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奇知识大百科
17568800000020

第20章 千奇百怪的生物世界(4)

42.“沙漠人参”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人参是上等的补品。在我们的常识里面,人参一般都是生长在深山老林里的,那么,你知道吗,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有一种植物,由于其神奇的滋补功效,被人们称为“沙漠人参”。它就是生活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草本植物——肉苁蓉。

肉苁蓉的生长形态很奇特,它寄生在一种叫做梭梭的根部。梭梭没有叶子,只有绿色的枝条,上面裹着由叶子退化而形成的细小鳞片。肉苁蓉的长相也非常奇怪,茎肉质呈黄色,高10~45厘米。由于肉苁蓉体内不含叶绿素,所以根本无法自己制造养分,只能寄生在梭梭的根部,以此来获取养分和水分。

肉苁蓉具有降压、补肾等功能,特别适合老年人和病后身体虚弱的人进行滋补,长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寿,正因为这些功效,肉苁蓉才被人们称为“沙漠人参”。

43.海马是妈妈生的吗

根据常识,只有母性才能生育后代。以此类推,很多人也都认为海马是由母海马生下来的。可神奇的是,海马出生的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海马是由它的爸爸生下来的。

这个可谓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雄海马到了生育期的时候,腹部就会充血,皮褶就会形成一个育儿袋,袋上有一个小孔,这时,雌海马就会追逐雄海马,将成熟的卵通过小孔产在袋子内,受精卵就会在育儿袋中孵化成小海马。到了六到七个月之后,雄海马就会把小海马生出来。生育的时候,雄海马前俯后仰,育儿袋会在后仰的时候张开,将小海马随着水流给喷出来。

由雄性生育后代,海马可谓是自然界独特的景致了。

44.鲫鱼是金鱼的祖先吗

金鱼长得非常漂亮,鲫鱼却是灰不溜秋,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鱼。但是,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鲫鱼其实是金鱼的祖先哦。

金鱼是由鲫鱼变迁而来的,这种过程可谓长途漫漫。

我国是金鱼的故乡。鲫鱼原本是银灰色的,但是后来皮肤色素产生了变异,开始出现红黄色的鲫鱼。唐代的“放生池”里就已经有了这种变化了的鱼。宋代开始,就有了金黄色的鱼了,颜色也有了白花和花斑两种。到了明代,则流行起用浴盆饲养这种鱼,从此,金鱼为了适应盆里的生活,体型由梭型逐渐变成了短圆了;鱼鳍也开始变长变短,游速也变得缓慢了。清代以后,饲养者开始进行种类的选择,金色的种类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金鱼其实是由鲫鱼演变而来的。从宋代开始,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45.海洋中白色鱼和红色鱼有什么区别

常吃海鱼的人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海鱼的鱼肉一般只有两种颜色:红色和白色。那么这两种颜色的鱼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白色鱼肉的鱼的肌肉里面含有较少的血液,不能较长时间游泳,但却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瞬间爆发很强的力量。如海底的比目鱼,其肌肉里就含有极少的血液,除了搬家和觅食外,基本上是不动的。但是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突然启动,游得也是非常快的。

红色鱼肉的鱼的肌肉里面含有较多的血液,能够长时间游泳。如鲑鱼就是红色鱼肉。这种鱼由于体内血液充足,肌肉能够获得较多的氧气,所以即使横渡太平洋也不会疲倦。它可以一边睡觉,一边继续游动。它们的爆发力也非常好,耐力也非常好。

可见,红色鱼肉的鱼比白色鱼肉的鱼更加强悍。

46.怎么来判断鱼的岁数呢

我们一般要想知道一棵树的年龄的话,都是通过数树的年轮来判断,那么鱼是否也能判断出它们的年龄呢?

