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舰载武器
17564500000014

第14章 舰载导弹武器(12)

9M38导弹弹体分为仪器设备舱、战斗部舱、发动机舱和尾舱。仪器舱中装有天线整流罩、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和无线电引信等;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式,两层预制破片共有近6000块,炸药重量33.5kg,破坏半径15~18m;推进装置是一台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燃烧时间约为12s,能将导弹加速到1200m/s的最大速度,可进行过载为20的大机动飞行,最大射程35km。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在9M38M2导弹(9M38导弹的改进型)的基础上研制了最新海陆通用型9M317ME型舰空导弹,在2004年欧洲海军防务展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

9M317ME导弹外形上的最大变化是取消了弹体中部原有的4片长长的活动控制翼面,而在稍后位置安装了4片翼展很小的长条型固定弹翼,其作用是控制流向尾翼的气流。导弹尾部还有4片较小的全动控制尾翼,对导弹转弯实施飞行控制。弹上增加了推力矢量控制燃气舵,用于控制导弹垂直起飞后的程序转弯。9M317ME导弹弹长5.18m,弹径360mm,发射重量581kg。

导弹采用一台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高15km,最低射高5m,最大飞行速度1550m/s,最大过载达24。导弹战斗部为重62kg的高爆破片式战斗部,采用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杀伤半径18m。9M317ME采用惯导加半主动雷达的复合制导方式,可使导弹的制导飞行弹道与目标交汇点误差最小。攻击远程目标时,导弹可在飞行途中得到无线电指令修正。由于改进了制导系统的抗海浪干扰性能,因而具备了较强的拦截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能力。

9M317ME导弹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战技术性能得到很大提高。配置的先进动力系统可使导弹在巡航端高速飞行,并且具备较强的机动能力,能长时间处于作战使用状态,反应速度加快。弹上采用的先进的惯性导航和半主动制导无线电修正组合制导模式,可有效摧毁高空、高速飞行的弹道导弹和超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等多种目标。在研制阶段,9M317ME导弹曾成功地进行了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各种飞机和直升机等多种目标的试验。

9M38导弹采用单臂式倾斜发射架发射,而9M317ME导弹则采用了装在甲板下的蜂窝状模块式垂直发射装置发射,大大提高了导弹的发射速度和整个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可对敌方成批来袭的目标实施有效拦截。

第三节 舰载反潜导弹

潜艇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对水面舰艇的威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至今从未消失过,因此反潜一直是各国海军最头疼的战术课题。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各国海军水面舰艇反潜通常采用533mm重型鱼雷、反潜火箭和反潜导弹。其中,反潜导弹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在射程上远远超过舰载反潜鱼雷,而且速度快,反应时间短,受海况影响小,可以使水面舰艇在反潜作战中形成单向透明态势,即水面舰艇能在潜载武器的打击范围之外向潜艇发起进攻,对潜艇构成巨大威胁。近年来,各国海军都注重反潜导弹的研究。

反潜导弹是一种导弹和鱼雷(或深水炸弹)相结合的反潜武器,又称为火箭助飞鱼雷,通常由弹体、动力装置、制导装置、战斗部、电源和减速降落伞等构成。弹体用于安装弹上设备,动力装置一般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或者惯性制导,其战斗部可以是一枚自导鱼雷,也可以是一枚深水炸弹。按弹道特点的差异,反潜导弹可分为飞航式和弹道式两类;按发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回转倾斜发射型和垂直发射型。反潜导弹的射程主要取决于各发射平台的声呐、磁探测等设备的性能,一般从数千米到数百千米不等。

有人曾形象地称反潜导弹“既是空中飞行的快速远程鱼雷,又是水中航行隐蔽攻击的导弹”。反潜导弹是目前有效攻击潜艇的重要武器之一。

一、“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阿斯洛克”是由美国海军委托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研制的、水面舰艇发射的近程反潜导弹,最初弹上没有自动驾驶仪等制导系统,因此又称为火箭助推深弹或火箭助推鱼雷。该导弹可以全天候发射,最适于攻击高速核潜艇。

