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永恒的中国心
17562300000013

第13章 报道篇(5)

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科研一部部长韩曙鹏弘扬吴老崇高精神,推进航空科学发展。

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方萍吴大观同志真正做到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应该一如既往地向他学习!

两院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顾诵芬(79岁)航空报国,奉献一生。

中航工业科技委原副主任张池(75岁)吴大观同志是我的前辈和老师,他做到了爱党爱国、矢志航空,厚德敬业、无私奉献。

中航工业科技委顾问,原航空工业部发动机局总师周晓青(69岁)学习吴老,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中航工业科技委原常委师元光(63岁)优秀党员,资深专家,无私奉献,学习楷模。

中航工业科技委原副秘书长彭友梅(67岁)航空报国,无私奉献。学习吴大观同志的高贵品质,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

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刘大响(72岁)吴大观同志有坚强的党性,强烈的事业心,遵循党的光荣传统、作风,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的楷模。

原航空工业总公司发动机局副局长陈一林(78岁)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吴老是一位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

中航工业中心医院干部病房主任李炜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不要做不应该做的事。

中航工业中心医院干部病房护士长黄丽忠短暂的接触,一生的良师。

中航工业中心医院干部病房主治医师孔霞你是一个公而无私、忘我劳动和一心为党的好党员。从全国解放那年开始,我们间建立有60年的革命友谊,从未间断。相知甚深,只可惜你走得太早了。

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大观入党介绍人之一沈时全(85岁)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吴大观的情怀

2009年07月22日05:5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汉俊

就像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一样,捧读吴大观日记你不能不动容。笔随心走,言为心声,那厚厚的56本、洋洋几百万言,字字滚烫,情炽如炬,烤得我们眼眶发热、汗颜涔涔。

“什么时候拿出我们的产品来献给党?”日记里的这句话是吴大观对党炽热胸怀的袒露。他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一名国民党上尉军官到一位共产主义坚定信仰者和坚强战士的彻底转变。从追随党到忠于党,他对党的深情与时俱进、与日俱增。他追求崇高理想坚贞不渝,对党的理论坚信不疑,履行宗旨坚定不移,改造主观世界坚持不懈。尽管屡经艰难坎坷,“虽九死其犹未悔”,对党笃诚不变。

“在那被洋人欺辱的日子,我是亲身经历过的,那是多么难受。一个民族落后了就要受人侮辱。”航空救国、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是贯穿吴大观一生的三部曲。亲历了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洋人的羞辱歧视的吴大观,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把切肤之痛化作救国志、报国情、强国梦。他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航空工业披肝沥胆、殚精竭虑。那一本本日记字字千钧、力透纸背,让我们感悟到什么叫血荐轩辕、肝脑涂地,什么叫鞠躬尽瘁、尽忠报国!让我们仿佛看到屈原、文天祥、魏源、林则徐、詹天佑、王进喜正列阵走来。

“我是把有效的时间花在为航空事业而努力求知、出点儿微薄之力上。”吴大观不是院士,甚至没有申报过院士,但他是多位院士的老师;他之所以被业界人士誉为“奠基人”、“创始人”、“开拓者”、“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是因为他作为新中国第一任航空工业筹备组组长,他的名字与多项“新中国第一”联系在一起,他率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军工知识分子,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筚路蓝缕、含辛茹苦,亲手把装备“中国心”的第一型喷气式发动机战鹰送上了祖国的蓝天。他不仅是实干家,更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他确立了我国航空发动机要打破西方封锁,走“引进、消化、吸收、自主”之路的发展战略,要求有志者“嘴里吃一个、手里拿一个、眼里看一个”,瞄准国际前沿。退居二线后仍然积极建言献策,秉笔直书、仗义执言。他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注重实证、勇于创新,以“不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我死不瞑目”、“不搞出来就把我脑袋挂在所门口”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感染和激励着同志们。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冲锋的姿势,一生学习不止、笔耕不辍,66岁以后还发表专业论文60多篇,80多岁高龄时学会了上网查询资料。直到去世前的30天,这位93岁高龄、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为0.3的耄耋老人才搁下手中的笔。

“白吃人民的饭,不为人民办事,心中有愧啊!”这是吴大观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视人民如泰山,心忧天下、情系苍生、感恩社会,从无一己之私利;他连续46年多缴党费,向社会捐缴达30万之多,占一生工资的1/3,自己却淡泊宁静、甘守清贫;他甘为人梯,提携后辈、奖掖才俊向来是不遗余力;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心如明镜、一尘不染,从不居功自傲、不沽名钓誉、不搞学术霸权;他豁达大度、宽以待人、心地澄澈,看到年轻人的工资、住房待遇超过自己而由衷地高兴,即使遇到“文革”中错误批斗自己的人,也只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胸襟如海,蔚为大观,捧读吴大观日记,如聆听一位世纪老人站在人生边缘对我们进行忠告。炽热的情怀,铸就了吴大观的精神高度,也观照着我们的灵魂。

注 释

[1].此文同时刊发于新华网。

[2].此文由中国文明网全文转载。

新华通讯社

事迹感人肺腑榜样力量无穷

——吴大观的“中国心”感染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

2009年07月02日21:26:45来源:新华社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的先进事迹日前经媒体传播之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众多单位迅速掀起了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吴大观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其爱国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朴素、坚韧执著的品质,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奋斗的力量和前进的坐标。

