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吴大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郭淼
被誉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吴大观在今年3月18日永远离开了我们,临终前,他留下最后一笔党费10万元,更留下对我国航空事业持续一生的热爱,留下他长达几十年研制中国战机发动机的经验和梦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的彭友梅说,他永远不会忘记吴大观生命最后的嘱托。彭友梅说:“在去世前几天,我和刘院士去看望他,他怀着对航空发动机依依不舍的心情说了这样一段非常感人的话:我已经要去见马克思了,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多么美,多迷人啊,我是看不到我们自己的大飞机装着我们自己的发动机飞上祖国的天空了,但是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介绍,世界上能研制飞机的国家不少,能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却屈指可数。林左鸣说:“实际上今天为止世界上真正军机、民机发动机都能生产的国家世界上只有4个,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除了中国。我们国家可以说民机还没有干,只是干军用发动机,我们还在攀登。”
吴大观的夫人94岁的华国回忆说:早在学生时代,吴大观就立志填补中国发动机研制的空白,20世纪40年代,面对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吴大观毅然从西南联大机械系转到航空系。华国说:“日本鬼子轰炸昆明的时候,一拉警报大家就跑啊跑,拼命地往城外跑,这时他就生气,他说,我们要有飞机,敌人就不敢这么猖狂。后来是美国飞虎队来,日本鬼子才不敢炸,所以他说,我们一定要搞好航空。”
1947年,吴大观从美国学成回国,1948年奔赴解放区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研制出我们自己的航空发动机,让战机拥有“中国心”成为他一生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目标。从重工业局航空筹备组到410厂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再到中航工业科技委;从涡喷5的研制到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的编制,吴大观一步一个脚印,激情洋溢,信心十足,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殚精竭虑,为中国发动机研制和技术进步呕心沥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606所原科技处处长徐忠义说,吴大观始终要搞我们自己的发动机,因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如果心脏不好的话,这个飞机我们很难说它好。徐忠义说:“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也确实研制了几种发动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半途夭折了。在他在位期间可以说没有搞出自己的发动机来装备空军。这个目标没实现,他觉得很遗憾。后来在他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搞出了一个‘昆仑’发动机,1993年上天了。他知道以后,激动得彻夜难眠,因为终于看到自己国家研制的发动机上天了。”
目前世界上能独立研制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5个国家中没有掌握民用飞机发动机生产技术的国家只有中国。吴大观生前对此念念不忘,常对同事说,不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他死不瞑目!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吴大观和他的同事们历尽艰辛,从不言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606所原副所长严成忠还清晰记得吴大观负责的动力研究所当时的艰苦工作环境。
我看到的研究所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上面的天窗都不密封,冬天的时候雪花能飘进来,冬天暖气不足,我们只能戴着棉手套、棉帽子看资料。没凳子,就到食堂拿了个长板凳,我们两个就坐在这上面办公。
艰苦的工作环境从来没有影响吴大观,他心里始终装着一个梦想:早日研制出航空发动机,实现让飞机装上“中国心”的梦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刘大响院士说,离休以后,到了晚年,吴大观的目光也一刻没离开过航空发动机,他始终和研制一线科研人员的心连在一起。比如国家对发动机订了哪些中长期规划,他说太好了,他说这说明中央领导重视,他在我办公室“手舞足蹈”。然后说:啊,很好很好,我们终于迎来了发动机的春天!发动机有救了好办了。他的高兴程度溢于言表!
听到老部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606所原科技处处长徐忠义说中国自主研制的“太行”发动机加速性试验取得重大进展,吴大观兴奋得一夜没睡。
“太行”发动机做高空台试验,当重要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以后,我们通过电话告诉了吴老这个消息,吴老听到以后特别激动特别高兴,他说:这是最好听最好听的消息!也是一个最重要的消息!我太高兴了。
正是吴大观这样一批老航空人的不懈奋斗,我国自主研发发动机迈出一个个坚实步伐:2002年,“昆仑”发动机横空出世,2005年“太行”发动机,又全都装备部队使用。
弥留之际,吴大观拉着刘大响院士的手说,没有研制出中国心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他感到不安,但他坚信,这个梦不会太遥远了。新一代航空人、中航工业集团发动机公司总经理马福安说:中国人制造的大飞机,装上中国人自己研发的发动机飞上蓝天,是中国几代人的愿望。我们现在也在紧锣密鼓地做这方面的工作和计划,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自己制造的航空发动机随同我们自己制造的大飞机一定会飞上蓝天,圆我们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圆吴老他老人家的梦想!