1953年,美国海军利用当时比较先进的Mk-43鱼雷作为战斗部,首先开始了舰载反潜导弹的研制,这种反潜导弹被称为“鼠”式反潜导弹。“鼠”式反潜导弹在1957年初试验成功,并于1958年装备驱逐舰,后来由于RUR-5A“阿斯洛克”的研制成功,“鼠”式反潜导弹被淘汰。为了不断加强水面舰艇的反潜作战能力,美国海军于1955年开始研制RUR-5A“阿斯洛克”,主承包商是霍尼韦尔公司。1961年,“阿斯洛克”导弹开始装备水面舰艇,至今已经生产了2万多枚并经历了几次较大改进。

“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为圆柱形弹体,卵形头部,弹体中后部和尾部有两组呈×形配置的稳定翼。弹体由有效载荷段、中间连接段和发动机段组成。有效载荷段是一枚鱼雷(或者深弹);中间连接段位于弹体中部,是将有效载荷与发动机连成一体并装载弹上除发动机和有效载荷之外一切设备的舱段,中间连接舱内主要装有程序机构和前后分离的两个爆炸装置(当有效载荷为鱼雷时,还装有降落伞设备);发动机段安装了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RUR-5A“阿斯洛克”主要由战斗部、弹体构架、点火分离装置和固体火箭助推器等组成。弹长4.6m,弹径336mm,翼展845mm,发射重量435kg和635kg (垂直发射),射程2~10km,速度为马赫数1.0。战斗部可以是一枚声自导鱼雷或一枚核深水炸弹。早期采用W-44核深弹战斗部,后又发展了Mk-44鱼雷战斗部,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改进装备了性能更好的Mk-46轻型声自导鱼雷,作战最大深度由300m增加到400m,航程增至10km。1975年又发展了Mk-50小型热动力鱼雷。目前,“阿斯洛克”多数采用Mk-46鱼雷战斗部,并增加了自动驾驶仪和推力矢量控制系统,使其作战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阿斯洛克”全武器系统由导弹、探测系统、火控系统和发射系统组成。作战时,当舰载声呐系统发现敌方潜艇后,将目标数据传送给火控系统,火控系统计算导弹的弹道,编制飞行程序和发射程序,然后由发射系统实施导弹发射。RUR-5A“阿斯洛克”从舰艇甲板上的发射架中以45°仰角发射升空,弹体加速按预定的弹道飞行。当达到预定的射程所必需的速度时,点火分离装置发出电信号,引爆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分离装置,使火箭助推器分离。由弹体构架和战斗部组成的部分继续沿弹道惯性飞行,到达预定时间(即到达目标上空附近时),点火分离装置再次发出电信号,引爆弹体构架分离装置,使战斗部与弹体构架分离。如果战斗部是一枚声自导鱼雷,分离的同时,鱼雷后部的降落伞打开,使鱼雷减速安全入水,鱼雷入水后降落伞解脱,同时鱼雷启动并下潜到预定深度,利用声自导系统搜索、跟踪并攻击敌方潜艇。当战斗部是一枚核深水炸弹时,核深水炸弹入水后降到一定深度引爆装药。

“阿斯洛克”导弹使用的发射装置主要有三种:Mk-13导弹发射装置、Mk-112箱式发射装置和Mk-41垂直发射装置。

早期“阿斯洛克”反潜导弹采用倾斜式发射装置,为提高发射灵活性和快速性,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又开始垂直发射“阿斯洛克”的研制。垂直发射与传统的倾斜发射相比,容易实现舰潜、舰舰和舰空导弹的共架、共库,从而大大减小舰上固定设备体积,还能有效地攻击来自任意方向的潜艇并缩短发射准备时间。

垂直发射的“阿斯洛克”导弹有两项重大改进,一是弹上安装了自动驾驶仪,便于发射后的方向控制;二是换装了新的带推力矢量控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它可以利用水面舰艇上装备的Mk-41垂直发射装置发射,战斗部可分别是Mk-45V、Mk-50鱼雷和核深弹三种不同的反潜武器。

垂直发射“阿斯洛克”是洛莱尔公司在RUR-5“阿斯洛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品,1978年4月从垂直发射模拟器上进行了首次发射,1983年转入生产定型。由于发射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美国海军推迟了垂直发射“阿斯洛克”的生产,1988年问题解决后重新开始生产,1990年装备美国海军水面舰艇。

