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奥蒂瓦坎文化约形成于公元前500年,公元1~6世纪发展到鼎盛时期,到公元9世纪时开始衰落。全盛时期,它是全美洲最大的城市,拥有大约12万人口。特奥蒂瓦坎被誉为“众神之都”,城中有闻名遐迩的死亡大道、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而这座城市创造的文明,不仅支配着当时的整个王国,还影响了玛雅文明的发展。
特奥蒂瓦坎曾是古代阿兹克特人的都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近年的考古发掘表明,这座由数以千计的建筑组成的城市,有众多的街道、店铺和作坊,还有专门的商业区和手工业区。俯瞰特奥蒂瓦坎遗址,整个城市似乎是严格按照事先作出的规划而设计建造的,透露出极强的几何韵律感。
在特奥蒂瓦坎有城市北端的月亮金字塔和南端的太阳金字塔,分别是祭祀月亮神和太阳神的宗教建筑。太阳金字塔大致建于公元1~3世纪。其建筑风格和太阳金字塔一样,只是规模较小,修建时间也比较晚。这座金字塔外部叠砌的石块上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壁画,塔前的广场可容纳上万人。
南北走向的死亡大道和另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把整个特奥蒂瓦坎城区分成了四部分,代表统治阶层的祭司和贵族占据了离金字塔最近的地段,远离喧闹的市场。在统治者富丽堂皇的房间和厅堂中有许多大石柱,上面装饰着精美的浮雕,色彩缤纷的雕像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厅的顶部,即便是在一天中阳光最刺眼的时候,豪宅的主人仍可以自在地享受阴凉和清静。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西郊区约两千米处的一座小山上,是一座政教合一的建筑。它建于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
相传唐朝的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建造了这座宫殿供居住。以后,这座宫殿不仅是西藏地方和宗教领袖的住所,也是处理行政事务和举行佛事的大殿。
布达拉宫由红宫、白宫和宫前建筑三大部分所组成,这三部分建筑都布置在布达拉山的南坡上。整个宫殿四周有石城墙和三座城门围绕着。
红宫是达赖举行佛事的场所,藏王达赖除了生活起居、施行政务以外,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诵经念佛。红宫内的大佛堂、灵塔、享殿就是为进行这种宗教活动准备的。
白宫是达赖施行政务的地方,里面有一个500平方米的东大殿,殿内耸立着30根大柱子。达赖举行坐床、亲政的大典以及重大的宗教、政治活动都是在这座大殿内举行的。
宫前建筑都是辅助用房,有佛像、佛具制造所、印经院、木工场、马厩、监狱以及喇嘛住宅等,它们共占地6公顷。
在布达拉宫,凡经堂和塔必须刷成白色,佛寺必须刷成红色,白墙面上必须用黑色的窗框、红色的木门和棕色的饰带;红墙上必须用白色和棕色的饰带;屋顶及饰带上的重点部位必须熘金。凡此种种,使布达拉宫成为一座色彩对比极为强烈的建筑物,在高原清新的空气中和蓝天的衬托下,确实具有一种令人震慑的威力。这也是当时的西藏统治者们所期望和需要的,同时也使布达拉宫在建筑艺术上成为世界屋脊的奇宝。
英格兰石圈疑惑
从公元前3100年到现在,英格兰神秘的石圈一直就是人类的一个未解之谜。
石圈是一片由巨石组成的建筑。石块是呈圆形分布,形成了一圈一圈越来越大的圆周,圆周与圆周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像是一个同心圆。
据研究,在公元前3100年前,建造石圈的人已有了天象的知识。
在计算机的辅助下,研究者搞清楚了石块的具体方位以及它们的早期放置地点。另外,也弄明白了间隔地带的相对位置和石块的高度。从得出的资料显示,石圈并不是在公元前3100年一次性建成的,而是分成了若干不同的建筑时期。这个天文中心的建筑,就说明了当时人们已经用它来观察气象了。