人民网
我拿什么作品奉献给党——“一颗永动的中国心”
——记爱党报国的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2009-07-01)
人民网记者关哲
一场5小时40分钟的采访座谈会暨策划会,对我来说却一点也不漫长,就像儿时聆听英雄们的故事一样,时间转瞬即逝。在场的每个人都无数次闪烁泪光,连40多岁的男子也不例外。这八天来的感动无处不在,主人公的一件60年代涤卡中山装,伴随他出席了无数次的隆重场合,被称为了“常委”。物质上的节俭,精神上的富有,一生只为一件事的努力,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洗礼,更是给了我一次重新审视它们、重新定位它们的机会。
故事的主角叫做吴大观,迥异于任何一个战争年代的英雄,吴大观的故事尽管没有气吞山河,但却丝毫不失精彩。这位毕生致力于为中国研制航空发动机的老人,如今已然走完他的人生历程,斯人已逝,我们方才感悟吴大观用一生书写的生命真谛。
八天的采访似乎并不足以讲述吴老一生用平凡书写的精彩。即便是在这个物质生活已经变得极大丰富的年代里,在吴老的家里,我还是找到了似乎属于我的童年记忆——在厨房的柜子上,旧式的大铁碗似乎让我感受到恍若隔世,潸然泪下。原来,尽管过去的几十年中,吴大观搬了四次家,但家中陈设却从未有所更替,那些旧式的大铁碗,还是从沈阳带来的,一如大多数中国最早一代“科研人”,吴大观保持着最为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
在他的家中,写满沧桑的不仅是能唤起我儿时记忆的大铁碗,一套20世纪60年代的涤卡布料的中山装,已然成为了吴老一生中出席所有重要场合的“正装”,被戏称为“常委”。对于吴大观而言,一切有关物质的享受,似乎远不如信仰与奉献那般重要。
吴大观犹如《潜伏》中的余则成,接受的是国民党的高等教育,但在抉择人生的那一刻,吴大观拒绝了高官厚禄与荣华富贵,选择了为信仰而享受清贫、甘于平静。吴老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拯救这个几经磨难的国度,而他,愿意为这个国家的振兴,而奉献一颗永动的中国心。
始终是这样的信念在支持着他。在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摇篮——410厂,吴大观始终是无法淡忘的一段历史、一个符号。在这个代号为“黎明”的军工厂里,诞生了在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代涡轮风扇发动机——涡扇6,这种发动机推力大、省油,对于提高战斗机的飞行战斗性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作用。
吴大观的命运正是在此刻,与涡扇6紧紧地捆在了一起。时间回到1974年,那一年的5月,涡扇6发动机从设在四川江油的624所转回至410厂,那时,虽然涡扇6已经研制出了整机和零部件,但是,大量的技术问题却未能解决,身担技术攻关重担的吴大观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然而,410厂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生产,技术攻关的重担自然落到了吴大观的身上,在那段岁月,与工程技术人员日夜吃住在生产现场、车间,已经成为了吴大观生活的常态,至今,当时与吴大观共同攻坚克难的人们还记得吴大观感人肺腑的话语:“看不到我国自行研制的发动机,我死不瞑目。”
吴大观的精神感动了所有在场工作人员,也激发了他们攻坚克难的精神与灵感。针对涡扇6发动机的喘振等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吴大观带领技术人员查阅了大量国外资料,进行了反复试验,采用相关技术,彻底攻克了在涡扇6发动机上的三大关键难题。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多次进行故障试验,最终解决了这些久攻不克的难题,实现了发动机在高转速下长时间稳定运转。在吴大观的领导下,工厂先后攻克了一百多项技术关键和技术难题。涡扇6发动机按照规范连续三次成功地通过了地面持久试车,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
如今,吴大观履行了自己平凡的“誓言”,一名共产党人的坚韧、隐忍,在吴老的一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战争年代的共产党人是“打不垮”的,那么,吴大观已然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和平年代面对挫折“压不垮”的共产党员的时代特质。
