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心芯相印
17560500000034

第34章 当厂长,甘当公仆(8)

开始时,工厂问题甚多,职工意见大,加之对新厂长不甚了解,每到一处,都围满了员工。大家向我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由于我是一个坦诚的人,能解决的或暂不能解决的,以及不符合实情的、不合理的,我都现场做出回答,职工们非常满意。以后到车间,状况就逐渐发生变化了。见了后打个招呼,拍拍肩膀,个别有问题的,有建议说说就是了,再也没有“围攻”厂长的了,上下关系显得亲切而和谐。这种习惯和作风使我非常受益。信息多、情况明,处理问题就不易出偏差,而且解决问题速度快。

刚开始我是每月开一次调度会,各分厂厂长都得参加,后来就每周开一次,谁拖了进度就到哪个分厂去开会。到了后期每天下班后,就到总装车间去开会,完成了任务的就不用来了,前来开会的人越来越少。直到最后一个人都没有了,任务也就能全部完成了。这一招真的很见效,因为人总是要讲面子的。把各分厂一把手都摆在一起来比,谁不拼命往前奔呢,早完、晚完总得完,那何必不早完呢。所以年年军品任务都能提前完成,军方、银行、职工都很满意。

当时,每个分厂、每位职工为赶进度加班加点工作的情景,至今仍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铸造车间是工厂条件最艰苦、活儿最累的地方之一,里面常年高温,普通人一靠近就会热得受不了。工人们经常被火红的铁水炙烤得大汗淋漓,热得连上衣都不能穿了。赤裸的胸膛、朴实的脸颊都被烤成了暗红色,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生生作痛,甚至还有被灼伤的大片疤痕。但是,他们没有被烈火和高温吓倒,他们那像铁钳一样的双手,好像已经对高温没知觉了,动作熟练地操纵着工具,把炼好的金属液体倒进模具里,待稍一冷却,基本成形之时,又迅速拿起打磨工具,进行初步打造。工人们的汗水伴随着挥动的手臂,一滴一滴地打落在那一片火红中,发出了“嗤嗤”的声音,冒出了一缕缕白色的烟。透过那薄薄的烟,看到的却是工人们的笑脸,红光映着黑红的笑脸,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

在其他生产车间,工人同志们一边想着“不怕苦、不怕累,一定要完成任务”,一边不分昼夜地工作着。在没有任何优厚个人物质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一如既往,团结一心朝着目标迈进。那种干劲儿,那种精神特别让人感动。

在强调时间的同时,更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质量。所谓质量就是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其内涵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目的方面———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二是内容方面———特征和特性的总和。需要就是产品满足客户的需要,即产品的适用性。特征特性的总和包括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经济性和环境适宜性等,它们一般是可以定量衡量的。

发动机的固有特性是指有形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功能,以及附加产品中所给顾客服务和利益方面的承诺。这是国家规定的,工厂必须无条件服从并满足部队的要求。质量与顾客的满意程度息息相关,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顾客满意度的高低,产品质量越好,顾客满意度就越高。质量工作必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工厂依赖于客户,顾客是员工的衣食父母。

既然要满足顾客要求,工厂就应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能力是指用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能力就是本领,本领就是能否真正把员工和设备以及工厂各种相互作用的要素用职责、权限有机地组织起来,并真正发挥其效能。

航空工业的兴衰史,就是一部质量史。同样,420厂处境如此困难,也正是由于电冰箱的质量低劣所致。所以对420厂来说,“质量”二字比任何字眼都更为重要。对于发动机来说,它的顾客是部队,它关系到国防、关系到国家安危,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切。从恢复生产一开始,我就反复告诫大家,务必把质量搞好,要像爱惜自己眼睛一样,爱惜发动机的质量。这是全员职工的首要责任。

