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舰载武器
17564500000006

第6章 舰载导弹武器(4)

MM38“飞鱼”是“飞鱼”系列反舰导弹的最初型号,是一种亚声速飞行的中近程导弹,适装于各类水面舰艇,其研制目的是与苏联的“冥河”导弹抗衡,1973年投入服役,是西方国家最早装备部队的反舰导弹,问世之初曾引起巨大轰动。该弹长5.21m,直径348mm,翼展1004mm,发射重量735kg,射程4~45km,巡航速度为马赫数0.82,巡航高度15m(末段掠海高度2.5~7m),制导方式为惯性导航(巡航段)加主动雷达制导(末段),动力装置为一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一台固体火箭巡航发动机,战斗部为半穿甲爆破型,命中概率为95%。

MM38的弹体由导引头、前仪表舱、战斗部、主发动机和后仪表舱5个部分组成,头部呈尖卵形,弹体为圆柱形,有4个十字形配置的弹翼和尾舵(弹体和弹翼均由铝合金材料制造);主动雷达导引头采用一部X波段的单脉冲雷达,长840mm,重32kg,最大作用距离25km;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重165kg,内装高能炸药45kg,配有延时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可以直接命中目标后爆炸,也可在飞抵目标近处时起爆,其周边均匀配置的6个防跳爪具有防跳弹功能;动力装置由助推器和主发动机串联而成,助推器绕主发动机喷管呈环形布置,重量近100kg,工作时间2~3s,燃尽后不脱落;巡航主发动机采用双基推进剂药柱,燃烧时间为120s左右。

导弹点火并由储运发射箱发射后,迅速爬升到海面以上30m的高度;接着,火箭助推器燃尽,主发动机进入工作状态,弹载控制系统启动;导弹一边降低高度,一边调整航向,直至距海面15m高度时进入水平巡航飞行;在惯导系统和高度表的控制下,导弹稳定在15m左右的高度上奔向目标区;当距目标约12km时,雷达导引头开机,开始搜索目标,同时导弹下降至8m高度上飞行,并继续调整航向;飞距目标约5km时,导弹再次降高,以2.5~5.5m(发射前可视海情预先设定)的高度进入掠海飞行,直至最后命中目标。由于导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敌方雷达的盲区内飞行,所以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和突袭效果。

MM40-1型“飞鱼”是在MM38和AM39“飞鱼”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超视距、亚声速掠海飞行的舰载反舰导弹,1981年形成战斗力。与MM38相比,MM40-1“飞鱼”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

(1)弹体改用钢材制造,壁厚更薄,装药量增加;

(2)巡航主发动机长度增大,采用高能推进剂,燃烧时间更长;

(3)弹体加长至5.78m,弹径增至350mm,翼展增至1135mm(折叠式弹翼),发射重量增加到855kg,巡航速度增加到马赫数0.93,射程增大到70km;

(4)储运发射箱改为圆柱形,可装入4枚导弹(MM38的矩形发射箱仅装1枚导弹);(5)采用全新的数字式轻型火控系统,可控制8枚导弹发射;

(6)目标探测和跟踪改由直升机进行超视距探测(MM38导弹由舰载雷达探测);

(7)导引头电子线路有所改进,搜索扇面增大,抗干扰性能提高(这种改进型导引头可与MM38导弹相兼容)。MM40-1“飞鱼”的其他性能和攻击作战方式与MM38基本相同。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法国海军又对MM40-1型“飞鱼”进行重大改进并于90年代初推出了MM40-2型。这种改进型“飞鱼”导弹长5.8m,直径350mm,翼展1130mm,发射重量870kg,飞行速度为马赫数0.9,射程75km,战斗部重165kg。较之MM40-1型,MM40-2型换装了单脉冲捷变频雷达导引头,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增强;加装了全新的波浪自适应式高度表,可自动选择掠海飞行高度,采用迂回机动的弹道向目标发起攻击;发射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化,“到达时间可控”系统可控制多枚导弹从多个方向同时扑向目标;弹翼根部使用了雷达吸波材料,减少了弹体雷达截面积,飞行中的可探测性明显降低,等等。MM40-2型“飞鱼”已在20世纪90年代末投入生产,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十分看好。

