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则1
成功者懂得运用别人的智慧
当今社会,即使绝顶聪明之人,如果独往独来,也将一事无成。人不是神,金钱再多也有极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你如虎添翼。成功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在给他人提供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他人善意的回报。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种无形资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成功者必须借用他人的智慧。
李·艾柯卡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看看我的事业。我看到许多人都比我聪明,对汽车的了解也比我多,但是他们最终却消失在烟雾之中,为什么?因为我更强大吗?把人命令来命令去,是不可能获得长久成功的。现在看评估执行官的表现时,如果他不能与同僚和谐相处,他对公司还有什么用呢?作为一个管理者,他全部的职责就是调动其他人。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就不应该呆在那个位置上。”
R.H.格兰特也说:“当你雇用的人比你更优秀时,就证明你比他们更聪明。”
杰克·坎菲尔德曾经在一家大航空公司工作,在那里,接受他咨询的人平均年薪在7万美元左右。
杰克问他们,“如果有一个你本该知道的东西,可偏巧你不知道。这时,你发现在工作大厅另一端离你不远处有一个同事,而他对这个东西很熟悉,你们当中有多少人会穿过大厅向你的同事走过去,去寻求帮助?”
大部分人表示,他们会先花上15分钟的时间自己再找找看,能不能找出相关信息,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傻瓜。
可是,这15分钟可能会让你或者你的公司损失上千美元,因为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完成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而这一切都仅仅是为了顾全你自己的面子。
“如果你喜欢你团队中的成员,运用他人的智慧就会是件非常愉快的事。”一位成功者这样说。像百事、可口可乐、IBM、微软这样杰出的公司,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会发现非常杰出的人。
成功不是单打独斗的,你不可能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情,因此,要想达到目标就需要与人合作。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们能取得成就的程度就很有限。要知道,一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前进得越远,就越会体会到真正重要的不是金钱、思想、热情,而是人。金钱、思想、热情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其他人的支持显然是不够的。
合作最重要的是找到优秀的合作者。在多数的情况下,想成功,必须仰赖合作者的帮助。
有研究者做出过这样的测算,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至少认识100个有价值的关系,因此,一支6个人的队伍就认识600个人。如果这些关系中每个人另外认识100个有价值的关系,那么你就能接触到6万个有价值的关系。
还有人经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网络价值是网络中人数的平方。如果你直接认识的网络人数为600人,那么你最终能够接触到的是600×600=36万个有价值的关系。
显然,一个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且在这个网络中,有几个重点关系也就是控制巨大人际网络关系的那些人。一个重点关系具有“成事”的力量。这个重点关系说一句话,事情就能办成。大型网络的价值在于增大了找到重点关系的可能性。
因此,一个庞大数字的关系网络并不是成功者们所要追求的,他们所要追求的只是一个重点关系。
整合你的人际资源,充分利用你的人际资源,你会发现,你的空间正在不经意间扩展,而这一切,正得益于存在于你身边的人们。
智慧法则2
少接触小人,多跟成功的人在一起。
人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近小者小,那就近大者大。如果你想成功,那就少接触小人,多跟成功的人在一起。
如果你身边尽是消极的人,你也很难成为一个积极的人;如果你老是和那些混日子的人在一起,那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勤奋的人。
有位年轻人,刚刚调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热情很高,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主动地打扫楼道和厕所卫生。2个月后,他发现别人都是“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茶水一张报”。他想,我凭什么要工作得比别人辛苦?他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年后也变成一个“油瓶倒了也不扶”的人,上班时和别人一样,再也看不见他去打扫厕所和楼道了。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一个人常跟好发牢骚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了发牢骚;常跟爱发火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了发火;常跟不求整洁的人在一起,也会变得脏乱不讲卫生;常跟品行不好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坏。
遗憾的是,不少人对自己身上发生的这种改变却熟视无睹,有如我们平时住在烟雾迷漫的城市里,习惯于污浊的空气一样。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里,稍不留神,就会受到他人的不良影响。人受到这种影响有时就像一个受他人控制的被催眠者,身不由己。
催眠师用催眠方法能让一个足球运动员的腿抬不起来,也能让一个举重冠军无法拿起桌子上的铅笔。催眠师凭的不是什么“法术”,也并未削弱足球队员和举重者的丝毫力量,只是利用他们在受到催眠的状态时,向他们灌输了否定意识,不断地说:“你根本无法做到。”这时被催眠者在意识模糊的情况下,就身不由己,否定意识使他们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他们就无法显示自己的力量。
人们都知道世界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是个成功者,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成功与学习模仿成功者有关。他把自己在各方面所羡慕的人作为理想的榜样,用“理想榜样”来调整自我。
他喜欢学习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留意这些人的一举一动,研究这些成功者的信念,模仿成功者的毅力,从而影响和促成他走向了成功,成就了辉煌。
人常说: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着木匠会拉锯。跟快乐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享受生活中的快乐;跟热心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得富有热心;跟有爱心的人在一起,也会产生爱心;跟成功的人在一起,也会去追求成功。这就像练习书法一样,手边备有许多真正的好碑、好帖,时时观赏、练习,必能练出一手好字。
朋友们,假如你想找到一条容易成功之路,那就从现在开始,先去寻找那些表现杰出的人,观察他们的行动,倾听他们的言语,并尽量多和他们交往,向他们学习。
你如果发现某人表现突出,你心里要立刻跳出这么一句话:“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时你也会产生出追求卓越的希望,从你所见所闻的每件事里挖掘出成功的“金矿”。
假如你现在想找一个积极的朋友,一时又难以找到,那你就在伟人的自传或中外名著里找一个好朋友,你可以在书里和他面对面地谈心、交流,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汲取智慧。
美国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跟一群年轻人说:
“远离那些要减少你成功的人。”
他还说:
“那些真正伟大的人会使你觉得你也可以变得伟大。如果你要成功,少接触小人,多跟成功的人在一起。”
智慧法则3
无知的冒进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冒险有时是必要的,除非老鼠走进厨房,否则它永远吃不到牛肉。当然,没有必要的危险就不必去招惹,即使如老鹰也知道,不可攻击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或在饥饿的敌人面前慢条斯理地进食。
同样地,成功的大富翁也不会冒没有把握的风险,他们会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以时间、技巧及自己,为未来的梦想下赌注。严格说来,这是经“精心计算”的冒险。因此,对成功的企业家而言,风险不仅是得到报酬的机会,也是使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
创业需要胆量,需要冒险。冒险精神是创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创业毕竟不是赌博。创业家的冒险,迥异于冒进。有一个故事:一个人问一个哲学家,什么叫冒险,什么叫冒进?
