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向宇宙进发
17559800000023

第23章 新的征程(3)

ITER装置要把氘、氚组成的等离子体加热到1亿摄氏度以上,并将它们约束在837米 3的环流器中,同时产生50万千瓦的核聚变功率,使持续时间达到500秒。如果实验获得成功,将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上获得大规模持续的受控核聚变能源。在ITER实验计划基础上,人类力争在21世纪中叶实现首座商业化核聚变反应堆投入商业运营。

在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的同时,利用航天技术实现到月球上开采氦-3,这无疑是一项明智的举措。一方面可以加快人类掌握核聚变技术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带动航天技术的进步,为未来核聚变带来巨大的能源支持,同时也扩展了人类在太空中的活动区域。两者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未来也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核聚变电站,这为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持,将月球建成人类第二个家园,到月球上定居不再是梦想。

全新的开始

明确思想

从人类的长远发展考虑,这无疑在任何时期都是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在探索宇宙奥秘上,人类共同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在解决人类文明利用能源上,我们实施了ITER计划。虽然合作只是刚刚起步,但这些反映了人类对科学的共同认识,对宇宙的共同认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一个共同认识。开展国际间、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这充分说明人类文明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面对未知世界所隐藏的规律,我们经历过千百次的摸索和尝试,领悟到真理前会有很多挫折,也会从中得出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从而逐渐掌握认识事物的规律。

人类最终会掌握这种规律——对科学和宇宙的认识存在的自身规律。掌握这种规律,可以让我们有意识的预见未知的事物和理论,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理解和领悟其中更多的道理。达到这种效果所需掌握的精髓在于宇宙是一个整体,无论人类实施任何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其实都是对宇宙更进一步的认识,必将促进我们对未知事物的了解。

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领域了解宇宙。我们在这个领域所收获的认识成果,也可以在其他任何领域产生促进作用。无论人类在哪个领域探索,都会对其他领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要把不同领域的科学理论联系起来,获得科学认识的灵感,或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联系从根本上说明,所有的一切科学理论,都是来源于宇宙及其自身科学规律的描述,体现着对宇宙每一个侧面的特点,所以人类社会才能够产生种类繁多的科学。

共同的事业

航天是人类探索宇宙最直接的领域,发展航天技术有助于人类开发宇宙资源,给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支持。只有以此为出发点,不断提高生产力和完善技术,才能给航天事业的继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后续力量。

人类应该重新思索和制订航天发展的路线。2011年对于航天事业来说有太多的变化:国际空间站竣工,美国的航天飞机也就此退役,俄罗斯开始全面接管国际空间站的日常维护和人员、物资的运输工作,这标志着美国引领载人航天时代的结束。中国的“天宫”1号、“神舟”8号、“神舟”9号的精彩演绎,似乎又给我们带来新的憧憬,这预示着太空中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座新的“城市”投入使用。

国际空间站在2011年刚刚全面竣工,但是和其最初制订的退役时间只剩不到5个年头。当初谁也没有想过今天情景,航天计划的制订相比于计划后续更改的差别,难以让人预料。这有可能是最开始我们制订航天计划时没有作太多充分的考虑所造成的,但是现在我们不忍心让国际空间站过早退役。

考虑到国际空间站具备的技术条件,2010年3月11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在日本东京召开国际空间站合作事宜,通过回顾国际空间站的运行情况认定,国际空间站服役到2020年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人类刚刚依依不舍地告别航天飞机,如果在此之后第四个年头,人类又将告别国际空间站,这着实令我们很是伤感,太空也会很寂寞,所以国际间合作确保了国际空间站使用寿命的延长。

如果国际空间站工作到2020年,那个时候人类的航天技术可能会有一个明显的发展,会有更多国家的宇宙飞船加入到载人航天的队伍中;一些私营太空公司独自开发的或者是和政府部门合作研发的航天器将在太空中出现;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空间站将会形成规模,成为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人类在轨运行最大的航天器。

不过在2015年之前,这些似乎都不太可能实现,俄罗斯的“罗斯”号载人飞船,也许最早会在2015年之后进行测试,美国的缩减版“猎户座”号宇宙飞船,最早要等到2016年实现首飞。中国的空间站也要等到2017年甚至2018年左右才能建立,因为只有那时候中国的大型运载火箭和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技术才能够达到成熟的程度,才可以将组成空间站的大质量部件送入太空。为了能让人类的载人航天事业得到传承,不至于因国际空间站提早退役,使太空成为中国孤独展示的舞台,国际空间站寿命的延长势在必行。

然而国际空间站在2015~2020年这5年的服役期里,可能不会为人类直接作出太大贡献。由于国际空间站的规模和功能已定,即使以后对其进行改造和升级,也不可能让国际空间站与现在既定目标相比有多大提升。况且人类目前还没有制订相关的升级计划,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维持。但至少还可以保持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不会断档,除了继续开展太空试验外,还可以有助于人类未来的航天发展。美国、俄罗斯的新一代宇宙飞船,私营太空企业开发的载人、货运航天器和其他太空试验设备都可以利用国际空间站这个平台开展一些技术性的验证,使之尽快达到成熟。

