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在一次救援行动中,救援队员与受灾者进行沟通,受灾者听到救援队员让他诉说自己的受灾情况,于是泣不成声地述说,他是一个私营企业老板,苦心经营十几年,资产达到几千万,强烈地震使企业荡然无存,现在一无所有,另外,爱人也在地震中遇难,只剩下一双儿女,现在不想活了。救援队员阻止其不正确的想法:“同志,我为你所遭到的损失以及由此对你造成的打击深感同情,但是我对你的想法不赞成。你是一个私企老板,是一个很有经营能力的男子汉,财产损失了以后还可以再发展。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不想活了,你的儿女怎么办,你九泉下的妻子能瞑目吗?再者,有多少受灾人还需要救助,以后还有很多人需要你带领他们共同致富,重建家园。你说是吗?”(疏导疗法、支持疗法、非我疗法。)受灾者听到这些以后,情绪好了一些,回答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爱妻的遇难,对我的打击很大,财产的损失对我的刺激更强烈。我就是有些想不通,我也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上天为什么把这样巨大的灾难降临在我的头上?”救援者立即进行疏导:“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必然性。这和我们做不做伤天害理之事无关。你目前难以接受的事实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不管怎样,你还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因为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处理安排。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振作精神,集中精力,化悲痛为力量,全面处理好各种事情。否则,可能带来更多的不幸。有句话叫‘祸不单行’,就是出现灾难以后,由于自身的疏忽,导致不良事态的扩大,从而酿成更多的灾难。有一个五口之家,年轻夫妇、一个孩子和两位老人。年轻的妻子是某高校干部,能力很强,不幸得了白血病,已经到了晚期,据某位医生讲,也就是几天的生命了。此话传到了二位老人的耳朵里,二位老人一位心脏不好,另一位有高血压,听到这一噩耗,两位老人一个脑出血,另一个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双双去世,3天后,年轻妻子去世。这样,一个家庭破碎了。如果事先把两位老人送到医院进行健康保护,也不致造成这样的后果。”(沟通技术。)
听到这些,受灾者情绪已经稳定,还有很多心里话要对救援队员细说:“非常感谢你,我想通了,请放心,我一定把各种事情处理好。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救援队员立即终止了与他的进一步谈话:“好了,还有好多需要咱们救助的受难人,现在我和你一起去参加救援工作。”
沟通技术在救灾过程中应用非常普遍,特别是对于灾害幸存者,如果不采用沟通技术,就无法打开被救助者内心世界的大门,无法找到心理问题的症结,也就谈不上实施心理救助。因此,沟通技术是救援队员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
(五)放松技术
救援队员在救援过程中,各种惨烈的场面经常刺激着每位救援者,部分救援队员难免产生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救援队员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警觉期、动员期、行动期、响应期、复原期及降温期。警觉期,救援队员体验到焦虑、不安和易怒的感觉。动员期,救援队员从惊吓中恢复,制定和协调各种计划。行动期,救援队员针对必要的任务主动而有组织地工作。响应期,是救援队员投入到灾害之前、期间和之后整个过程。由于救援队员长时间地救灾,忽略自身的疲劳和内伤,顾不上吃喝睡觉和放松,因此,该阶段容易产生高压。复原期,包括短期复原和长期复原,短期复原是指由抢救生命到执行救援行动,长期复原是让生活回到正常或改善原先的生活水准。对救援队员来说,持续地沉浸在幸存者失落和悲伤中是非常痛苦的。降温期,包含由灾难的救援到返回正常的生活轨道和家庭生活,如救援队员在行动期时压抑和否认自己的感觉,此阶段开始浮现,并且非常难熬。