哲学家说,比如有一个山洞,山洞里有一桶金子,你进去把金子拿了出来。假如那山洞是一个狼洞,你这就是冒险;假如那山洞是一个老虎洞,你这就是冒进。这个人表示懂了。
哲学家又说,假如那山洞里的只是一捆劈柴,那么,即使那是一个狗洞,你也是冒进。这个故事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说,冒险是这样一种东西,你经过努力,有可能得到,而且那东西值得你得到。
否则,你就是冒进,死了都不值得。创业者一定要分清冒险与冒进的关系,要区分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无知的冒进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你的行为将变得毫无意义,并且惹人耻笑。
在朋友眼里,郭羽绝对是一个“冒险王”,在大学时代,他几乎走遍了中国的角角落落,“第一次出门是上高二,去了黄山。母亲虽然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允许我一个人去了。上大学后我就跑得更远了,北到漠河,南到曾母暗沙,西到新疆,东到各个海岛,几乎跑遍全国。”
2002年,郭羽去澳洲“安静”了一年,读MBA。可他的“冒险神经”却闲不住,也安静不下来,他居然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件让所有澳洲人都觉得疯狂的事情,就是自己驾车穿越位于澳洲中部的沙漠“无人区”,14天中行驶了12000多公里,甚至曾在荒原上把吉普车开到160迈后关掉车灯,融入黑暗,体验生命的极至。
他说:“这是在玩命,有一个小石子我们就完了,每次只敢持续三四秒钟,但这三四秒非常漫长。我喜欢冒险,但从不盲目冒险。像穿越澳洲无人区,一个人去必死无疑,我是和三个朋友一起完成的,这样就把危险系数大大降低了。”
而且在穿越无人区之前,郭羽还做了半年的准备,比如,事先确定沿途所有的土著人的密集地,一旦有危险就可以向他们求救。
无谋的企图的确会威胁经济生活,但经计算的风险,却能为自己带来改变与改善的机会。即使有风险,也绝对具有尝试的价值。
尝试实现自己的构想,就必须担负风险;而如果想达成自己的期望,就必须先了解该如何做,这是非常合理的方法。
如果没有风险,就等于没有拼命工作的理由,因此冒险,所以收获也很多。但我们见多了那些选择退缩的人,他们让别人去创造利润,开创事业,提供就业机会。似乎在他们看来,自己按点工作,让别人去承担责任能让自己更轻松一些。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回到家里,尽可能地随遇而安。
在大富翁的眼中,这是在逃避一个人应该对世界所负的责任,逃避上天所赋予自己的天赋。他们完全可以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该怎样去把握自己的生活?我是否可以胜任一项更好的工作?我是否有可能自己创业,开始做点事情,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智慧法则4
既要胆大,更要心细。
做事有时需要胆量,有时需要心细;但是能做到既胆大又心细者能有几人?
据说,有一医学院的外科教授在给新学员上第一节课时讲到了外科医生要胆大,而且要心细。
接着教授做了一个让人费解的动作:用手指在盛有尿液的杯子里沾了一下,然后将手指放到了嘴里!然后他对学员们说:“按着我的动作每个人再做一次。”
学员们都皱着头皮很痛苦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这时教授笑着说,你们都只是完成了一半:只完成了胆大而不知道心细,看见了吗?我是用食指沾的尿液,用中指放到了嘴里!
是啊!真正能做到“胆大心细”的才是佼佼者,才是成就大事的人才!
一个人要想自我完善,首先就得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马尔兹博士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创见,发现三思而行的秘诀:
“许多年前,我在一家医院学习,工作十分辛苦,常常熬夜。我切身体会到,贪图享受的人是干不了这一行的。这个苦差使还给我带来其他麻烦。深夜,睡得正香,我就被B大夫叫了起来,许多孕妇等着接生。”
“那时候,我真是一肚子火。但我又十分钦佩B大夫。他手指灵巧,目光敏锐,才思敏捷。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外科医生。可我又恨他。愤怒的火焰像涨满的河水时时要冲破堤岸。我恨他穿着过分鲜艳的衣服,恨他戏弄我的羞怯,恨他对一位实习的护士含情脉脉,恨他在一次手术时嘲笑我的技术。我恨死B大夫了,我想到复仇。我不能宽恕他的侮辱。”
“另外一位实习医生是我的朋友,他也有同感。我们承认,B大夫是一位超群的大夫,但又是一个卑鄙的人。后来有一天,B大夫说他愿意找我们谈谈。他一开始就向我们表示歉意。然后,他解释了自己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