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舰载武器
17564500000064

第64章 舰载信息化武器(13)

八、反导滞空弹

近年来,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批又一批先进的反舰导弹先后问世,其飞行速度、命中精度、机动性能、隐身和突防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给水面作战平台的安全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威胁。为了对付多方向、多批次反舰导弹的攻击,各国海军的水面舰艇上大都装备了先进的防空导弹和近程反导火炮,但由于防空导弹不可能大量携载,而小口径反导火炮的攻击精度和拦截距离又不能尽如人意,以至水面舰艇的战时生存性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的解决。为此,海军武器专家们又提出了一种新概念的反导滞空弹武器设想,试图用这种滞空弹在水面舰队或单舰周围的某一距离上构筑起一道令反舰导弹不可逾越的空中屏障,确保水上舰艇的安全无虞。

所谓反导滞空弹,就是发射后可按程序改变飞行姿态、能在舰艇附近预定空域悬浮一定高度和一定时间的新概念弹药。据有关资料称,这种反导滞空弹的体积相当于现役的大口径弹药,主要由指令接收装置、悬浮装置、战斗部和无线电近炸引信等组成,可用常规大口径火炮或专用发射装置发射。作战时,先由舰载预警雷达搜索跟踪目标并将目标相关数据送入舰上火控系统进行处理;求得概略射击诸元后,火控系统指令发射装置向来袭反舰导弹的航路上连续发射多枚滞空弹;发射后,反导滞空弹像常规弹药一样飞行,同时其指令接收装置不断接收舰上火控系统发出的控制信息,向预定空域飞去;当飞抵指定位置(通常应为距发射舰2000~8000m远目标航路上的10m左右空中)时,程序控制装置启动,悬浮装置解锁工作,弹药随即减速并改变飞行姿态,接着像小气球一样悬停在空中待机;当来袭反舰导弹突入多枚滞空弹构成的屏障区时,近炸引信即将弹药连续引爆,由此产生的大量破片将重创导弹或至少使其失灵、偏航、早炸而丧失攻击能力。如果在滞空弹战斗部内装上对抗红外制导、雷达制导或激光制导导弹的干扰物,那么起爆后还可对来袭导弹实施软杀伤。按照作战的实际要求,反导滞空弹的空中悬停时间应不少于10s,作用半径应不少于20m。

理论分析和反导效果推演表明,反导滞空弹对来袭导弹的毁伤概率明显高于现役反导杀伤爆破弹药(不管是单发射击或是弹幕射击均是如此),加之又可由现役火炮(需进行些许改装)发射,所以尽管其成本高于制式弹药,但总体作战效费比仍高出一筹。同造价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的防空反导导弹相比,反导滞空弹的作战效费比更是遥遥领先。

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反导滞空弹的研制目前还有一些关键的技术挑战,例如空中悬停技术、适时变速技术、悬停高度和时间控制技术、程序控制装置和可靠性技术等。对这些技术难关,武器专家们已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利用反抛装置使弹药瞬间减速,改进弹药外形以提高升力,用气囊装置或直升机原理使弹药悬浮,采用优化设计和特种材料减少弹着散布,开发高灵敏度引信,采用有补偿功能的元器件保证可靠性等。不过,从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看,反导滞空弹要想真正投入战场尚需时日。

反导滞空弹毁伤作用可靠,发射方式灵活,造价低廉,可大量装舰,具有全天候、全空域的作战能力,最适于对付掠海反舰导弹的多批次集群式攻击,是一种战术应用前景极为诱人的反导武器。专家认为,如果反导滞空弹开发成功,那么它将和近程武器系统、反导导弹一起构成保护水面舰艇的“铜墙铁壁”,使任何来袭的反舰导弹都难逃灭顶之灾,水面反导作战的场景也将焕然一新。