为此,正确地判断压力,掌握放松技术并与其他应急救援技术相结合,对每个救援队员及救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救灾中救援队员自身通常不能判断自己的压力情况,尽管自身的压力很大,但因为专心地投入救灾,根本无法区别是正常的压力反应还是异常的压力症状。救援督导应仔细洞察,定期评估救援队员的状况和功能,将各种实用的救助技术和自我照顾的资料发给救援队员。救援队员否认自身压力和疲倦程度的情形很多,如救援队员会说他们做得“很好”,但是却显示出多种压力症状,看起来非常疲倦。在这种情况下,应试着让救援队员轮换执行低、中、高压力的任务,一旦效率降低就要休息,必要时要下命令,经过放松休息,功能改善后,允许返回救援现场。放松休息期间,应该提供一个远离现场的地方和安静的时段,提供浴室设备及必要的饮食供应。假如救援队员出现情绪上的某些异常,可以采用情志相克技术及过激情绪宣泄技术进行救助,与此同时可辅助放松技术(身心松弛技术、调节呼吸技术及按摩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放松技术是一种辅助快速心理救助技术,它不仅可以应用在灾害现场的救助中,而且对于复原期和降温期的心理问题同样适用。平时加强放松技术的训练,可以提高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和随时释放心理压力的能力。
(六)倾听技术
倾听技术是一种基本的快速心理救助技术。它是救援队员在救援中必须使用的一种与被救者实现快速沟通的实用技术。倾听技术利用得好,可以清楚地了解被救者的内心世界,掌握其需要救助的心理症结,为实施正确的救助策略提供诊断基础。心理受到强烈灾害打击的幸存者一般出现一些躯体和情绪上的障碍,要使被救助者的身心压力迅速降低,减轻被救助者的情绪和躯体障碍症状,积极有效地投入到救灾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必须使用倾听技术以及其他快速心理救助技术。
心理救助技术适合于灾害现场中的被救助者和具有各种心理和躯体障碍的救援队员,也可用于救援队平时的身心健康训练。对灾害幸存者的心理施救需要救援人员掌握各种快速灾害心理救助技术,并针对被救个体心理所受打击程度的不同,辨证实施灾害心理救助技术。心理卫生治疗方法不具备灾害心理救助的简单实用、快速、易接受的特点,因此,心理卫生治疗方法或精神疾患治疗方法不适合灾害现场的心理危机救助。
准确良好的倾听技术是心理救助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是心理救助的一个主要内容。救助者经常对被救助者缺乏反应和热情而感到束手无策,很难得到求助者更多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提问题时不要提封闭式问题,而要提开放式问题。开放式提问会鼓励被救助者完整地叙述经过并深入地表达其内涵,常引出有关求助者感情、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内容。例如,要求叙述“请告诉我……”“在什么情况下……”“你打算……”“它将如何帮你去……”等。避免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的常用词有“是否”“能否”“有没有”“会不会”“曾经”等。救助者用第一人称来表达,在心理救助中相当重要,这不同于其他的心理治疗,因为心理救助者处于指导地位,需要帮助失去能动性和心理失衡的求助者。心理救助者会发现,应用这些提问方式对心理救助过程中处理某些特殊问题非常有用。在此,给读者一个忠告:在与危机求助者交谈过程中谈一些你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行为非常重要,因为许多求助者将以你为榜样。
心理救助者不应该采用不懂装懂式的陈述。许多人不懂装懂以表示自己接近于完人,心理救助初学者特别容易犯这个错误,因为他们不希望被人看成是没有经验的治疗者或不胜任此项工作。如果这样,被救助者就会产生不信任感,或依赖于那些博学多才的人。救助者糊涂,那么正在听讲的被救者就会更加糊涂。承认自己糊涂或有挫折了,并进行澄清,能使信任强化。施救者和被救者双方都减少各自的伪装,理解对方,并更加开诚布公地沟通和交谈,被救助者就能主动地与救助者配合。
心理救助人员在实施救助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要妄加评判被救者的人格,以免使被求助者感到受到挫折,对其行为的改变不起作用。另外,倾听技术的内容有一项是正强化,救助者合理地运用正强化可以与被救者建立良好的救助关系。倾听时救助者要适当地给予反应,使被救助者内心感到自己得到救助者的重视与关心。再有,如果求助者出现冲动或其他不理智行为使救助者如坐针毡时,救助者尽量不要流露出愤怒、失望或感情上受到伤害的表情。救助者要控制事态的发展,给予一些直接、明确的决定和指导,旨在要求求助者按照救助者的救助方案做某件事。