我对待产品的质量问题时,经常都是亲力亲为的。生产进度问题多半是技术关键和质量所致。我到现场,自己能解决的当场就解决了,解决不了的,立即找专家解决,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质量问题。一次,得知一零件表面处理质量老是不合格,一周了都未能解决,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一天晚上,12点过了,我又来到了表面处理车间。师傅、技术员、值班主任看到厂长来了都围了上来,说他们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也都试过了,就是不合格。他们还问我该怎么办。毕竟我实实在在地搞了几十年航空发动机,尤其是这型发动机,从1963年开始接触,到现在快30年了,可以说,我都背得出它的主要零部件号,其结构、设计、工艺就更不用说了。我纳闷了,这道工序的工艺几十年没有变化,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就卡壳了呢。我感觉到,要么是这帮人在看你厂长是否有真本事,故意刁难你、捉弄你,要么就是这帮人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我沉着气,问道:“你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呀?”大家说:“我们都是老经验了,你还不相信吗?”我接着问道:“你们是不是把槽液的浓度搞错了?水多了就加面?面多了就加水?”大家齐声道:“哪能呢?”“你们把工艺规程拿来给我看看。”好不容易找到了,我打开规程问道:“你们是按这个配方配的槽液吗?各种元素比例都对吗?”这时候,没有一人吱声了,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我当场决定,所有槽液通通放掉,一律按工艺规程配置,第二天必须交出合格产品。问题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而从此也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怪现象了。

对待产品质量,我还有更绝的一招。工厂把产品质量的检验合格权交给了驻厂军代表。我认为,产品是给用户用的,合不合格,满不满意,应由他们说了算,这是天经地义的。当然标准不能变,也就是设计文件和设计图样不变。工厂有几十名空军、海军军代表,大校军衔就有十余名,他们均是内行和专家。我这样一做,他们的责任也大起来了。我从未与军代表去讨价还价处理质量问题,只要对方提出哪里质量不过关,工厂马上按照军方要求改进。目的就是一个,出厂的发动机不能有任何质量问题。我还定期请军代表讲近期应该注意的质量问题,时时给职工们敲警钟。军代表们在质量上也严格要求,从来不放过任何质量问题。

当然在对待产品质量问题上我还有不少招术,比如:一个人出现质量问题,整个班组就没有奖金,这是从制度上要求。一切按照技术标准、技术文件执行,谁也不能逾越,只能在此基础上干得更好,不能出现任何偏差。

最终确实见到了效果。我在任期间生产出厂的发动机中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或成批的质量问题,上级也从未派人来处理过任何质量问题。年年保质保量按时交付产品,大大地减少了各种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可谓受益匪浅。

空军对工厂产品的交付进度与产品质量极为关心,空军装备技术部田少奇将军经常来厂指导检查工厂,并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驻厂军代表室先后在总军代表王璋华、印群的领导下,全体官兵更是全力以赴与工厂一道保质、保量、保进度地完成任务。由于军代表对此有功,420厂的军代表几乎年年都被上级评为先进代表室。当时的总代表、副总代表都晋升为空军大区域订货局长或副局长,军代表调出当总代表的也不少。工厂与军方互相支持,真正使大家都受益了。

我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凭着非把420厂搞上去的决心和勇气,敢于碰硬、敢于直面问题和矛盾,最终使军品重新在420厂扎下了根,把军品这个根留住了。

恢复某型发动机的生产对420厂调整产品结构的大局来说只是一个过渡。毕竟这型发动机今后的需求量有限,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随着科技的进步退出市场,它只能保证420厂在近10年内有生产任务。要确保军品不断,在恢复军品生产的同年,“某型核心机”预研工作被提上了日程。1991年底,航空航天工业部召开了中等推重比发动机核心机预研工作会议。林部长强调:“加强核心机预研是中央军委决定的,是空军的迫切需要。核心机预研是关系到振兴航空发动机工业,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我们要发扬‘两弹精神’,争取早日研制出中推发动机。”