九、超高速导弹

所谓超高速(又称高超声速、极超声速、极速)武器,系指飞行速度超过马赫数5.0的作战飞机、导弹、炮弹等一类的有翼或无翼飞行体。超高速武器虽称不上是一种纯粹的新概念武器,但其大大超过声速的飞行速度和闪电般攻击目标的能力却被军事科学界视为飞行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和现役超声速武器的重大突破,它将更能适应未来高节奏、非接触战场的需要,成为当之无愧的空中超级杀手。

与传统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武器相比,超高速武器具有一些卓而不群的特点。首先是作战空间更大。以马赫数6~8的速度飞行的超高速战斗机可在2h内飞抵世界上的任一地区,超高速导弹可在8min内飞行800km以上(这一飞行速度是现役“战斧”导弹的近10倍),这就意味着,超高速武器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对远在数百至数千千米之外的目标发起迅雷不及掩耳般的突然攻击,使得战场空间大大拓展,“防区外攻击”将真正成为可能。其次是突防能力更强。超高速武器的飞行速度可严重影响敌方预警能力的作用,大大减少敌方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从而使其拦截成功概率大幅下降,甚至使其来不及反应即已遭灭顶之灾。据测算,俄罗斯最先进的SA-12舰空导弹马赫数6.0超高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概率只有0.01。第三是杀伤效果更好。超高速武器(尤其是导弹或炮弹)不仅可像制式弹药那样靠爆炸和冲击作用杀伤目标,而且还可依靠高速撞击的巨大动能摧毁目标内部结构(据估算,马赫数8.0超高速导弹战斗部对目标的撞击能量是马赫数1的跨声速导弹的64倍),从而大大提高目标杀伤作用。另外,超高速武器还具有其他一些特点,如超高速飞机在对危机热点地区实施快速监视侦察后可立即返回,避免引发战争的危险;超高速导弹和炮弹的体积一般较小,携载平台(舰艇、飞机等)可大量装备;使用超高速武器可使人员和装备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甚至实现“零伤亡”;超高速导弹兼备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优点,有可能对当前正在构建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形成挑战,等等。

1991年海湾战争的教训一直令美国人难以释怀(当时,伊拉克的一些机动防空武器阵地在多国部队的轮番打击之下仍得以幸存下来,美国认为是由于“战斧”导弹的飞行速度太慢(不到马赫数1.0)和需长时间奔袭的缺憾所致),也促使美国人决心开发超高速导弹武器。从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海军已先后发起多个超高速导弹发展项目,其中尤以“快鹰”巡航导弹(见第一章第四节)、超高速打击导弹和联合超高速巡航导弹等项目最为引人注目。

在“快鹰”导弹项目启动后的1998年9月,美国海军又提出了“超高速打击导弹”计划,目的是推出一种平均速度为马赫数7.0、最大射程1100km、战斗部可穿彻11m混凝土的巡航导弹。按照开发计划,这种超高速打击导弹由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提供超燃冲压发动机,海军空战中心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导弹的发射平台包括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JSF联合攻击战斗机、水面舰艇和潜艇等。迄今为止,导弹发动机已进行了燃烧室试验,试验样弹也于2001年进行了全尺寸风洞试验。美国海军宣称,这种超高速打击导弹已于2004年间投入工程研制,2010年获得初始作战能力,美国海军将采购1200枚以上,以代替增程型“鱼叉”、快速反应型“斯拉姆”和“战斧”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提供对远距离目标的快速打击能力。

2001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海军和空军又共同提出了“联合超高速巡航导弹”计划,目标是研制一种飞行速度为马赫数8.0的海、空军通用型超高速导弹。据称,该导弹采用普通碳氢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射程1400km,飞行时间12min,命中精度在9m以内,制导方式为惯性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发射平台为战斗机和水面舰艇垂直发射系统。2003年,装备这种导弹的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地面试验,2004年又进行了验证机全尺寸试验,计划于2007年进行马赫数7.0的样弹自由飞行试验,2008年再进行两次研制飞行试验,整个计划将于2010年全部结束。美国军方声称,这种“联合超高速巡航导弹”将于2015年之前具备初步作战能力。

