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全鉴
17573400000030

第30章 容貌鉴(1)

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

【原典】

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

【译文】

凡是观人形貌,观姿容以七尺躯体为限度,看面貌则以两只眼睛为主。人的胸腹手足都与五行相关联,耳、目、口、鼻皆和四时之气相贯通。若是人体各部位搭配得和谐融洽就是福相;反之,若显得不协调、纷繁杂乱,就可能命运不济了。

古人对人体形象的看法

古人把人的七尺之躯分成三个部分,称为三停。头为上停,头形圆实饱满而又显秀气者,是大吉富贵之人,但要与中停、下停和谐,身小头长或身长头小,则表示此人贫贱。从颈部到腰部为中停,中停也要与上停、下停相称,太短则寿命不长,太长则一生贫困;腰身软弱者既无力气也不太会长命。腰以下到脚为下停。下停也要与上停、中停相称,太长则多病。总之,古人认为,三停要比例相称,相称者既美观、身相又好。一般来说,上身长下身短,主人官运亨通,有福寿;反之,则一生贫贱又短命;若上、中、下三停俱短,只要无亏损缺陷,且五官端正也是一种相称之样,同样可以富贵双全。

形有“五短之形”和“五长之形”之分:

五短之形:就是头短、面短、身短、足短、手短。

五长之形:就是头长、面长、身长、手长、足长。

五短之形与五长之形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键要看它们与其他方面的配合而定。

五短之形的人如果骨细面滑,印堂明亮,五岳朝拱,定上佳。五长之形的人配以骨丰貌隆,清秀滋润,就是奇佳之人,主人富贵双全。

五短之形的人如果骨骼粗恶,五岳陷塌,则贫贱无疑。五长之形的人如是骨肉枯瘦,筋骨暴露,则为恶相,亦贫贱。

此外,还有一说,即手短足长则贫贱交加,而手长足短既富又贵。

形相类型的划分,各家各派有不同的方法与标准,但总的来讲,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形象法,二是抽象法。形象法,就是根据人的“形”进行归类,通常的五行形相分类就属于此。用甲、申、由、同、王、日、圆、用、凡、田这十个字的字形来比类取像的划分方法等。形象法的划分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可操作性强。抽象法,是根据人的外貌气质、心理状态、精神表现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对命运评断标准进行划分的方法,古代普通分类有“六分法”。六分法分为富、贵、寿、贫贱、孤苦、夭。

富相可分为大富、中富两种:

大富的特征是:耳朵大且贴肉而生,鼻大如悬胆,脸黑而身白,背部丰隆厚实宽阔,声如洪钟,胸部平坦,腹部大又下垂,头皮宽大等。

中富的特征是:身体及面部上、中、下三停匀称齐等,面部五岳丰隆高拱。头、面、身、手、足五者俱长,或五露俱全——即眼突、鼻仰、耳反、唇掀、结喉,眼细长如凤眼等。

大富、中富还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形象敦厚,神态安定,气质清高,声音响亮,眉毛阔,耳朵厚实,口唇红润,鼻梁正直,面孔呈方形,背丰厚,腰板正,皮肤滑腻,腹大下垂,牙口整齐如同牛齿,昂首慢步好比鹅行。

总之,富相是腰圆背厚,鼻梁高耸,双颧隆起,口角方正,地阁方圆,四角丰隆;气色红润清朗,身体肌肤柔软光滑,面部丰满,骨相清奇;手背肉厚,行立坐卧,姿态端正,神情潇洒,举止稳重。

贵相分为大贵、中贵、小贵三种:

大贵的特征:头颈粗壮,下颌宽阔,眉骨高隆,伏犀骨隆起贯顶,眼睛端定,两手过膝,口大到能容下一拳,举止投足如龙行虎步,双眼细长如凤目等。

中贵的特征是:胡须硬如铁,双耳白净长于脸,眼黑似漆,身长脚短,口方形如“四”字,牙齿有三十六颗且齐全,手指比手掌长等。

小贵的特征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牙齿又白又大,眉清目秀,口如角弓,嘴唇红润等。