连日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及所属各成员单位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在座谈时说:“无私、律己、宽容、努力、坚定、智慧是吴大观一生的写照。学习吴大观,就是要学习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无私奉献。中航工业要从吴大观身上吸取力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振兴我国的航空工业。”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已经整理出版了吴大观的口述自传《我的中国心》,发给全行业40万员工学习。他们还开展了“学习吴大观,讲党性、作表率、比贡献、为国庆60周年献礼”系列活动。

刚成立不久的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承载着发展我国航空动力的历史使命。公司总经理马福安说:“吴大观充满责任感、紧迫感的情怀,鼓舞着航空人。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事业,就应该把最真切、最朴实的感情融入其中,用自己的双手制造出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

在吴大观一手创建的中航工业动力所,6月30日晚,一群曾与吴大观共同战斗过的同志围坐在一起收看吴大观先进事迹。“从吴老的身上,我们看出了老一辈对工作的态度,看出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现在工作的硬件条件、软件条件比老一辈优越得多,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做不出成绩。”总设计师蔚夺魁说。

在吴大观工作过的中航工业黎明公司,公司技能状元、一线工人王欣说:“吴大观是航空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面对肩上的重任,我要向老一辈航空人学习,钻研技术,不断创新,为航空工业贡献力量。”

中航工业燃气涡轮研究院位于四川江油市,在吴大观关心支持下建设起来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在2008年的大地震中受损严重。涡轮院党委决心以吴大观对航空发动机的执著追求为榜样,努力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坚决完成各项航空发动机研制任务。

在北京的大专院校,广大师生被吴大观的事迹深深感动。北大工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王恒杰说:“吴教授的信仰非常值得今天的年轻人学习,这种精神力量是我们所缺乏的。看完吴教授的事迹后,我很受鼓舞,人生的目标也因此作了调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学生闵敏说,吴大观的事迹带给他最深的启发是,要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进步事业联系在一起,执著于事业、热爱祖国、艰苦朴素。

吴大观曾在我国重要的航空基地西安生活过,当地很多航空科技人员都熟悉他。西航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万多波说:“作为一个西航人,我们为有吴大观这样的老同事感到自豪。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党爱国的坚定理想信念,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的职业精神,甘为人梯的大师风范,淡泊名利的豁达胸襟,将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传文化室经理雒海军表示,发动机向来是我国飞机制造业的一大难关,吴老凭自主创新的精神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西飞作为我国重要的整机制造厂,将发扬吴大观的精神,坚持自主创新,做出中国自己的大飞机来。

在沈阳飞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的代表、副总设计师李泳凡说:“老一辈航空人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今天的辉煌成就,他们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年轻科技人员要继承这种精神,时刻检讨身上的缺点,以吴老的标准要求自己,把接力棒传到更年轻的同志手上,推进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吴彬说:“这几天从网上一一细读了吴大观的先进事迹和大家的评论,对我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也是一次精神的盛宴。吴老年轻时主动要求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最终做出巨大成绩,这对当今大学生的择业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吴老一生节俭淡泊,这让我对工作和事业有了新的理解。”

吴彬对记者说,他打算把吴大观的先进事迹推荐给同学们看,相信大家都会受到感染。

严谨学术堪称楷模高尚情操令人钦佩

2009年07月03日21:29:10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反响。吴大观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的高尚情怀和不求名利、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广大知识分子。两院院士和高校师生们表示,学习吴大观,就是要学习他对崇高信仰的追求,学习他在挑战中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一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设计师杨凤田深情地回忆起45年前和吴老认识、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那时他已经是航空606所的技术副所长,正在负责815甲发动机的研制,而我只是飞机研究所的一名设计员。他待人非常热情,没有一点架子,很亲切地叫我“小杨”,这个称呼一直延续了几十年。

杨凤田说,吴大观同志是一位杰出的航空事业工作者,他为国家航空事业奋斗终生,是我们所有航空人的榜样和楷模。在生活上,吴老待人诚恳,为人低调、简朴。他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热忱令人钦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沿着他的足迹,更好地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保卫祖国做贡献。

中科院院士、中航工业集团航空材料研究院曹春晓说,我把吴大观的精神总结为32个字:报效祖国,报效航空;信念坚定,奋斗不止;知识渊博,平易谦和;淡泊名利,生活朴素。吴大观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这是一种精神财富,它时刻激励着我们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工业腾飞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欧阳泱看了报道后说,吴老一生都在坚持做一件事情,都在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壮大而努力,他有着执著的追求、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和坚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放弃,对物质享受不计较,对名利很淡泊,对个人名利不纠缠。总结起来就是做人的取与舍,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吴大观矢志不渝地为理想而奋斗的真信仰,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唐云端非常敬佩。她说,吴大观所看重的是他的事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吴大观却如此宁静、如此淡泊、如此高远地生活了一辈子,这是高山仰止、让我们永远敬仰的一种境界。吴大观一生执著于共产主义理想,最终百炼成钢,成为一名高尚的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们学习吴大观,就是要学习他对崇高信仰的追求,学习他在挑战中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研究生杨建说,吴大观为航空发动机研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精神体现的是航空报国的献身精神,展示的是志在超越的创新精神,蕴含的是严谨求实的敬业精神。他严谨朴素、勇于创新、锲而不舍,是所有航空发动机从业者学习的楷模。他以执著信仰全心投入航空事业,为新一代航空人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