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女鬼成灾
17691900000139

第139章 非阴非阳之地

古大琴领着我离开山径,钻进了路下的树林子里。

这种树林子树密草盛,根本就无路可走,我也不问她为什么要往这里走,其实我知道那往往是她们的“捷径”。

果然她在前面健步如常,走过的地方树出现一条明显的小路,草都倒伏,没有任何羁绊。

走了一段路前面出现了一条溪流。

岸边靠着一只小舟。

“走路太慢,我们还是乘船吧。”古大琴招呼我上船。

可我一看这条船既没有机器也没有木桨,靠什么驱动?

再看看溪中的水流那么急,莫非是要搞漂流?

但即使漂流也是需要桨来控制方向,什么都没有任凭小舟自己漂怎么行,肯定要撞上岸,不翻身才怪。

不过我也知道这不用我操心,她自然会操纵的。

果然我们坐上去后,她嘴里念了一声:“上!”小舟就离开岸边到了溪流中间。

可是出人意外,这条小舟并没有顺流往下漂,而是逆流往上冲。

太令人惊讶了,没有马力驱动的小舟,没有被强劲的水流往下带,反而逆着水流方向昂然前进。

我怀疑小舟并没有接触水面,是在凌空飞奔。不过小舟又明显起起伏伏,要么上下要么左右颠簸,摇摆不定,很像在急流里跑。

古大琴坐在船尾,我坐在船头,回头向前看,只见急流迎面冲来,水花四溅,小舟就像一匹倔犟的野兽踢着水花奋力狂奔。

“怎么样,是不是很刺激?”古大琴朝着我挤眉弄眼,张着两手,显得格外开心。

好像我们是一对年轻男女在兴致勃勃地玩野外漂移。

我尴尬地笑了笑,不敢发表什么评议。根据天云大师所说,磕栳山离此有两百里,光凭一双脚来步行不行,古大琴用了这么个交通工具,也省了我很多气力,比坐公交车便利多了,再说还能体验漂移的刺激,何乐而不为?

按照里程估算应该两个小时才到目的地吧,可坐了没多久,小舟忽地冲上了岸停住了。

“好了,下船吧。”古大琴招呼我。

“这是哪里?”我环顾四周问道。“难道是磕栳山吗?”

“不是磕栳山,这是双非山。”

我对这个山名也没觉出什么特别。打量一下这里是一条山谷。

但当我从小舟里下来,随意地走走时,才发现这里有异常。

山谷向前延伸,粗粗望去没什么区别,但仔细一瞧就可辨别出中间似乎有一条线,将左右分成两块不同区域,左边的植被明显要青翠一些,而右边的草皮似乎要灰暗一些。

我现在站的位置是在比较灰暗的地方,但再向右瞧,右边似乎也有一条看不见的线划出两个区域,更右一边的色彩更暗一些。

当然如果你不当回事的话,也完全可以忽略,只是我却看出来这种分别,就好像这里有三个台阶,从左至右是由青到暗,从右到左是由暗到青。

而中间这块地段并不宽,充其量只有一丈的距离。

而且当我仔细留意时,又发现无论是左边的线还是右边的线,都会发生偏移,有时这两条线就向中间这块移动,然后中间这块就被挤占了,形成了一条线,左边的青翠色和右边的灰暗色十分鲜明。

当两边的线向中间挤来时,我明显感觉得到两边有无形的压力挤来,让人非常难受,使得我要么往左要么往右,脱开两条线的挤压。

我忙问古大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古大琴笑了笑说道:“你还不了解为什么叫双非山。这里其实是双非山的进出口。”

我更莫名其妙了,明明是一个山谷,怎么还有什么进出口?又不是山洞,也不是隘口。

但她并没有多作解释,带着我向山谷深处走去。

走着走着,前面似乎起雾了,缕缕的雾霭先是淡淡地飘浮,在我们身边擦过。再向前,前面出现了一堵很厚实的雾墙。

我马上感觉不妙,凡是雾锁重重的地方,多半会有灵异现象,也许一钻进去就进入了异界。

“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雾墙问道。

“前面才是真正的双非山了。”古大琴说。

“为什么到这个地方来?”我站定了,迟疑地问。

我打定主意,不给我一个合适的理由,我是不会钻进这堵雾墙的。

古大琴反问我:“你不是想拿到山木道长那本书吗?”

我更不解了:“对呀,可为什么要来这个双非山?难道山木道长不在磕栳山的朚光寺,而是在这个双非山中?”

古大琴摇摇头:“不是,山木道长确实在朚光寺中,可你不必要非找他本人河吧,不就是为了那本书吗?”

“你是说,那本书放在双非山中?”

“没错。”

我顿时眼睛一亮:“放在双非山什么地方?”

古大琴用手一指雾墙:“到了那边你就知道,我陪你一起去找吧。”

我倒更加迟疑了,古大琴把我带到这个神秘的地方来,真是来找书的吗?不要又搞了一个什么陷阱,让我陷进去后又受要挟,进不得出不去,那不是又麻烦死了。

山木道长会将一本书放在另外的山中?这个双非山中到底有什么地方适合他藏书?