以上这些对基本特征的叙述,全面地反映了古人对人体形象的看法,其中既带有典范性,又包括了东方文化特有的神秘性和玄虚性,只供参考,不可绝对而论之。

相貌种种,各具其质

“容”与“貌”的问题。实则是“形”与“神”的问题,也就是从“容”和“貌”这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形”与“神”。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断定,预测人的一生的吉凶祸福——命运。看“形”与“神”要注意的是要以“神”为主,“形”为辅。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相术知识。

形有余,指的是一种理想的形相,拥有此形相的人,健康长寿,富贵快乐,它又包括两个方面:“容”与“貌”。

属于容者:头顶要圆厚,腹背要丰厚隆起,肩膊宽大,胸脯平坦宽阔,腹要浑圆且下垂。举止端庄、严肃,三停匀称。肉要细腻,骨要圆峻,手要长,足要方。

属于貌者:额头四方宽阔,口如角弓,唇红如樱桃,齿白如霜雪,双耳圆如轮,鼻直如悬胆,眼黑似漆,眼白如玉。眉毛修长疏朗,五岳朝拱聚合。

一个人在形体上具有以上特征,便是形有余之相。令人望之巍巍然而来,仰之怡怡然而去。形不足是形有余的反面,其特点是形迹猥琐,神态萎靡,令人望而生厌,可谓不堪入目,形不足之人,多病而折寿,福浅又命薄。

它同样包括“容”与“貌”两个方面。

属于“容”者,头顶尖突,头部单薄,肩膀胳膊又窄又斜,胸部或凸出或凹下,背部削薄,腹部又扁又平,臂部低陷,脑袋大身子小,上身短下身长,指间稀疏,手掌菲薄,肢节短且粗,走路摇晃不定,声音嘶哑。

属于“貌”者,额头深陷,口唇薄如纸,鼻梁低塌,耳轮外翻,双眉一弯一直,双眼一高一低,双眼一大一小,颧骨一上一下,睁开眼睛睡觉,男子声音女性化,牙齿发黄且外露,嘴尖突且有口臭,秃顶无发,眼睛深陷,眼眶神态萎靡怯懦。

上面所述,实际上是形体缺陷的汇集,一个人不可能这些缺点全有,不过,只要占其一条,就会被认为是形相上的破缺而减少福分。

形有余是一种理想的相,神有余则是指一种理想的精神状态。具体而言,指眼睛明亮有神、精神抖擞、举止端正、办事沉着老练、处变不惊,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坚守其节操,也就是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一个人能做到此,已是难能可贵,其命运当然属高贵之列。

神不足就是神有余的反面,即精神委顿,气质猥琐,到了无以复加、不可救药的地步。以这种状态立于人世,则不利其行事为人。当然,以上只是古人的看法。

人的姿容可贵之处在于“整”

【原典】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译文】

人的姿容以“整”为贵,这个“整”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指人整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均衡、匀称,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完美的整体。就身材而言,人的个子可以矮,但不要矮得像一头蹲着的猪;个子也可以高,但绝不能像一棵孤单的茅草那样耸立着。从体形来看,体态可以胖,但不能胖得像一头贪吃的熊那样臃肿;体态瘦也无妨,但不能瘦得如同一只寒鸦那样单薄。这些就是本节所说的“整”。再从身体各部位来看,背部要浑圆而厚实,腹部要突出而平坦,手心要温润柔软,手掌则要形如弯弓,脚背要丰厚饱满,脚心不能太平,以自然弯曲到能藏下鸡蛋为佳,这也是所谓的“整”。五短身材虽看似不甚了了,却大多地位高贵,两脚长得过分的长往往命运不佳。一个人走起路来如同背了重物,那么此人必定有高官之运,走路若像老鼠般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又左顾右盼且目光闪烁不定者,必是贪财好利之徒,这些都是常见格局,屡试不爽。其他的容貌格局:如两手长于上身,上身比下身长,再有着一副上佳之骨,那么一定会有公侯之封;再如皮肤细腻柔润,就好像绫罗布满全身,胸部骨骼又隐而不现,文秀别致,再有一副奇佳的神态的话,日后不是拜相就是入鼎甲之列。

容貌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

容貌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面颊是情感的标志,五官表达了他脏腑的心语,腰背流露了他岁月的情愫。请记住,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脸面负责,容貌会把所有密码储存。