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可以灵活地攻击任何方位的目标潜艇;使用新的火箭助推器可以将战斗部发射到更远(30km)距离;战斗部携带的Mk-46V型鱼雷可以攻击1000m水深的潜艇。它比RUR-5A“阿斯洛克”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远的攻击距离、更大的攻击深度和更高的命中概率。利用Mk-50鱼雷改进的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可以攻击1250m水深的核潜艇,而且Mk-50带有聚能定向爆炸装置,可以攻击目前世界上任何高性能的核潜艇。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已装备到有Mk-41垂直发射装置的水面舰艇上。

“阿斯洛克”是世界上装备最广泛的一种舰载反潜导弹。除了普遍装备美国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外,还大量装备了日本、西班牙、希腊、加拿大、德国、土耳其、巴西、巴基斯坦、意大利、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舰艇。目前,“阿斯洛克”仍然是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主要反潜武器之一。

二、“玛拉丰”反潜导弹

“玛拉丰”是法国航空工业公司研制的一种水面舰艇发射的飞航式近程反潜导弹,由法国的“玛拉法斯”舰舰导弹弹体和主/被动声呐寻的鱼雷为战斗部组成,1956年开始研制,1965年研制成功。

“玛拉丰”导弹为圆柱形弹体,卵形头部,弹体中部有两个后掠式中单弹翼,翼端装有曳光弹。导弹尾部有上单尾翼,翼端装有后掠式垂直端板,其后缘装有方向舵,两个固体火箭发动机位于尾段下方的弹体两侧。发动机与弹体之间装有升降舵。弹体主要由鱼雷和后段两部分组成,鱼雷的3/4套装在弹壳内,鱼雷后面的尾舱内装有导弹的制导和控制设备以及降落伞等。

该导弹的打击目标为水下航速小于37.04km/h的潜艇,也可攻击水面舰艇,其射程为13km,巡航高度100m(弹道最大高度为230m),最大速度830km/h。全弹长6.15m,弹径650mm,翼展3300mm,发射重量1500kg,弹载发动机为两台法国火药和炸药公司研制的“金星”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引信类型为触发和音响近炸引信,战斗载荷为L4型主/被动声呐寻的鱼雷,鱼雷长3.13m(包括降落伞稳定器),直径533mm,重540kg,水下航速55.56km/h。

至1959年“玛拉丰”共进行了15次地面发射试验,6次空中发射试验。试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助推器燃完抛掉后,不能保证导弹在100m高度上滑翔飞行,最后用无线电高度表进行控制,用改变弹翼迎角来提高升力的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1962年6月开始在“加里索尼”号战舰上进行海上发射和制导试验。1964年在该舰上装备了声呐和指令制导雷达。紧接着用20枚导弹进行了全武器系统的鉴定试验。1965年进行作战鉴定试验。试验结束后,用“玛拉丰”Ⅰ型导弹进行了临时性装备,随后在Ⅰ型的基础上研制了“玛拉丰”Ⅱ型导弹。“玛拉丰”导弹发射装置采用斜轨式发射架,斜轨装在一可回转的发射塔上。导弹平时装在甲板下的弹库内,由自动装弹线把导弹装上发射斜轨或从斜轨上将导弹送回弹库。

作战时,先由舰载声呐探测目标,由火控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导弹的发射。导弹发射后,在两火箭发动机推进下先爬升到230m高度;发动机燃完脱落后,导弹在无推进情况下进行受控滑翔式飞行,使导弹按预定的航向和不低于100m的高度飞向目标区。在离预定目标点约800m时,导弹从尾舱抛出降落伞,导弹减速,然后投放鱼雷的机构脱开,鱼雷靠惯性从弹体内飞出入水。鱼雷入水后,主/被动声呐寻的装置开机,并按螺旋形轨道运动。一旦发现目标便转向目标方向航行,最后撞击在目标上,触发引信引爆战斗部。如未直接撞击目标而从目标附近通过时,近炸引信引爆战斗部。

“玛拉丰”反潜导弹生产的数量较少,仅200多枚,装备的战舰包括2艘“絮弗伦”级、5艘“德雷斯特”级、3艘“图尔维尔”级驱逐舰,5艘T47型和1艘T50型护卫舰,每艘舰上均配备一个发射架,装备13枚导弹。目前只有法国海军装备了该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