为了适应未来作战环境的新要求,法国海军已决定对正在热销中的MM40-2型“飞鱼”进行升级换代式的改进。据最新资料,法国国防部已和MBDA(法国马特拉BAe)公司签订了合同,要求全面启动最新型MM40-3多用途“飞鱼”导弹的工程研制(实际上,先期研究早已开始)。据研制公司称,新款MM40-3“飞鱼”除保留和MM40-2型相同的外形尺寸、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和相同的箱式发射装置外,其他都是全新设计的,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反舰导弹。

采用多种最新技术的MM40-3“飞鱼”导弹将可以攻击港湾内的舰船和陆上软目标(如机场),满足未来近海作战和对地攻击的需要;它可借助全新的制导技术,通过一系列三维航线点精确地飞向预定的目标;也可以充分利用其掠海飞行优势和地形匹配特点,躲过敌方防空火力的拦截而直扑目标。据悉,法国军备总代表处已向MM40-3“飞鱼”项目注入了足够的资金,导弹弹体和涡轮喷气发动机等子系统已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样弹正在制造中。目前包括意大利在内的一些国家海军已对MM40-3“飞鱼”反舰导弹表示了强烈的兴趣。

作为世界上装备最多的反舰导弹,“飞鱼”久盛不衰的生命力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迄今为止,“飞鱼”系列导弹已生产数千枚,装备着法国、德国、英国、希腊、巴基斯坦、阿根廷、巴西、韩国、印尼和泰国等30多个国家海军的水面舰艇、飞机和潜艇。

七、“企鹅”反舰导弹

“企鹅”导弹是挪威康斯堡空间防务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近程亚声速反舰导弹,是西方开发的第一种“发射后不管”型反舰导弹,也是目前国际军火市场上唯一可购得的装有全被动式红外制导的反舰导弹。作为一种多平台(战斗机、直升机、岸基发射架、100t以上的舰艇)发射的系列导弹,“企鹅”优良的近海作战性能早已受到了包括美国海军在内的多国海军的青睐,被公认为是一种效费比极高的武器。

“企鹅”的开发始于1962年,考虑到挪威海军的防御环境和特殊作战要求,其研制目的主要是具有近岸作战能力,重点是具有极佳的抗干扰能力。近40年来,康斯堡公司已成功地推出了“企鹅”Mk-1、Mk-2和Mk-3型,已装备8个国家的海军飞机和舰艇。目前,“企鹅”Mk-4型(又称NSM新一代反舰导弹)又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之中。

Mk-1型“企鹅”是一种舰载型反舰导弹,1970年装备部队(挪威和土耳其海军舰艇),弹长2.95m,直径280mm,翼展1420mm,巡航速度为马赫数0.7,巡航高度60m,发射重量330kg,战斗部为半穿甲爆破型(重120kg),射程20km,制导方式为惯导加红外末制导,动力装置为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作战时,首先由载舰雷达或其他被动探测设备探测目标,然后由火控计算机对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输入导弹的同时,火控系统对弹载惯导系统进行校正;导弹一经发射,助推发动机即点火,使导弹按预编程序转向目标方向飞行;飞至一定高度后,巡航火箭发动机进入工作状态,使导弹在惯导系统和高度表的控制下作巡航飞行;飞至距目标预定距离时红外导引头开机,搜捕并跟踪目标,同时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区,直至命中并摧毁目标。

Mk-2型“企鹅”是在Mk-1型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多用途反舰导弹,1970年开始研制,1977年投入服役。该型弹与Mk-1型“企鹅”基本相同,但动力系统有较大改进,射程由20km增大到27km,巡航速度由马赫数0.7增加到马赫数0.8,发射重量由330kg增加到350kg,改进后的红外导引头采用了视场可变的伪成像模式,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其他性能指标无大变化。在攻击目标的末段制导阶段,导弹的导引头先以宽视场对目标进行搜索,捕获目标后就转入边跟踪、边搜捕状态,然后根据发射前输入的指令确定是否发起攻击。如确定放弃攻击,导引头就转而搜索新的目标,一旦捕获符合射前指令规定的目标,导引头就会自动改用窄视场进行跟踪,同时引导导弹飞向目标区。这种Mk-2型“企鹅”是由挪威和瑞典公司联合研制的,主要用途是攻击导弹快艇、驱逐舰和护卫舰,适于在狭窄的海湾作战。

Mk-3型“企鹅”也是一种多平台发射的反舰导弹,其119A型和119B型分别于1983年和1987年服役。该导弹在Mk-2型“企鹅”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改进,长度增至3m,弹径增至285mm,翼展减为1400mm,射程增大到35~40km,战斗部仍为半穿甲型(120kg),发射重量增加到384kg。