而古大琴已经在前钻进雾墙中了。

我心想自己都两次出入阴间,还有什么更可怕的地方让老子忌惮的。一咬牙也钻了进去。

雾墙并没有阻碍,等把头钻过去才发现这道墙很簿,而那边同样是山谷,只是与后面的山谷有些差别,好像隔了这道雾墙,两边就是两个区域。

“看,那就是双非山。”

古大琴用手指点着。

我向前一望,惊得啊了一声。

那是山吗?的确像是一座山,但它并不是我们常见那样山脚在下山峰在上,而是颠倒过来。

山头在下,山脚在上。

远远望去,是一个倒三角形,一角落地,两角展开在上面。

而上面并不是显在空中,却接壤着草地。草地的上面是云端了。

那个场面极其怪异,就好像一块地毯上有一座山,地毯一角被卷了起来,将山朝下,地毯卷起的背面连接着天空的云层。

我惊道:“怎么会有这样的山?双非山,非什么?非山吗?看着好别扭啊。”

古大琴解释道:“双非山并不是指山形怪异,而是有另外的意思。”

“另外什么意思?”我问道。

“刚才你是不是早就注意到,山谷间好像分成三个不同区块?”

“是啊,我站在中间,两边还移过来,好像有压力的。”

她点点头,这才告诉我,其实所谓双非山,是指非阴非阳。

也就是说,这座山所处的地方,既非阴间也非阳间。

我顿时傻成狗了。

我来自阳间,也去过阴间,竟然从古大琴嘴里听到什么非阴非阳的地方。

“什么是非阴非阳呀?”我又茫然又好奇,“难道除了阳间和阴间,还有第三块地方?”

虽然有关异界的传闻听过不少,但现实中好像只存在阴阳两界吧,当然天界不算,我们凡人还没真正见识过。如果除了阴阳还真有第三界,那可不得了。

古大琴解释说,所谓非阴非阳,不是第三界,而是阳间与阴间在接壤处有一点缝隙,也就是错裂,就像中间存在一条大峡谷,当然并不是所有接壤处都这样,双非山是很偶然存在的地带,可以说是两界的一个巨大传奇。

可是在阳间是无人知晓的,阴间也一样,但这块地方却被一位鬼神发现,那就是啖魔。

啖魔之所以能发现这块缝隙地带,是因为他是从鬼卒修炼而成的魔神,超越了普通阴神的功力。

而啖魔发现这里后,就把这座山称为双非山。

然后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山木道长。

我似乎听懂了,忙问道:“你的意思,山木把这里当成藏书之处了?”

古大琴说是的。

“书藏在哪里?”我又问。

“现在上山去,很快你就知道了。”她指了指那座双非山。

我搔着头皮问:“可这山往哪里爬?”

“当然是朝山顶呀。”

“山顶是朝下的,那是朝下爬吧?”

“不要管朝上朝下,反正朝山顶爬就是了。”古小琴说着带我向那座山走去。

我有一个疑问,“你是怎么知道这里的?谁告诉你的?”

但古大琴没有明确说明,她只说有渠道的,具体是什么渠道以后再告诉我。

如果只是啖魔发现再告诉了山木的,除了他们外就没有第三个知情者,消息只能来自他们两个。我怀疑古大琴的信息来自山木。

不过眼下也管不了那么多,跟着她向双非山走。

走着走着,感觉脑袋里略有些发晕,似乎处于一种头朝下的失重状态,但明明是头朝上在走,并没有倒悬起来嘛。

而且我发现双非山好像在一点点颠倒过来,我们往它那里走,它似乎在翻身。

来到山脚下时,抬头仰望,双非山已经跟正常的山一样,山顶在上,山脚在下。

我们正站在山脚下,面前是一道山坡。

“看,这才是正常的样子嘛,”我高兴地说道,“刚才看过来这山是朝下的,现在已经翻过来正常了。”

古大琴却笑着叫我扯一把草再撒一下看看。

我弯腰采了一把草,然后随手一撒。那把草并没有往脚下落,而是往头部“飘”上去了,一直飘到了空中,然后贴住了什么地方。

我再仔细一瞧,发现草贴住的是草地。

我突然明白过来,原来我们走在一个卷筒状的地面,现在其实是头朝下的,而头顶的草地是走过来的一面,我们踏着的地方就如同席子被卷起来朝下的地方。

也就是说,双非山的山顶确实是朝下的。

但山顶的云端又是怎么回事?

古大琴叫我继续跟着她走。

难怪我感觉头晕,这是头冲下的缘故。再继续走,我们其实既不朝上也不朝下,而是横着了,身体与真正的地面平行着。

就这样一直走到了山顶。

当然我的感觉是正常的走上去,我们抵达了山顶,但山尖还处在一股雾里。

古大琴停住了,一指山顶的雾问我:“你知道上面是什么吗?”

我摇摇头说不知道。我等着她来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