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体经济角度看资源,人们总是更多地关注自身之外的自然物质。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资源,则是人气和人才。今天的高科技发展把世界推向了一个越来越人本的时代。最典型的莫过于IT产业带来的“软件”产业的发展,头脑资源使得任何资源都黯然失色。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人口众多一直被当成实体经济时代的劣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众多的人口,中国今天怕是没有令全世界垂涎三尺的市场优势。丰富多样的人类生活,构成了虚拟经济时代的新财富。
2. 国际贸易中信息流和物流的不对称
虚拟经济也使世界贸易发生了令人惊愕的变化。在虚拟经济时代,欠发达国家一方面把大量的优质商品运到发达国家,另一方面,还要用换来的外汇购买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券,结果是他们只得到了一定的心理满足而已。在国际贸易中,大量出现了“虚拟”换实物,这种使用价值和虚拟价值的不对称,反映在国际贸易上则是信息流和物流不对称。实际上西方强国更多的是用“虚拟”(信息流)换取了发展中国家的实物(物流),正是利用这样一种不对称,西方强国大获“四两拨千斤”之益。
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在股市、外汇等狭义虚拟经济领域的成功,显示出国际贸易中信息流和物流的不对称,那么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和走向世界市场,使得这种不对称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美国,它的文化产业不但立足于国内,而且辐射全世界。“访问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美国文化的影响都立即可见:美国的电影、电视、录像、大众音乐、书籍、报刊都无处不在。”美国其他产业出口会受到竞争挑战,“但是美国的文化出口却不是那么容易受到挑战,” “知识可以在国外复制,而文化不能,尽管文化界和思想界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但是麦当娜这样一位流行歌星的产品输出到全世界时,收入(或者至少其中的大部分)都回流到了美国(1992 年她的收入多达4000 万美元),其他国家可以获利的方式是购买对她歌曲的控制权。”[7]这一切都缘于好莱坞、迪斯尼这样的文化产业品牌,世界只有独一份。要换取欣赏美国好莱坞大片,发展中国家得拼命去生产更多的实物产品。
西方发达国家由虚拟价值换取使用价值,而造成国际贸易中信息流和物流的不对称,决不仅出现在金融产业和文化产业等方面,即使在最典型的传统的实体经济中,西方发达国家也通过价值创新而大行其道。如沃尔玛超市,它输入中国的只不过是一种管理观念和方法,就地取材地大赚其钱,又用所赚的钱变换成实物商品运回到西方的连锁商店去销售。麦当劳其实也是如此,一种成功的管理模式和范本,输入到中国,加盟者必须为获得加盟权买单付费,并且全世界的加盟者还乐此不疲。当发展中国家没有相应的其他虚拟价值输出到发达国家时,国际贸易中,信息流和物流总是不对称的,这正是虚拟经济时代又一个必须引起人们注意和认真把握的观念!
3. 国际金融中各国货币地位不对称
虚拟经济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而发展的,而为虚拟经济全球化发展打头阵的,无疑是货币的国际化。虚拟经济对全球经济、对国际金融秩序又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经济时代中,当一国的货币有着相对稳定的“黄金含量”,与他国货币又有一定的汇率,而且持有这种“通货”可以按照固定价格兑换为黄金的格局下,世界的货币是统一的。那个时候统一的基础则是黄金,实物的货币商品,实物的货币价值,仍旧是货币统一的强大基础。20世纪70年代国际货币危机(即美元不再能够按固定价格自由兑换黄金的危机,故又称为美元危机),摧毁了人类又一次统一货币的理想。既然难以形成统一的货币,那么能不能形成另一种合理的机制,即各国货币平等的机制呢?而这种理想的状态实际上也萌生了。
到了20世纪末欧元诞生之前,世界上的强势货币种类不断增多,结果使世界各种货币地位更趋向平等和对称。但是这种走向对称的平衡很快又被打破了。欧元的出现就是通货大战后打破平衡的显著标志,是虚拟经济时代金融变革的新现象,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金融创举。欧元这个货币集团为了稳定集团内的汇率,为了能够让欧元与其他国货币进行灵活浮动,结果凸显了世界各国货币的不对称。欧元的诞生,实际上扼杀了正在崛起的欧洲发达国家货币群,使得世界各国货币地位的不对称一下子加剧了。世界各国货币地位不对称,不会是一个短期现象,或许要贯穿虚拟经济时代始终。
4. 虚拟经济系数的不对称
在新经济时代,支撑经济体系的礁石是人们更难于把握的信心这样一种无形的、软的资源。财富的创造更加紧密地依靠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生活本身。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乐的所有事物,将不可避免地被附加上虚拟价值。哪一个国家实现这种附加的能力越强,哪一个国家就越能在世界上建立起强大的信心,并以此而成为胜利者。反之,必将被淘汰出局。哪一个国家能够用自己的技术和商品引领人们“看不见的心”,并从这样的贸易中获利,哪个国家就有可能成为强者,反之,也必将被淘汰出局。因此,新时代可持续的发展,一定是靠“信心”做成的血液不断输入的发展,一定是能引领“看不见的心”前进的发展。表现在经济结构上,发达国家,虚拟经济往往也是发达的,而且其份额占经济总量是高比例的,我们把这种情况定义为虚拟经济系数———即虚拟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如果一个国家经济总量是1,而虚拟经济占其中的70%,那么虚拟经济系数就是0.7。它和恩格尔系数呈反函数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学上可以用恩格尔系数越低,来描述一个国家越富有;也可以用虚拟经济系数越高,来描述一个国家越发达。
从宏观上来观察世界经济,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虚拟经济系数高低是不对称的。一般情况下,总是发达国家虚拟经济系数高,而发展中国家虚拟经济系数低。这样一种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系数高低不对称的现象,是我们进入虚拟经济时代的另一个特征。谁拥有更高的虚拟经济系数,实际上就意味着谁就拥有经济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5. 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区域地位的不对称