Mk-3型“企鹅”的主要特点有:

(1)可以单射,也可齐射;

(2)导航系统精确,被动红外导引头先进,极适于在近岸浅水海域作战;

(3)抗干扰能力强,不受雷达干扰,也不会被现有所有假目标所迷惑;

(4)可掠水飞行,航向点180°,攻击末段可迂回飞行、突然跃升,有强大的突防能力;

(5)命中点靠近目标舰的吃水线处,穿入目标后才爆炸,可达最大破坏效果;

(6)可在从北欧高寒地区到赤道地区的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

“企鹅”反舰导弹虽然自问世以来一直久盛不衰且销路颇为看好,但其射程较近、机动突防能力有限等缺憾一直困扰着挪威海军,因此,挪威军方一直在设想对其进行更新换代式的改进。早在1993年,康斯堡公司就开始在 Mk-3 型“企鹅”的基础上着手开发Mk-4导弹,1995年,法国马特拉航空公司加盟这一项目,1996年12月,挪威海军装备司令部和康斯堡公司正式签署了一份总价达1.7亿美元的合同, NSM反舰导弹的全面工程研制随之启动。作为该项目的合作伙伴,法国马特拉航空公司负责推进系统的研制和弹体的隐身化设计。

据研制商康斯堡公司称,虽然NSM新一代反舰导弹较之“企鹅”是一种更新换代式的先进武器,但其开发目的并非取“企鹅”而代之(不管是对挪威海军还是对出口市场来说都是如此)。这是因为NSM主要用于舰载发射(虽然也可用于机载),而“企鹅”则主要用于直升机载。按照挪威海军的计划,5艘新型“南森”级护卫舰和在建中的“盾牌”级导弹快艇将是首批列装NSM导弹的水面战舰。一些外国海军(如德国、法国等)也已对NSM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其3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足以满足21世纪初期的作战要求。

目前,“企鹅”系列反舰导弹的发展势头仍十分强劲,商业前景非常看好。由于许多国家的海军正把作战重点移向沿岸浅水海域,因而“企鹅”采用的被动制导技术更加诱人,许多同类的雷达制导导弹正陆续改进为加装红外导引头就证明了这一点。澳大利亚海军已计划设法使其“企鹅”的服役期延至2025年;而康斯堡公司已决定对其20世纪80年代初交付挪威和瑞典海军的“企鹅”加装新型火箭发动机,以便将其作战使用寿命延长到2015年。据悉,康斯堡公司已着手开发增程型NSM反舰导弹(亦称“企鹅”Mk-5型),这一全新的导弹将采用加长弹体,增多爆炸装药量,换装新型反舰战斗部和智能化可编程引信,更先进的电子控制器件可使导弹在飞行中接收载舰发出的中段修正指令,推进系统将采用微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射程将达250km以上,可以满足挪威海军和有关国家海军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实施远程对陆、远洋对舰精确打击的作战需求。

八、“宝石”反舰导弹

“宝石”(俄文名为ЯХОИТ,代号3M55,意译“白玛瑙”;美国代号SS-N-26;北约取名为yakhont,译作“宝石”)反舰导弹是由俄罗斯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原切洛梅设计局)研制的一种最新型多平台发射的超声速巡航导弹,1997年在迪拜国际防务展上首次展出,引起强烈反响。

作为世界上反舰导弹的最大研制国和生产国,俄罗斯的各种反舰导弹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继SS-N-19“花岗岩”导弹、SS-N-22“白蛉”和SS-N-25“天王星”导弹之后,俄罗斯又推出了“宝石”反舰导弹。这种最新型的“宝石”被西方称为世界上第四代反舰导弹,是一种多平台发射的战役、战术反舰导弹,具有极其先进的作战性能和强大的杀伤能力。“宝石”弹长8.9m,直径670mm,发射重量3900kg(含发射箱),射程300km,飞行速度为马赫数2.5,接近目标时速度为680m/s,最大巡航高度15000m,战斗部重250kg,可由水面舰艇、潜艇、飞机和岸上设施发射,主要用于在强烈电子干扰和强大火力对抗环境中对敌水面舰艇编队、单舰、运输船和登陆艇等实施攻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用于对地攻击。

和其他同类反舰导弹相比,“宝石”导弹具有以下一些独特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