每年6月21日,也就是夏至那天,太阳从那块所谓“脚跟石”——一块独立在石圈之外的巨石上升起,穿过那些巨大的石门,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明亮。月亮有一定的运行周期,有时运行至夏至点,有时运行至冬至点,有时靠近南回归线,有时靠近北回归线。这说明石圈的作用是用观测行星和天象的。当月亮升起或落下的时候,月光在巨石背面投射的阴影在不断变化。
更令人惊讶的是石圈竟然是一个缩小的太阳系模型。当然,它显示的不是椭圆形轨道,而是平均的轨道距离。最里的一圈的中心代表太阳,第二圈环绕的是水星,第三圈是金星,第四圈是地球,再外一圈是火星,接着是火星与土星之间有数十万的石块组成的小行星带,更外一圈的“脚跟石”表明了木星的平均轨道距离。
这些只是现代人单方面的推测。究竟是谁在古老的岁月建造了这个“天文中心”?这一切未解之谜,还有待进一步去研究。
迦太基古迹祭祀之谜
驰名世界的迦太基古迹始建于公元8世纪,位于突尼斯城东北17米处,濒临地中海,与罗马隔海相望。
迦太基城中的安东尼浴场是罗马皇帝安东尼修建的。如今,其地面建筑只剩下柱石残墙,但从底层结构可以看出两边对称地排列着的更衣室、热水游泳池、按摩室、蒸浴室、温水室、冷水室和健身室。供浴室用的水是通过渡槽从60千米外引来的。
迦太基城中的埃尔杰姆竞技场历史悠久,建于公元3世纪初,是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着名建筑,也是世界三大竞技场之一。竞技场高56米,建有500个门,可同时容纳4万人。这里的建筑、雕刻都令今人赞叹不已。其斗兽场围墙高大,层层拱廊相连,构筑典雅,人行其间,仿佛在古代城堡殿廊中穿行。端坐在观众席的顶层,俯身下望,偌大的斗兽场,尽收眼底。
迦太基神庙在迦太基城建前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高大宏伟,气势庄严,富有古希腊的建筑艺术特色。迦太基神庙供奉的众神中,以天神巴尔与其同伴塔尼特最为尊贵。
在迦太基神庙里可以看到发掘出来的一层层堆积着的石碑和盛放着祭神儿童尸骨的容器。发掘出来的还包括人与动物的骨灰。早期的埋藏物中,动物祭祀品占了约1/3,但到了公元前4世纪却减少至1/10左右,换言之,此时90%的祭祀残骸属于人类骨灰。更进一步的区别显示,早期的埋藏遗骨多为流产或新生婴儿。上述变化的原因为何?为什么需要越来越多的儿童祭祀?由于缺乏明确的文字记载,人们很难回答。
巨型石球哪里来的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人乔治·奇坦迁前往哥斯达黎加热带丛林中进行实地考察准备开辟香蕉园。在人迹罕至的三角洲一带发现了几十个一人多高的巨型石球,旁边还有一些皮球大小的小石球,石球中,最大的直径达25米,重达16吨之多,最小的仅有几公斤重。球异常光滑,清亮见影,上面雕刻着一些莫名其妙的图案,直线、斜线、三角形等相互交织。多数石球是被搁置在一起的,少则三五个,多则四五十。它们有的呈一条直线排列,直线指向南北方向;有的排成圆形或者其它形状。
消息传出,各国考古学家甚为震惊,更多的考古学家涌向哥斯达黎加,据怪异现象专家米切尔·舒马克研究,有些石球显然是从山上滚落下来,碰巧排成直线的。
科学家们对这些石球进行了详细认真地测量,发现这些石球表面上的各点的曲率几乎完全一样,简直是一些非常理想的圆球。这些石球有什么用,没有人能够加以正确的阐释。摆放在墓地东西两侧的石球可能代表太阳和月亮,或图腾,但这只是推测,有人戏称之为巨人玩的石球。
许多人猜测这些大石球与天外来客有着直接联系。依照他们的看法,这些天外来客降临这里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了这些大石球。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位置和距离进行了排列,布置成模拟某种空间天象的“星球模型”。这些大石球象征着天空中不同的星球,它们彼此之间相隔的距离,表示星球间的相对位置。
据说,天外来客试图利用这些石球组成的“星球模型”向地球上的人类传递某种信息。但是,今天有谁能理解这个“星球模型”的真正涵义泥?