虚拟经济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把全世界整合在一个制度(心理)平台上(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且建立全新概念的经济中心(表现为信用和信心中心)。虚拟经济带来了一场世界范围的信心争夺战,它的实质仍然是财富的争夺。虚拟经济时代最大的经济危机,不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是信心不足和破灭带来的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使制度成为一种有竞争力的稀缺资源。信心是需要制度来维系的。制度从纯粹经济意义上来看,它指的是推动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那一种规则。这样一些规则,有的是政府通过法律规定予以确立,有的则完全是一种约定俗成,是一种人们共同的观念和习惯所确定。正是这些基本的制度框架,对虚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像最能承载人们生理需求的是物质一样,最能承载人们心理需求的正是各种各样的制度。经济全球化使虚拟经济迅速发展,而虚拟经济的长足发展又反过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基于全世界统一的信用制度。国际货币之所以有价值,并不是体现在它的面额上,而完全在于这种货币背后所支撑的东西———信用。信用成为比黄金更值钱的财富,积累信用就是积累财富。然而今天世界共同遵循的信用制度则是完全建立在西方价值观基础上的,它是维系西方成为世界中心,成为财富中心的基石。如果有一天动摇了以西方为中心的经济信用体系,那么与其说它是经济的巨变,真不如说它是国际政治的巨变更为贴切,因为这样一种变化,必然动摇西方价值观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信心地位。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四次浪潮》中指出:“地中海是过去的海洋,大西洋是现在的海洋,太平洋是未来的海洋”。[8]实际上,当托夫勒断言未来的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时,应该说阻止这个预言变为现实的战略计划早已在西方经济学精英和财富寡头的案头上蓄势以待。1997年,索罗斯麾下的“量子基金”首先在泰国对泰铢实行闪电袭击,紧接着,西方金融大军挥师杀向亚洲……。从那时到现在,大西洋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仍固若金汤。索罗斯的有力阻击,使太平洋成为世界的中心至少要推迟20~30年。
西方为什么要阻击太平洋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呢?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要维系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已经形成的区位优势不对称。恰恰是这样一种区位优势不对称,维系了西方价值观的摩天大厦不至于突然倒塌。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融产业、文化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必然使自己的国家和地区对欠发达的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构成明显的区位优势。这种区位优势的发展变化表明,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虚拟经济越是发展,则这种区位优势的不对称就越突出。这样一种特征,也是我们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
五、结束语
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来定位“新经济”,无疑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虚拟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进入21世纪以后,国人越来越多地感觉到,大量涌入国门的不再是物质产品,而是文化和服务。当韩国LG的电器不再为国人所关注时,韩剧却牵动亿万国人的心,形成一股韩流。当韩国制片商大赚其钱时,人们突然发现,韩剧所传播的不正是中华的儒家传统文化吗?它之所以那么深入人心,不正是说明中华大地正萌动着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渴望吗?可惜的是,亿万人的这种心理需求却被韩国人给把握住了,并创造了远远超过LG电器的影响和财富。可见,建立在心理需求基础上的广义虚拟经济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狂飙。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虚拟经济时代,中国仍然处于不对称的世界中弱势一方,而这种局面不迅速改变,我们要在2020年以前的历史机遇期内真正抓住机遇就会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新经济定位决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观点是与非的探索,更是一个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道路,推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创新,拓展财富空间的重要实践。而这是我们今天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
注 释
[1]. 此文原载《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2期。
[2]. 秦言:《知识经济时代》,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3].秦言: 《知识经济时代》, 天津人民出版杜1998年版, 第3页。
[4]. 秦言: 《知识经济时代》, 天津人民出版杜1998年版, 第3页。
[5]. 德鲁克著,冯举,刘世庆译:《变化的世界经济》,载(经济体制改革) , 1986年第1~2期。
[6]. 张晓晶:《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7]. 石小玉,涂勤主编.《美国经济实力分析》,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273页。
[8]. 阿尔温·托夫勒:《第四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版。
参考文献
[1]晓林,秀生. 看不见的心———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2]钱金,莫博涅. 蓝海战略[M]. 商务印书馆,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