要想判断鱼的岁数其实很简单。鱼是有鳞片的,这些鳞片就可以表明鱼的年龄。当温暖的春天和炎热的夏天来临的时候,鱼便游动到各处去寻觅食物,鱼在这两个季节生长的是非常快的;而当寒冷的冬天来临的时候,鱼的活动就会减少,鱼鳞也就会长得少。所以,时间每过一年,鱼的鳞片上就可以形成一道弧线,这道弧线便能告诉你鱼的岁数有多大了。如果你想知道一条鱼的年龄,你就可以从鱼的身上取下一片最大的鳞片,然后在放大镜的帮助下数数鳞片上的年轮就可以了。

47.为什么说杜鹃鸟是“杀人犯”

很多人都喜欢饲养杜鹃鸟,不但是因为它有美丽的羽毛,还在于它有动人的歌喉。但是,就是这样一种招人喜欢的鸟儿,却是自然界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犯”。

杜鹃鸟每到产卵的时候,便会粗暴地赶走在产卵期的红尾伯劳或者苇莺鸟。然后再叼走它们窝里的一颗蛋,自己产一颗蛋在窝里面。由于杜鹃鸟产的蛋和那些鸟产的蛋的颜色、花纹、大小都非常相似,所以,当被赶走的鸟儿重新回到窝里的时候,根本察觉不到有什么变化,继续进行孵化。在孵化的过程中,杜鹃鸟的蛋会提前十几天孵化出来。幼杜鹃鸟在出壳几个小时以后,就会把窝里其他的蛋全部都推出窝外摔碎。而它的养父母会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剩下一个了,会更加精心地照顾喂养它,直到它长大成鸟。

杜鹃鸟的这种做法虽然让自己的后代得到繁衍,但是却伤害了其他鸟的利益,是个不折不扣的“杀人犯”。

48.狼群为什么排队而行

看过《动物世界》里关于狼的内容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狼群都是排队而行的。狼群只要出去觅食,都是一只挨一只,井然有序地前进。那么,狼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是因为,狼虽然凶猛,但绝对不是无谋。狼群排队而行有两个原因:

一是这样的方式是最适合在大草原上行动的了。如果在行动的时候遇到猛兽的袭击,就可以进行反击和抵抗;如果碰到了猎物,就可以一起行动,进行联合攻击,这样会增加它们成功的几率。

二是狼群在活动的时候,都是后一只狼的头碰着前一只狼的尾巴,第三只狼也以同样的方法触碰前面的狼的尾巴。以此类推,狼用这种方式来彼此传达信息。而狼也是用尾巴来进行交流信息的少数动物之一。

49.树袋熊也是熊吗

“树袋熊”,从这个名字中的“熊”字我们就会认为树袋熊是熊的一种,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

其实,树袋熊和熊根本是两种不同的动物。树袋熊之所以被叫做“熊”,是因为它长得像熊,树袋熊与熊都有胖乎乎的身体和有神的大眼睛,两个半圆的大耳朵,鼻子稍微隆起,浑身长满灰色的绒毛。这些类似于熊的特征都让人误以为树袋熊就是“熊”。

树袋熊又称无尾熊或者考拉,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是珍稀的有袋动物,属于有袋科目的猴科;而熊属于哺乳类的熊科动物。首先从科目上就可以知道它们是不同的两种动物。其次,从饮食上来看,树袋熊主要是食素;而熊主要是食肉。最后,从外形上也是有所区别的,树袋熊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尾巴,会爬树;而熊有尾巴却不会爬树。

以上几点都可以说明树袋熊根本不是熊的一种。

50.为什么狗喜欢挖坑呢

很多动物都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习惯,而人类的忠实朋友——狗就有一个有趣的喜欢刨坑的习惯。那么,狗为什么喜欢刨坑呢?

其实狗刨坑有自己明确的目的:

首先,在夏天的时候,由于天气比较热,狗为了散热,就会在地上挖一个坑,然后可以耷拉着舌头,趴在地上潮湿的泥土上进行散热。

其次,为了逃跑。狗在最开始被驯养的时候,是被关在栅栏里的,在某一种程度上保留了狼的习性,当遭到某些威胁时,它们便在栅栏的角落挖个坑,便于逃跑。

最后,狗挖坑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藏食物。狗会把自己吃不完的食物挖个坑埋起来,等到自己饿了时,再用爪子将埋藏的食物刨出来吃。这样也可防止自己的食物被别的狗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