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之谜故事卷
17575300000002

第2章 奥秘篇(1)

诺亚方舟奇迹

《圣经》记载着诺亚方舟停靠在阿勒山顶,使后人一直都在寻找着神秘的诺亚方舟。

1883年,一次大地震使阿拉拉特山的一个地段裂开了一道大口,突然露出了一条船!当时有个赴地震灾区考察灾情的委员会的所有委员都看到了这条12~15米高的大船,因为一大部分还嵌在冰川里,无法估计它的长度。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从此,寻找诺亚方舟的热潮再次席卷全球。

1916年,俄国飞行员罗斯克维斯基在执行完侦察任务,正沿着士耳其与伊朗边境飞回基地,飞临阿勒山顶上空时,他突然发现一团青蓝色的东西,立即调转机身去观看,他发现的竟是一艘很大的船体!船的一侧有门,其中一扇已毁坏,他拍了照片,回去立即报告了政府,政府立即组织了两个连的兵力去寻找。1个月后他们找到了方舟,弄清了方舟有几个房间,有的还用交叉的木块做成了大栅栏,房子的面还有一排排的铁栓。

40年代,一位土耳其飞行员也拍到一张阿拉拉特山上诺亚方舟的照片,由美国照相测量专家蒙登格经过放大处理,测出船长为150米,宽为50米。

寻找方舟的热情继续高涨,法国探险家费尔南·纳斯曾于1952、1955、1969年三次到阿拉拉特山探险。1955年7月5日,他和12岁的儿子拉斐尔在一条山缝的底部,找到一块方形的经过加工的木料,经碳14测定,这块木料已有5000~6000年的历史,即与公元前4000年建造诺亚方舟的年代是吻合的。

1989年,美国查克·阿伦驾驶直升飞机在飞临阿拉拉特山时也发现了冰川覆盖了一部分的方舟。

毕斯柯湾的巨型图案

在秘鲁利马南部的毕斯柯湾,有一个人工建造的高820英尺的红色岩壁,岩壁上雕刻着一个巨大的三叉戟或三足烛台形状的图案。三叉戟的每一股约有13英尺宽,而且是用含有像花岗岩一样硬的雪白磷光性石块雕成的,因此,如果不是现在被沙土所覆盖,它将发出耀眼的光芒。是什么热情驱使古代人建造这么巨大的石头标记呢?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毕斯柯湾岩壁上的三叉戟是指示船只航行的陆标。但大多数考古学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指出,绘制在这个海湾中的这幅三叉戟图案,不能使所有角度上航行的船只都能看到它;况且,在遥远的古代,是否有远洋航行这回事都值得怀疑。因此,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座在古时候光芒耀眼的三叉戟图案,一定是作为某些会“飞”的人的航空标志而设置的。

考古学家的推测,如果三叉戟确是航空标志,那它不应是孤立存在的,在它的周围一定还有另外一些东西。果然,20世纪30年代,在距三叉戟图案100英里外的纳斯卡荒原上,考古学家又发现了许多神秘的图案。这些图案遍布从巴尔帕的北边至纳斯卡南边的37英里狭长地带。它们是一些几何图案、动物雕绘,以及排列整齐的石块,很像一座飞机场的平面图。

如果乘飞机在这个荒原的上空飞行,人们可以发现许多闪闪发光的巨大线条。它们伸展几英里,有时平行,有时交错,有时构成巨大的不等边四边形。此外,还能看到一些巨形动物的轮廓。它们都是用明亮的石块镶嵌出来的。其中有极长的鳄鱼,卷尾的猴子……还有一些地球上从未见过的异禽怪兽。

千奇百怪的鞋

在中外历史文化中,有很多未解之谜。有些用铜、银、陶、泥、纸、石头做成的鞋也成为人类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铜鞋制于波斯时代,鞋帮和鞋底全部采用铜皮,以锡焊制而成。鞋呈卯形,供波斯妇女在伊斯兰教堂内穿着。在古代人类尚未发明胶雨鞋时,雨天穿着的鞋无奇不有,而以焊锡法将铜皮制成整鞋正是最好的防雨鞋之一。

牛鼻鞋是德国16世纪的一种胄甲靴。其鞋帮和鞋底是用十块皮料缝合,形似“百页”。牛鼻鞋是古代日耳曼民族对牛的崇拜的反映。在他们看来,牛以无穷的力量成为必胜的象征。

浙江衢州出土的一种南宋银鞋,系由银质鞋面二片、银质鞋底一片焊接而成。鞋头尖而翘,口沿錾忍冬纹一周,鞋面錾宝相花,鞋底錾刻线纹及双钩并刻有“罗双双”字样。鞋长仅14厘米,是我国几千年来唯一的银质“三寸金莲”。

