手枪1108206支,机关枪5864挺。此后,在短短的六七天时间里,日军又接连侵占了安东、海城、营口、辽阳、鞍山、铁岭、本溪、抚顺、四平、长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广大地区。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将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英、美的出面干涉上,幻想依赖国际联盟强迫日本撤兵,要求“国人镇静忍耐,信赖国际联盟公理处断”。可是,英、美虽对日本出兵东北表示了不满,但他们都不愿做出实质性的牺牲。中国及英、美采取的绥靖政策,让日本更加放心大胆地将魔爪伸向中国大地。

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及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各界群众和海内外同胞的极大愤慨,抗日怒潮迅速在各地掀起。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是日起,全国抗日声浪沸腾。国民党鄂、滇、晋、冀、平省市党部及海外许多支部致电国民党中央,请立即进行全国动员,与日决战。北京、南京、上海、南昌、宁波等地举行了数十万人的游行示威,高呼“打倒不抵抗主义”等口号。

与此同时,工界、农界、商界、海外侨胞一致奋起,纷纷投身到抗日救亡的热潮中来。

在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冲击下,蒋介石及国民党遭到了应有的谴责,蒋介石被迫于12月15日宣告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