一如大多数老知识分子一样,吴大观经历了“文革”年代的人生起伏。在那个年代里,身为技术专家的吴大观自然不能逃脱那个年代所共有的压力与煎熬。但这一切并未改变这个毅然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的知识分子的信仰,他坚信,那些坏人不代表党,他们也不是党,他更坚信,拯救了中国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的共产党,绝不是眼前的样子,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正是依靠这样的信念,吴大观“度尽劫波”,在重新工作的第一天,他工工整整地在工作笔记本上写下“什么时候拿出我们的产品来献给党”,一个老共产党人对于党的忠诚与事业的热爱,在这一刻,再也无法掩饰,一个知识分子的爱党报国之心,在这一刻,也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1963年仍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作为中国骨干的技术专家,吴大观当时的工资已经达到了200多元,但并无太多物质追求的吴老,毅然将每月工资中的100元作为党费上交,以至于在当时的单位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吴大观一交党费,负责收取党费的人员就要赶紧上交,因为数额巨大,怕丢”。不过,这在吴大观自己看来,却十分平常,因为在他的心中,是党培养了自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培养,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党费舍得交,但是吴大观生活十分俭朴。吴大观身边的同事时常看到他常年穿黄胶鞋,就问他为什么不换一换鞋。他说:在工厂、下车间就要和工人同志一样穿胶鞋。
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吴大观的晚年,2000年当他再次来到410厂时,他告诉自己的“后辈”们,发动机一定要搞出来,给中国争口气。此时此刻,熟悉吴大观的人们发现,这位已近生命暮年的老人,仍然穿着一双样式一样的胶鞋。对于自己的生活,吴大观就是这样,他从来忽略自己,心怀他人。
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吴大观甚至对抢救自己的医生护士们说“不要把药浪费在我身上了,给更需要它的人吧,”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坦诚:“我很满足,我享受到了能享受到的一切”;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交出的最后一笔党费高达10万元。生前交纳党费共111000元,共计211000元;给“希望工程”等捐款96670元。
这一切,令我哽咽亦然。
采访结束上班的途中,我看到立在路边硕大的广告牌上写着:“完美人生,华美人生”。如此壮语,什么是完美的人生真是值得好好思考,是不是住进豪宅拥有舒适的享乐就是完美人生?人生如何才算华美?是不是浸泡在名牌奢侈品的殿堂里,是不是流连忘返于星光璀璨的高档商场、会所、娱乐场所?
吴大观的一生,简单而高尚,没有豪宅、没有名牌奢侈品,淡泊名利,用一颗中国心为党为国奉献一生,他的一生符不符合当今的完美生活、华美生活的定义呢?
时常困惑,我们到底是为什么活着?这一次从吴老身上,找到了答案。其实就是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拥有坚定的信念。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无数次各种各样的诱惑、挫折、打击,我们或动摇了当初的初衷,或已然改变了方向,或掉进物欲的享乐追求中不能自拔。因为没有吴老那样坚定的爱党爱国爱事业的信念,所以我们迷失了自我,忘记了美好的理想和党培养我们的初衷,忘记了这只是净化心灵的路途中对我们的考验而已。抛弃精神食粮,以为只有物质会满足我们所有的快乐和需求,这样的人生在终了时,不会有“我很满足,我享受到了能享受到的一切”的满足感。
吴大观用自己的一生,回答了这个看似复杂,却十分简单的命题。愿吴老一路走好,他留给我们的信念一定会继续展翅高飞!
吴老爱党报国的一颗中国心——永动!
与人民网网友追忆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时间:7月5日9:00~11:00
地点:人民网演播室
嘉宾:谭瑞松中航工业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
张池中航工业科技委顾问
吴晓云吴大观女儿
梁焱吴大观外孙女
孔霞中航工业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