1980年在湖北省安陆县唐代吴王妃杨氏墓出土了两件石质鞋形器,呈椭圆形。考古学家认为是鞋底。其正背两面中部突起,边周阴刻线条,一端有圆穿孔,形制相同,大小不一,石质坚细。一只长24厘米,可能为男鞋,另一只长22厘米,可能为女鞋。

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迁葬的王乾墓内有陶鞋一双,出土于安徽亳县机制砖瓦窑场。陶鞋长127厘米,为女鞋形制。从实用角度论,陶质完全可以用来防潮,但如此脆弱的材料是经不住体重压力的,故而,它应该属于随葬品。可为什么偏要选择陶材料制鞋呢?它似乎告诉我们,墓主生前的所在区域为隋代“陶都”。

通天塔真的有人修过吗

传说古时候,天下的人都是说同一种语言,后来古巴比伦人要修建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以建立自己的声誉。通天塔越建越高,后来惊动了天上的耶和华,他怕通天塔真的修成后,天上的秘密被人间所知晓,便施展法术,使人们的语言互不相通,结果由于修塔的人互相无法沟通,通天塔的工程就没有进展下去。

这似乎是一个荒诞不经的传说,但史学界许多人相信古书中的这段记载还是有一定依据的,关键是这座通天塔指的是哪座。有人认为,传说中的通天塔就是古代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时代巴比伦城内的大寺塔。这座塔兴建于公元前五世纪,历经了半个多世纪才建成。修建时,国王曾下令,一定要将塔顶提高,以与天公比高。这座高达90米的大塔,确实能给人以高耸入云的感觉。更为有趣的是,考古发掘表明,大寺塔的建筑材料是砖和生漆,而《圣经》所描述通天塔用的材料也是这。而且,当时巴比伦城内的居民种族很多,确实有语言不通的情况。可惜的是,大寺塔在公元前三世纪就被破坏了。

也有人不同意上述说法,认为在大寺塔建成之前,巴比伦城内就曾有两座神庙,一座叫萨哥埃尔,意为通向云中,另一座叫米堤犹拉哥,意为上与天平,这两座神庙才是关于通天塔传说的来源。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通天塔是指位于巴比伦城东南的乌尔大寺塔,因为这座塔在巴比伦的寺塔中,修建时间最早,工程量最大。

通天塔是否真的存在过,至今没有足够的证据加以证明,现在只能做一些猜测罢了。

谁教会了玛雅人历法

玛雅人创出了一套精巧的历法,玛雅人认为一个月(兀纳)等于20天(金),一年(佟)等于18个月(兀纳),再加上每年之中有5个未列在内的忌日:一年实际的天数为365天。这正好与现代人对地球自转时程的认识相吻合。玛雅人除对地球历法了解得十分精确之外,他们对金星的历年也十分了解。金星的历年就是金星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玛雅人计算出金星历年为584天,而今天天文学家测算金星的历年为584.92天,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

玛雅人依照自己的历法建造的金字塔,实际上都是一种祭祀神灵并兼顾观测天象的天文台。位于彻琴的天文台是玛雅人建造的第一个、也是最古老的天文台。塔顶高耸于丛林的树冠之上,内有一个旋梯直通塔顶的观测台,塔顶有观测星体的窗孔。其外的石墙装饰着雨神的图案,并刻有一个展翅飞向太空的人的浮雕。这一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玛雅人竟然知道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存在,他们的彻琴天文台的观天窗口不是对准最明亮的星体,而是对准银河系之外那片沉沉的夜幕。他们的历法可以维持到四亿年之后,其用途究竟有何用意?另外,他们是从何处获悉并计算出太阳年与金星年其差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第四个数字的?

很明显,这一切知识已经超过了农耕社会的玛雅人的实际需求而令人不可思议。那么,又是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玛雅人呢?在那个全世界各民族仍处在愚昧的年代,又有谁掌握如此先进的知识呢?

