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价值投资的中国式守望
17659600000021

第21章 寻觅中国伟大的企业(2)

上海福思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韬认为,按照人生的周期,30~50岁时往往是一个人购物、置业等消费能力最强的时期。中国的生育高峰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批人目前正好进入到30~50岁的黄金年龄段,形成对消费的强烈需求。这也正是目前股市中支持消费类股票持续走牛的决定性因素。他进一步分析认为,从“人口红利”的角度看,在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中,由此带来的市场机会主要表现在消费型与服务型行业上。在消费型行业中,可重点关注的是医药、食品饮料、旅游餐饮、家庭与个人用品等相关行业及上市公司。对医药行业来说,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进行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无疑将进一步强化这一行业的投资潜力。在服务型行业中,应重点关注的是金融、房地产、百货零售、信息技术、交运设施等相关行业及上市公司。以房地产为例,虽然该行业近年来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但是大量人口进入结婚和生育期,将形成对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与刚性需求相对应的则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刚性增长,因而这一行业近年来一直是越调控越增长的态势。在房地产投资及相关建材行业增长得到支撑的同时,与房地产相关的家具、家庭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也稳步向好。国家对这一行业的调控,只会加大行业内的结构性调整,同时更给了一些上市龙头公司(如深万科、保利地产、中华企业等)的市场机会。而在服务型这一行业中,金融则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不仅“人口红利”对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支持,而且税制改革、人民币升值更将大大强化这一行业的市场机会。预计未来3~5年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业绩每年将保持20%~25%的复合增长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将保持25%~40%的复合增长率。像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龙头品种,更有望超越行业的平均水平,呈现高增长态势。

——中产阶级消费群的迅速崛起。中国的中产阶级定义是什么?是指人均年收入2.5~3万元、家庭年收入7.5~10万元,受过高等教育,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白领群体。目前,符合上述标准的人数占中国总人口比例约为13.5%。我们预测,到2010年,以上数字均将翻番。随着中等收入阶层崛起,中国消费率(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将不断上升,将从2006年的62%上升到2010年的68%,并于2020年达到7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对于中国未来的中产阶层的构成,美国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预计,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工这个群体到2011年将增至2.9亿人,大约相当于当今美国的总人口。随着这些人收入的迅速提高,他们也将成长为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其人口数到2025年将高达约5.2亿,相当于那时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

我们的调查表明,买房、购车、自费旅游将是当今乃至未来中国中产阶层的三大消费热点。目前的中国中产阶层还没有形成一个实力群体,这正好说明中国中产阶层消费的巨大潜力。今后几十年,中国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扩张将形成新的良性循环表现为如下过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等一批相关产业增长——提高经济活动的总量水平——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和乡村城市化——农民收入提高并在较低档次上形成消费需求——为加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建筑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国民经济进入扩张性时期。

中国大国崛起也确立了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产业的垂直延伸不仅能培育出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也使得中端制造业、上中游资源资本品行业面临巨大的内外需求拉动力;伴随着城市化和重工业化大背景,高级服务业在信息技术武装下获得了长期生机。随着中国大国崛起,虽然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表现差强人意,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引擎力量将逐步显现。近几年的进口结构变化趋势表明,中国产业迈向垂直一体化,制成品、机械与交运设备等出口规模加速扩大,表明包括中端和终端在内的产业链群在中国已经形成。

中国大国崛起的估值逻辑在于,内外因素驱动下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仅增强了中国国际竞争力,也使得和中国大国崛起直接相关的行业大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快速回升,成长质量快速提高,估值水平大幅提升。

全球投资机构也一致看好中国市场,验证了我们的“大国崛起的价值重估”的观点。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在与国际机构投资者进行了广泛接触后,他发现,国际投资者对亚洲和中国市场非常看好,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投资机构,正准备增加对亚洲和中国的投资。

高盛集团执行董事、中国区首席策略分析师邓体顺过去几个月也在全球走了一圈。他表示,就债券与股票而言,高盛更看好股票。现在全球投资者最喜欢两个市场,第一是巴西,第二是中国。高盛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趋势非常乐观,估计未来20年中国股票市场市值占全球股市总市值的比重有可能由2%提高到20%左右,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大胆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也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如果能够满足我们设定的条件,2020年,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可能达到我们预测的上限80万亿元。”

这个预测是有依据的,也是比较保守的。”吴晓求笑称。以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将达到80万亿元人民币,按照中等发达国家100%的证券化率标准计算,我们股市的总市值也正好是这个数字。

不管预测的数字是哪一个,都反映了投资人的一种信心——我们的资本市场正在追击全球老大美国。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股市表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过去的15年里,美国股市总市值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前10年基本维持在13万亿美元到15万亿美元之间,只是在最近5年的牛市中出现了接近5%的增长速度。如果按照最近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经过计算,到2020年,美国股市的总市值大约是33万亿~34万亿美元。而一旦2020年的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80万亿元人民币的话,加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股市的市值,同时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中国股市的总市值有可能超过34万亿美元,中国神话挑战美国牛并不是梦。

就在吴晓求求证中国神话挑战美国牛的可能性的同时,券商人士透露,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正在撰写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白皮书,不少专家建议在白皮书中明确规划到2010年时沪深两市的总市值。而赞助这项研究的世界银行专家更是相信,2020年中国股市的市值将超过美国。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到的。这也似乎为中国未来的股市市值作了暗示。许多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入股市的股民,在2000年以前赚的钱还不如2006-2007年这两年赚到的零头,而现在大牛市和长牛市已经使很多股民从股市获得的财产性收入翻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老百姓积累起越来越多的个人财富。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居民储蓄已经达到了17万亿元左右,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截至2007年10月初,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户;基金资产净值总计已超过3万亿元,基金投资账户数超过了9000万个。在这种大金融情势背景下,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味着,国家鼓励老百姓除了薪酬收入,还可通过储蓄、国债、基金、投资股市等合法方式来创造财富,给“股民”“基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给未来稳定股市定了基调,因为大起大落的股市是无法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

与在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达到3500美元的目标相辅相成的,是将带来对金融服务需求乃至保险需求的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到2020年沪深市场市值将达到60万亿元到80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也几乎在同一时段,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说,他自1999年首次买入中国股票起,从来没有卖出股票,只有买进。罗杰斯解释道:“中国将是下一个强国,我对此毫不怀疑,在今后的几十年内投资中国将获得巨大的财富;即使中国股市再下跌50%,我也不愿意卖出中国股票。”

不仅是罗杰斯,还有购买中国石油股票的巴菲特、购买工商银行股票的沙特王子,以及购买中国股票的众多国外投资者和中国千万股民,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的过程中,都在成为“大国崛起的价值重估”的看好者。

结论是:

——中国股市还处在长期繁荣的山腰上。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以什么样的视野和高度去看待中国这轮长牛市格局,将决定投资者今后财富的多少和生活的幸福与否。在长牛市道和巨大财富效应面前,任何裹足不前和优柔寡断,只会使投资者坐失一生中最好的历史性投资机遇!如果我的这一带着猜测性的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现在投资中国资产仍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