420厂参加了预研工作,承担了部分加工任务,其中包括压气机静子叶片及组件、前机匣、进气锥前段、进气锥后段、涡轮后机匣组合件、可调喷管等。

1992年8月底,在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我代表工厂向总部立下军令状,克服一切困难,保证在1992年10月15日前完成首批零部件交付任务。1992年正值工厂恢复军品生产,在时间紧、任务重、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组织工厂进行以军品和核心机为主要内容的大会战。全厂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紧密配合,艰苦奋战,终于在10月13日“核心机战役”首战告捷,创造了“核心机精神”。

1993年年底,全年生产经营结果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盈利。年底正好部党组几位成员来420厂检查工作,得知此情况当然感到高兴。由林宗棠部长召集,空军林虎副司令员、肖秧省长以及省市主要领导都一起来到工厂招待所的会议室,举行了隆重而又令人欢欣鼓舞的报捷大会。领导们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鞭策着420厂职工再接再厉去创造更大的辉煌。我看到的、想到的就是这一点,“胜不骄,败不馁”,成绩再大,也只能说明过去,美好的未来有待进一步努力。所以我与平常一样,没有过多的喜悦,有的只是继续加油,为420厂的将来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我终于累病了,眼睛出了问题,看东西变形了,连看别人的鼻子都是弯的。到省医院,说是眼底黄斑病变,是工作劳累所致。没有什么药物治疗,就是要好好休息,每天点几滴能量合剂。住院期间我还是经常瞒着医生,偷偷地跑回工厂,为这事主治医生都责怪过我好多次了,每次我都保证下不为例,但却一次一次地被查房的护士发现。到最后,医生护士都拿我没办法,只有默许了我的这种行为。我不允许别人去医院看我,以免耽误大家的时间。当然秘书和厂医院的医生除外。住了45天才把病情稳住,虽然出院了,但留下视力很低而不能恢复的后遗症。住院期间,朱育理总经理还派秘书专程来看我,这让我非常感动。

其实,我在任420厂厂长期间,还有莫文祥部长、何文治副部长、张洪飚副部长、袁立本、关敦主任以及经委的陈清泰副主任、计委的盛树仁副主任等对工厂和我都十分关心,并前来视察指导工作。姜燮生副部长、崔光炜副部长、王昂副部长多次听取我的工作汇报并作了不少指示。工厂和我是非常感激的。

在恢复军品及成批生产军品期间,在龚一纯副厂长领导下,生产指挥部汤天庄为首的强有力的组织与指挥;器材系统在资金非常有限条件下保质、保量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种材料及成附件;各分厂、车间领导精心组织并带领员工努力奋斗,这些我都铭记在心。最让我痛心的是负责组织恢复军品生产线,后又负责生产技术的缪总工程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这是我永远怀念着的。

在这几年工作中,420厂成功恢复了军品的生产,为研制核心机做出了贡献,重新取得了军方的信任,树立了无军不稳的思想,留住了军品的根。使得后面几届领导班子都坚持争取军品,并且还保留了干军品的人员和设备。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同时也取得了产品结构调整的第一步胜利,真正向“航空为本,军品第一,民品为主,走向世界”迈进了!

民贸齐抓力求发展

军品任务量有限,而某型发动机能够维系的时间也不长,420厂要生存和发展还必须从民品和外贸品入手。在“11·26”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产品结构调整的思路,并确定了产品调整的方向:(1)国家需要的军品;(2)创汇的外贸产品、三来加工品、FT8燃气轮机;(3)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工业民品;(4)适销对路的家电产品。

电冰箱作为420厂辉煌一时的支柱民品,从1988年起因门封条等质量事故后,就穷途末路了。但还必须花大把精力来维持它,一是无别的财源,工厂当时的状况根本不具备重新开发其他新品种的能力;二是停不起,厂内、厂外与之相关的事太多太复杂了。所以我想,只能把包袱当成财源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