这些验证活动却不能与中国开展的载人航天工程第三阶段任务进行交融,因为中国政府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合作计划,中国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空间站。中国也很清楚开展国际合作的利与弊。虽然合作可以快速获得他国的技术支持,但同时也意味着自己的成果也必须同他人分享。面临重大决策时,所有合作成员必须共同协商,只有决定满足所有成员的要求,才可生效。如遇到分歧多少会做出一些让步,而不能完全由自己决定。更重要的是当合作成员中出现技术和资金上的困难或者是发生了意外事故,最终会影响到的是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这已经有无可争辩的事实:“哥伦比亚”号的失事,美国航天飞机暂停飞行,使国际空间站建设计划被推迟,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实验舱不能如期实现交付。所以为了不被束缚其手脚,中国走独立自主的航天发展道路目前是最适合本国国情的模式。

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实施已经表明,人类共同探索宇宙,发展航天技术的时代已经来临。人类逐渐意识到了空间站在未来太空探索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近地轨道应该时刻具有这么一个庞大人造天体,来满足在未来进军太空作为基地的需要。虽然国际空间站使用服役时间有限,但人类还是希望它能在太空停留更长一段时间,以便能为近地轨道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2020年有可能不是国际空间站最后的期限,根据美国太空网站和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电视频道的消息,有关国家正在寻求将国际空间站寿命延长至2028年。NASA和国际空间站有关技术团队正在进行评估,探讨继续使用国际空间站到2028年的可能性。如果计划最终可行,那么与国际空间站最初的退役年限(2015年)相比,整整延长了13年。

无论人们如何延长国际空间站的寿命,由于受时代技术条件限制终究不能永久运行。况且在国际空间站计划初期直到竣工之后,人类还没有明确在太空建立一座长期甚至是永久性的活动平台,对于未来人类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更没有开展与这种太空活动平台相关的技术研究。无论对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如何改进与升级,都不能使其有质的飞跃。所以人类应该利用国际空间站现有的技术和基础,建造新一代具有长期在轨停留的太空活动平台,这个新一代太空活动平台除了规模和功能超越现有国际空间站外,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具有可扩展性,能够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一座永久性的太空平台。

在新计划实施之前,人类应先以国际空间站为现有的平台开展技术性验证,以人类未来航天探索50年至100年为一个长期阶段,以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为目标,制定促进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同探索宇宙结合的科学发展路线。新型太空平台应该以满足上述要求来设计其功能和结构,并且研制与其配套的交通运输设施以及交通工具,完善以太空平台为核心的航天技术研制和生产体系。到了国际空间站最终退役的时候,新型太空平台应该至少有了一个雏形,我们就可以继续壮大在太空中的活动能力与范围。

到了21世纪30年代,人类有可能具备登陆月球的技术和实力,对太空平台进行改进,使其具备太空中转站的功能,以中转方式飞赴月球,那么探索和开发月球资源将会有很大的便利。

对于新太空平台的建造者,从目前的情况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具备独立实施的能力。作为具有航天技术和实力的头号国家美国,航天飞机的退役使它已经不具备昔日的优势,在国际空间站与航天飞机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已经让美国很难独立实施庞大的工程,“星座”计划的半途中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而俄罗斯航天技术虽然有独立完善的体系,但受其国内政治和军事方面体系的约束,民用航天事业始终不能充分得到独立的发展。欧洲、中国和日本方面虽然具有强劲的发展活力,但是它们与美、俄在技术水平上还有一段差距。所以不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欧洲和其他国家,都有各自的不足,如果开展合作,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相互弥补。而且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上,各国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合作经验,以此为契机开展新一轮的合作,有很大的可行性。

每个国家都有着各自的利益,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有不同的矛盾,但是探索太空却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宇宙间的资源属于人类共同的财富,虽然有时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考虑而在政治上存在分歧,但人类的未来却只有一个。

在科学逐渐进步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利益,也就有更多的合作机会,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人类基因组、大型强子对撞机、国际空间站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装置都是多个国家联合实施,代表着整个人类最高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科学探索工程,正在日渐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它会带动所有人享受着最新的科技成果,体验着科学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未来,人类必将实施更多的庞大的技术实践工程,人类即将进入大规模技术合作的时代,这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里程碑标志。

祝愿

地球就像一个摇篮,人类在这个摇篮里已经孕育了几千年的时间,现在已经从一个当初一无所知的婴儿成长为充满好奇心的少年,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不能只生活在这个摇篮里,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有走出这个摇篮进入外面的世界去探寻我们想知道的奥秘,我们才能用知识的力量去筑造人类文明坚实而宏伟的大厦。航天技术的突破可以让人类的梦想从地球摇篮中起飞,带到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去实现。宇宙是我们真正向往的地方,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这也是人类开展航天技术最虔诚的理想。一切都会有希望,在2028年国际空间站退役的时候,我们会在这条道路上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它会指导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航天时代,开始真正地进入宇宙!

让我们从新的起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