古人认为人的面相脸形与人的成就具有密切关系。清朝举人会试三科不中,而年龄渐长,苦于生计艰难,需要俸禄来赡家时,可申请“大挑脸”,则纯然以貌取人,而以一字为评,长方为“同”字脸,圆脸为“田”字脸,方脸为“国”字脸,这都是能挑中的好脸;而遭冷落的则有上丰下锐的“甲”字脸,反之即为“由”字脸,上下皆锐则为“中”字脸,均不能重用。

就相貌来看人,最要紧的是“五官端正”,也就是《冰鉴》所言“容贵整”。端正即是匀称之意,“五短身材”之所以在相法上被视为贵格,就在匀称。就五官的个别而言,在男子眉宁粗勿淡,眼宁大勿细,鼻宁高勿塌,口宁阔勿小,耳宁长勿短,当然要恰如其分,过与不及,皆非美事。

明建文二年(1400年)测试中,有个叫王良的对策最佳,但以其貌不扬,被抑为第二,原本第二的胡靖被擢为第一。后来惠帝亡国,倒是王良以死殉国,而胡靖却投靠了永乐皇帝,做了高官。明英宗对朝臣的相貌也特别看重,天顺时,大同巡抚韩雍升为兵部侍郎,英宗发诏让大学士李贤举荐一个与韩雍人品相同的人继任。李贤举荐了山东按察使王越。王越人长得身材高大,步履轻捷,又喜着宽身短袖的服饰,英宗见后很是满意,说:“王越是爽利武职打扮。”后来王越在边陲果然颇有战功。

古人认为,好的面色是:面相有威严,意志坚强,富有魄力,处事果断,无私正直,疾恶如仇;秃发谢顶,善于理财,有掌管钱物的能力;观颧高耸圆,面目威严,有权有势,众人依顺;颧高鼻丰并与下巴相称,中年到老年享福不断;颧隆鼻高,脸颐丰腴,晚年更为富足;颧骨高耸,眼长而印堂丰满,脸相威严,贵享八方朝贡。

古人认为不好的脸色是:颧高脸颐消瘦,做事难成,晚年孤独清苦;颧高而鬓发稀疏,老来孤独;颧高鼻陷,做事多成亦多败。薄脸皮的人常常会被误认为高傲,或者低能,然而,脸皮薄的人并非一无是处。一般说来,脸皮薄的人,为人倒是比较坚定可靠的。他们是好部下、好朋友,在特定的狭小范围内,还可以充任好骨干。

“贵征”与“贱征”之貌

在曾国藩看来,人之贵贱有先天的成分在其中,可不必深究,而从人之贵贱中透出的忠奸贤佞,就有必要仔细斟酌了。从用人、识人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用人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知人难,难在于分其良莠、贤佞,这是因为人是很复杂的。《六韬·选将》举了这样十五种例子:有的外似贤而不肖,有的外似善良而实是强盗,有的外貌恭敬而内实傲慢,有的外似谦谨而内不至诚,有的外似精明而内无才能,有的外似忠厚而不老实,有的外好计谋而内缺乏果断,有的外似果敢而内实是蠢材,有的外似实恳而内不可信,有的外似懵懂而为人忠诚,有的言行过激而做事有功效,有的外似勇敢而内实胆怯,有的外表严肃而平易近人,有的外貌严厉而内实温和,有的外似软弱其貌不扬而能干。人就是这样往往表里不一。尤其是表里不一,又巧于伪装的人,以其外善蔽其内恶,以其外贤掩其内奸,那就更难辨别了,所以佞人常有欺人而得售其奸恶。

因此,观察一个人,不能只看其表面,要透过其表面现象透视其内心世界,这就是说要从表到里,看是否一致,才能知其人。要做到这一步,确实不易。而能否知人决定了如何看人,如看人重德、重其实践,佞奸者骗人之术则难以得逞。如果只听其言而不察其行,且喜人歌颂,恶人直言,就恰好为阿谀者所迷,把佞奸视为忠直,将忠直视为佞奸。对此,古人多有论述,指出佞奸者难辨的原因及如何从表到里辨别贤佞之法。

对于佞奸者来说,是因其能以假象蔽其真相,以外表忠义掩其内心的奸猾,且其谋深术巧,使人迷惑而难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