马耳他巨石神庙谁建造的
马耳他共和国位于地中海的中心位置,扼守大西洋通往地中海东部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冲。在马耳他岛和戈佐岛上有几十处神秘的史前巨石神庙。神庙的地面一般铺着由碎石灰石构成的灰泥层。大部分神庙的布局是围绕一条中轴线展开的,这条轴线从入口处的巨石牌坊一直通到庙后部顶端的壁龛。庙里还有祭坛,石屏以及用海底软泥制成的石板门槛,其上刻有连续不断的螺旋纹或其他浮雕图形。在一些庙里,内墙的上层往里倾斜,上面一般覆盖着木制平顶和夯实的黏土。有几座庙之间的缺口内有一道石砌楼梯,可以通向屋顶。
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些巨石建筑的建造者们在天文学、数学、历法、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有些研究者甚至推测它们是判断节令的历法标志,而且还可用作观察天体的视向线,甚至能当作一台巨型计算机,准确地预测日食和用食。石器时代的马耳他岛居民真有这么高的智慧吗?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他们在其他领域没有相应的发展?而这些知识又为什么莫其妙地中断了?如今,这些巨大的建筑群依然耸立着,把一切高深莫测的疑问保持在一片沉默中。
在戈佐岛屿有两个“詹蒂亚”庙宇,其中一巨石建筑——蒙娜亚德拉神庙又被称为“太阳神”庙。一个名叫保罗麦克列夫的马耳他绘图员仔细地测量了这座神庙后发现,这座神庙实际上是一座相当精确的太阳钟。根据太阳光线投射在神庙祭坛和石柱上的位置,可以准确地显示夏至、冬至等一年内的主要节令。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根据太阳光线照射祭坛的不同角度推测,可以准确地得出结论:这座神庙是公元前10205年建成的!这座神庙的存在,又打乱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万多年以前,神庙的建造者们真的有那么高深的天文和历法知识,能够精密地计算出太阳光线的位置,并设计出那么精确的太阳钟和日历柱吗?这一切至今没有答案。
敦煌石窟四大谜团
敦煌石窟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地区,是这一带几座石窟的总称,其中以莫高窟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
敦煌石窟还有没有新洞窟?对莫高窟进行过周密的地质探测,可以断言,莫高窟不会有新窟,但在其它几个窟区,由于没有详细探测,还有没有新洞窟至今还是一个谜。
敦煌是否还有藏经洞?1900年6月22日,敦煌的道士王元禄发现了藏经洞,从洞中出土四至十一世纪的各种珍贵文物五万多件,其中有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和“古代学术的海洋”。那么,敦煌是否还有藏经洞呢?据有关报道称地质部门在莫高窟探测过程中曾发现一个洞窟墙壁有异常现象,至于是否也是藏经洞,还不得而知。
敦煌文献中有多少个世界第一?敦煌藏经洞内的五万多件文献,是个内容浩瀚的中古时代百科全书,几乎涉及到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从中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世界第一。
在自然科学方面,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最早的活字、最古老的书籍、最早的报纸、最早的火枪、最早的马具、最早的星象图等;在社会科学方面,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连环画、最早的乐谱、最早的棋经、最早的标点符号、最早的栗特语文书、最早的硬笔书法、最早的舞台演出图等。那么,敦煌文献中还有多少个世界第一,这个谜只有等待全世界的敦煌学专家来回答。
敦煌的壁画到底有多少?据最新统计,敦煌石窟中有壁画的多达五百七十个,壁画面积五万多平方米,是一座博大精美的民族壁画宫殿,被誉为“墙壁上的美术馆”。专家学者们早就发现:许多早期的壁画上都复盖着晚期的壁画,壁画一层盖一层,多的达到四五层之多。这些被覆盖的壁画由于与外界隔绝,壁画保存得都比较完好。因此敦煌宝库中到底有多少壁画,壁画面积有多大,这仍是一个谜。
敦煌无论对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来说,仍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众多之谜还有待历史和人们来解答。
武当金殿怪象之谜
举世闻名的武当山宏伟、壮观,而位于其主峰——天柱峰上的金殿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金殿的神奇,不仅在于它的建筑难度,还由于在它建成后的500多年里,金殿中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金殿内有一盏常明油灯,已经不间断地点燃500多年了,从来没有熄灭过,峰顶的风沙似乎对它没有任何影响。
现代的学者们曾经用科学道理解释了“神灯”现象。他们认为:殿内空气不能对流,“神灯”也就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这种说法细致分析起来,似乎不那么可信。
还有,每当大雨即将来临时,殿内神像上就出现许多水珠,就像是人汗流浃背的样子,而金殿顶上的饰物海马口中就“吐出”串串白雾,还喂喂有声,就像真马对天嘶鸣。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现象也作了与前面基本相似的解释:殿内密不通风,空气中水蒸气增多,所以当大气压突变时,神像上就出现水蒸气。由于海马内部是空的,并且与殿内相通,殿内的湿热空气上升,然后从“海马”口中吐出,并发出声响。这一解释同样存在着漏洞:为何只是祖师神像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