在超高速导弹的技术开发方面,俄罗斯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就推出了飞行速度达马赫数2~3、采用冲压发动机的“白蛉”反舰导弹和X-90空射巡航导弹,为超高速导弹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10多年来,俄罗斯加大了超高速导弹的研发力度,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1991年11月,俄罗斯首次对导弹用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了试验,最大飞行速度成功达到马赫数5.6,在这之后的多次试验中又达到马赫数5.8~6.5。1998年,俄罗斯彩虹设计局开始实施D-2超高速导弹开发计划,验证试飞用导弹是现役AS-4型战略/反舰双用途超声速巡航导弹,设计最大射程570km,最大飞行速度为马赫数6.5,飞行高度15~30km,据称研制试验工作进展顺利。此外,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和中央空气动力研究院也在联合开发一种称之为“鹰”的超高速导弹项目,其试飞器全长7.9m,翼展3.6m,使用氢燃料的200kg重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飞行速度高达马赫数6~14,拟装在现役SS-19导弹的弹头部,用现有发射系统垂直发射,试验航程6000km以上。2003年,俄罗斯在莫斯科航展上又公开展示了SS-25弹道导弹与超高速导弹试飞器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型,据悉该导弹已在2001年7月进行过试验飞行。2004年3月底,俄罗斯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公开向媒体表示,俄已成功研制出一种“革命性的超神秘武器,一旦投入使用,将可使美国耗资千亿美元打造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形同虚设”。这一“神秘武器”曾引起世界各国媒体的竞相猜测。后据俄国防高层人员暗示,这是一种能在大气层内外自由飞行的超高速飞行体,速度可达马赫数5.0以上,并且可在高速飞行中灵活改变飞行轨迹,以躲开敌方导弹防御系统动能拦截弹的拦截。西方有军事专家猜测,俄这种革命性武器很可能是一种用弹道导弹投送的、由超燃发动机推进的超高速巡航导弹;也有专家认为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机动弹道导弹”,或者甚至是一种配有发动机的杀伤弹头。在俄罗斯的“安全-2004”战略大演习中,这种神秘武器已经进行了试用,据称非常成功,可在极短时间内对3000km之外的目标发起精确打击,可以突破未来的任何反导系统。俄军方声称,用超高速武器洞穿敌方导弹防御系统是可能的。

除美国和俄罗斯外,法国和德国也都在进行超高速导弹的开发。其中法国已制定出“飞鱼”反舰导弹的超高速改进计划,使其飞行速度达到马赫数6~7,拟于2015年进行飞行试验;德国集中研发用于近程防空的超高速导弹并已进行多次制导飞行试验,在2003年10月的试飞中,导弹的飞行速度达到马赫数7.0以上(2300m/s),试验指标全部实现。负责试验的E ADS公司和军事工程局据此认为,这种超高速导弹可望在一两年内投入工程研制,2010年之前就可开始服役。

另有资料称,美国海军正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和ATK公司合作改进研制中的127mm增程制导炮弹,主要计划是为其安装碳氢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使其速度增大到马赫数6.0,射程由现设计的117km增大到260km,以使其更适于海上对地攻击作战。

迄今为止,虽然许多国家都在开发超高速武器,但还没有一种真正研制成功。现在的问题是,超高速武器技术还面临着不少关键问题,例如作为动力装置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固体火箭助推器与冲压发动机的组合技术、武器与推进系统的一体化设计技术、结构材料技术等。对这些问题,国外军事科学界正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关,有些已经得到或接近解决,有些正在试验研究中。专家认为,有了超声速飞行技术的成熟基础,超高速飞行技术可在不长时间内彻底攻克。

作为对传统武器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超高速武器将成为未来战争中防区外突袭的主要手段,它将一扫现代战争的“沉闷”态势,开创闪电般攻击、快节奏致胜的全新局面,传统的作战理论、战略战术和组织指挥方法也将据此发生更新换代的变化。

注 释

[1]. 1ft(英尺)=0.304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