为了做到很好地倾听,心理救助工作者必须做到:
⑴全部的精力集中于求助者;
⑵领会求助者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内容(有时求助者未讲的东西比讲出来的更重要);
⑶捕捉到求助者准备与别人特别是救助者进行情感接触的状态;
⑷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行为表现方式,建立信任关系,使得求助者相信心理救助的过程。
倾听的第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开始时用自己的语言向对方真实地说明自己将要做什么。倾听的第二个重要方面是以某种方式回答,让求助者知道,心理救助者正在准确地领会其描述的事实和情绪体验。这里强调领会问题的内容和情绪体验这两方面。心理救助者可以通过复述和反馈来澄清问题和理解情绪体验。倾听的第三个重要方面是回答的技巧性,以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明确了解自己的情感、内心动机和选择。技巧性的回答能使求助者感到有希望、信心和动力来解决问题,并力图脱离危机的中心,使求助者能够开始用更加现实和合理的观念来看待危机,并迅速建立自信和自控能力。倾听的第四个重要方面是帮助求助者了解危机境遇的影响因素。这样做可使求助者更加客观,以危机局外人和合理的方式来面对,而不是仍局限于自己内心的框框或感情用事。
(七)引导崇拜技术
引导崇拜技术是在心理治疗方法中的信任疗法和转移疗法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发展使被救助者满足灾害心理快速救助的一种实用技术。迅速降低被救助者的心理压力,减轻被救助者的躯体障碍症状,树立被救助者的崇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被救助者产生了崇拜心理,救助者就能非常容易的与被救助者实现心理沟通,清楚地知道被救助者需要哪些帮助,以及如何消除心理症结,迅速整合修复受伤的心理,使其积极有效地投入到救灾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引导崇拜技术是在转移疗法和信任疗法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加工、发展而形成,其目的就是使被救助者对救援队员临时产生崇拜。救援队员以实际行动或言语进行示范和指导,帮助被救助者重新建立正确的认知,接受灾害打击的事实。该技术利用了人们爱好的多样化特性,取其良好的爱好谋求共同语言,再以施救者在这一领域的突出地位,引起被救助者的崇拜。引导崇拜技术对消除被救助者的逆反对抗情绪是极为有效的。
(八)冥想静心技术
冥想静心技术是迅速降低被救助者应激焦虑水平的一种实用技术。心理救助人员在对受灾人员和救援队员自身实施心理干预时经常用到冥想静心技术。该技术可与其他心理干预方法配合使用,如系统脱敏疗法、思维阻断疗法、眼动脱敏疗法等。冥想静心技术是利用被救助者控制自己回想曾经经历过的美好情景,使被救助者产生安静、享受、陶醉的感受,促使其紧张的身体放松或减轻其躯体障碍的各种行为反应症状。
冥想静心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应当由心理救助人员对被救助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必要时可以进行示范,让被救助者真正掌握该技术的内涵。该技术是治疗心理问题的辅助性技术,如对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被救助者,使用冥想静心技术迅速降低其应激焦虑水平,以免其应激水平过高而诱发生理及心理疾患。
冥想心静技术在应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实施心理救助的环境有以下要求:心理救助环境安静,布置简单,不能有过多的人围观而造成人为干扰,影响技术的运用与发挥。另外,温、湿度及光线要适宜。第二,心理救助人员必须赢得被救人员的信赖,即干预与被干预的治疗关系应该融洽。干预人员应该根据被救助者的身心情况督导其使用冥想静心技术的应用深度。第三,被救助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精神不能出现失常或阵发性精神失常。第四,对于盲人或聋哑人以及智力低下者不宜采用冥想静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