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7560700000053

第53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探讨(2)

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和步骤

做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和步骤,好的方法、合适的步骤是事情进展顺利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案例教学课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掌握适宜的方法和步骤。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做认真的准备、精心的设计、有效的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有序,教学进程可调可控,教学效果令人满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政治性和时代性,是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既要遵循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规则,也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质和要求,对该教学方法在步骤和内容方面提出特殊的要求。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首先,精心选择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案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精选和设置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步骤和重要基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关的案例有很多,而课堂教学的学时是有限的,必须事先对案例进行精心挑选。精心挑选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一般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需要的案例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其一,具有可靠的真实性。案例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中介,必须是客观、真实、可信的。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有分析评论的必要,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在引发学生思考之后取得可靠的实效。案例必须来源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或是上网查阅大量资料,获得真实、具体而生动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心挑选和编写案例。这样的案例在学生讨论中才能真正进入情境,发现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其二,具有典型的说服力。社会现象林林总总,客观现实纷繁复杂,真实可信的案例有很多,案例仅仅具有真实性显然是不够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纳的案例还要力求选取最典型、最具说服力的案例,它反映的客观事实应该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能够由个别推及一般,这样的案例才具有详细评析的价值和广泛的教育意义。其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案例教学所依靠的主体使学生,案例应是学生所关注和熟悉的,容易让他们理解并参与讨论的案例。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教学中为之服务的案例也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体现时代的特征。近期发生的案例是学生更为熟悉的,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容易开展热烈的讨论,在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引发学生的共鸣,及时解答学生在当下存在的困惑彷徨。

其次,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选取案例之后还需要对案例进行加工整理。客观世界发生的事情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果把事例原原本本、不加处理地作为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时反而会因为缺乏针对性而冲淡教学重点,导致课堂秩序失控,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因而,对客观事例进行整理是非常必要的。整理案例并不是对事例进行修剪、篡改或杜撰,而是将事例中与知识传授有关的部分进一步具体化、细节化、精确化,将事例中那些无关紧要的、与知识传授关系不大的部分省略掉,使事例的呈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案例教学法注重对思维过程的研究和能力的培养,在思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的教学目的,因而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认真准备,这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整理案例之后,应在提前1~2周将案例分发给每位同学,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交流想法,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写出书面总结或提出问题。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之后,案例教学的课堂辩论气氛会十分热烈,思考也会更加深入,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再次,讲解案例并组织讨论。做好课前准备之后就进入课堂教学了,教师首先要对案例进行讲解。教师用准确的语言将案例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是讲解案例的基本要求。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将案例所包含的内容细致地再现给学生。讲解时还要设问,在适当的地方设置问题,引发他们积极思考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组织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课堂的小组讨论要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集中大家的智慧,分享彼此的成果,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教师是案例讨论阶段的开启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在讨论案例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勇敢的学生带动害羞的学生,使他们敢于发言、勇于发言,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展现自己,把真实想法表达出来的同时获得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等锻炼;要注意掌控讨论的进程,关注学生的思想倾向,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用温和的态度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倾向,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立场上来;在对案例进行充分的、全面的、系统的、辩证的分析后,要注意对讨论结果进行恰当的点评,对于讨论中提出的正确结论要给予肯定,对于尚未得出正确结论的讨论要及时点拨,对于讨论中得出的错误结论要及时纠正。

最后,及时准确评价案例。评价案例既是学生要做的,也是教师要做的。组织学生在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分析报告要求每个学生在表达出自己的分析同时,还应吸收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报告要内容精炼,案例分析有依据,尽可能客观地评述问题。报告完成后,教师应尽可能全部批阅,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做出正面评价的同时也要指出有待改进的不足,有利于下次案例教学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报告中所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和答疑过程中集中解答。还可将案例课中的学生表现及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案例分析并不是对知识点和思想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将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对学生做出评价的同时,教师还要对自己做出评价。评价案例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根据教学效果对案例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课前选择案例时,教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去选择自己认为适合于教学需要、能让学生接受的事例。然而,只有在经历了教学过程之后,才能真正检验出案例对于学生是否合适、案例对于教学是否有帮助。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束以后,教师应该及时总结案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是否准确达到教学目的,是否让学生真正有收获。对案例的选取做出客观评价,那些好的案例可以保留下来继续使用,那些不好的案例则应该果断抛弃,选取更合适的案例替代它。

总之,案例教学是一个从精心选择案例、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讲解案例并组织讨论、及时准确评价案例,再到精心选择案例的周而复始、不断上升的过程。在对案例进行去粗取精、不断筛选的过程中,对课堂讨论的组织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逐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法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和要求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给学生布置学习内容,在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后,由学生来讲解教师预先安排的内容,教师对其讲解进行点评并补充其不足之处进而提升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学习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体验”。“体验”一词源远流长,最早出现在《淮南子·祀论训》:“故圣人以身体之。”圣人亲自体验的不只是君子的道德品质,还有知识理论的学习和践行。关于体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古人也早有论述。《朱子语类》卷一一九中写道:“讲论自是讲论,须是将来自体验。说一段过又一段,何补!……体验是自心里暗自讲量一次。”王守仁在《传习录》中写道:“皆是就文义上解释,牵附以求,混融凑泊,而不曾就自己实工夫上体验。”在西方,体验教育可追溯到卢梭、杜威、库伯等人。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2]体验式教学法正是通过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人们的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体验式教学法正是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亲身感受之后有更多的感悟,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将体验式教学法引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并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则是近几年的事情。体验式教学法强调的是自我的感悟与发现,通过积极创造现实的或经历过的情境,呈现或再现教学内容,它克服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和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存在的弊端,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情感、生成意义,将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认同转变为主动认同,由依赖教师转变为自主学习,由接受性转变为创造性,将所学理论和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和行为。

做事情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求,符合要求是做事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体验式教学法也有其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有符合其要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体验式教学法有以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