复活节岛的文明之谜

据罗格文等的回忆录介绍,当他们登上复活节岛时,曾在石人像附近发现大量刻满奇异象形文字的木板。

这种象形文字的确非常奇怪,它不同于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也不同于印度、埃及的古象形文字。

由于后来西方传教士的到来,这种为复活节岛所特有的木板文字被大批烧毁。因为迄今为止收藏于世界各博物馆中的这种木板文字,总共不超过10块。其书写的内容,各国科学家运用了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先进手段,都未能解读。

现代研究太平洋的学者认为,复活节岛的巨石人像应属于波利尼西亚文化,其根据就是库克船长说到的岛上原始居民使用的语言,保留着南太平洋群屿的音韵。说明复活节岛居民的种族,应源自波利尼西亚群岛。

从宗教比较方面入手的学者们发现,复活节岛上的鸟人崇拜,颇似所罗门群岛上的绘画和木雕。所表现的鸟“人”。同时,复活节岛举行庆典时,主持人必须把头发剃光,把头染红。所罗门群岛也有染发习俗,而且由来已久。这部分学者因此指出,复活节岛的文化,是受所罗门群岛的影响。

总之,关于复活节岛的文明众说纷云,复活节岛的文明是从哪里来的呢?至今科学家们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

玛雅文明是从天而降吗

1893年,一位英国画家在北美洲洪都拉斯的丛林中发现了一座城堡的废墟。坍塌的神庙上的一块块巨大的基石,无不刻满精美的雕饰。石板铺成的马路,标志着它曾经是个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闹市。

玛雅人于3000年前,就在这块土地上过着安定的生活,并创造了光辉灿烂而神秘的玛雅文化。

玛雅人的金字塔可以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比,塔中存放着精致的凹凸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的碎片。塔内有一种空间形态能,能够使刀刃锋利起来,使有机物发生脱水反应。1927年,美国探险家马萨斯在一具棺材底层的陪葬品中发现了一具水晶骷髅,它发出耀眼的七色彩光,具有麻醉般的催眠作用。可进一步的研究并没有使人解开美洲人如何和为何建造金字塔的谜。玛雅人拥有不可思议的天文知识!创建了他们自己的历法,他们的数学水平比欧洲足足先进了10个世纪!一个以农耕为唯一生活来源的社会,居然能有先进的天文与数学知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史学界的材料表明,在这些灿烂文明诞生以前,玛雅人仍巢居树穴,以渔猎为生,基本上过着原始生活,有人甚至对玛雅人是否是美洲土着人表示怀疑。

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玛雅人,甚至全地球人都没有能力来创建这异常灿烂的玛雅文明,这灿烂的玛雅文明空间怎样来的,至今人们也无法猜透。

哥窑瓷器的产地在哪里

在我国数千年陶瓷发展历史上,哥窑瓷器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被列为制瓷业兴盛时期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哥窑瓷器在元末明初还在烧制,并且有新旧之分,新哥窑是元末烧的,而旧哥窑烧制的地点和时间还不清楚,但以后大量的史料证明哥窑的窑址在浙江龙泉县。

然而事实并不像史料记载的那么简单。1960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龙泉县的大窑、金村遗址进行了挖掘。在大窑和溪口等五处窑址都发现了一种身带耳片的黑胎青瓷器,其特征与史料中的哥窑特征非常相似,而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那种传世哥窑瓷器完全不同,这说明传世哥窑瓷器不是在龙泉烧造的。根据这一发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龙泉胎青瓷、景德镇仿哥窑等瓷片进行了化验、分析和考究,结果表明,史料里所说的哥窑是龙泉窑的哥窑,而不是烧造传世瓷器的哥窑。

这样,烧造传世瓷器的哥窑究竟在哪里,又成了一个考古学家探讨的问题。有人认为它可能在江西景德镇,因为明清两代景德镇哥瓷烧得很成功,但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宋元时的传世哥窑也在那里。也有人判断也许在吉州窑的产地江西吉安,因为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里提到该地有一个“碎器窑”,但直到现在还没发现这个碎器窑。在另一个明代人高濂《遵生八笺》里谈到哥窑取瓷土于杭州凤凰山下,好像是指瓷窑在这里,有人以此来推断窑址在杭州。目前关于哥窑窑址究竟在何处,人们众说纷纭,考古学家们还在探究,希望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玛雅人发明了“宇航器”吗

帕伦克位于墨西哥高原一个荒凉的山谷里。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前来清理这个玛雅废墟时,他们从浮尘和苔藓中,发掘了一块沉重的、刻满花纹图案的石板。

石板上刻绘的图画,既神奇又夸张,一个人像驾驶摩托车似的,双手握着某种舵向似的把子,像是一幅宇航员操纵火箭翱游太空的图案。

尽管玛雅工匠在雕刻时使排气管道弯曲变形为一种装饰性的花边框架、各种仪表、环状物和螺状物,都顺形就势艺术化地被处理成各种图案,但一切仍可清晰地看见,这个运载工具呈前尖后宽的形状,进气口呈沟状凹槽,操纵杆与脚踏板,以及天线、软管,仍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太令人惊讶了,要知道古代是没有,也不可能有宇航器的。那么,远在古代的玛雅人怎么了解航天的奥秘的?又如何描绘出宇航员蛰居窄小的驾驶舱,紧张操纵飞船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