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这一目标后,技术难题接踵而至。如何尽快拿出以发动机整机仿真为重点的仿真系统,成为研究工作的关键。刘大响院士及时提出可以借鉴发动机行业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制的发展过程,从国际合作入手,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起点和研制水平,也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在该项技术领域尽快取得突破。在刘院士的全力支持和亲自带领下,仿真中心的对俄合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系统CANSS1.X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消化吸收对俄合作取得的技术基础上,刘院士坚持自主创新,他认真按照仿真中心所承担的科研任务要求,以整机多维气动热力仿真、叶轮机部件全三维气动仿真和涡轮部件气—固—热耦合仿真为重点,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课题,实现了整机一/二维气动热力性能稳态及过渡态仿真、带处理机匣的压气机内部流动的高保真气动仿真、多级涡轮全三维非定常气动仿真、带内部冷却的涡轮叶片气—固—热耦合仿真、考虑进气畸变条件下的风扇全环非定常数值仿真、压气机叶片气—固耦合仿真、带声衬的风扇/压气机进气道三维高精度气动声学仿真、叶盘结构振动应力数值仿真等,为进一步开展航空发动机主要部件的非定常、高保真、多学科综合仿真奠定了技术基础。
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为全行业提供服务
仿真中心的定位和职能是为全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在仿真技术对外合作过程中,无论是出国去俄罗斯执行合同,还是在北京与俄罗斯专家进行交流,刘院士都安排中航一、二集团各研究院所的有关兼职人员与北航的专职人员一起工作,并将接受的俄罗斯软件和文档等技术资料及时分发到各研究院所,以便于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应用验证和评估,从而实现了仿真技术成果的行业内共享,避免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验证的脱节,对于仿真技术自身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刘院士还积极组织仿真中心及国内相关研究单位,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仿真软件和资源的基础上,与专业从事软件系统开发的商业公司合作,完成了我国第一代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系统(CANSS1.X)所依托的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平台(ChinaAero-engineNumericalSimulationSystemFramework,CANSSF)的开发。
CANSS1.X系统完成开发后,已经逐步在624所等航空发动机主机研究院所得到推广应用。利用该系统,完成了现役及在研的6型发动机整机(包括涡扇、核心机、单轴涡喷、双轴涡喷、涡轴等)及24个部件(包括风扇/增压级、多级轴流压气机、轴流/离心组合压气机、直流/回流/折流/加力燃烧室、单/多级冷却涡轮等)的仿真计算和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设计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涡轮部件二、三维仿真值与设计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3%,压缩部件二、三维仿真值与设计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6%,发动机整机二维(S2)仿真值与设计值的相对误差在0.73%~2.8%之间,发动机一维整机相对误差为1.03%~3.08%,基本满足了工程应用的要求。
在刘院士的领导下,在“十五”期间的短短4年间,仿真中心在CANSS1.X系统开发、应用、验证及相关技术研究中,完成了相关研究报告和技术文件312份、折合A4计10185页;完成了软件开发32项,其中27项为源代码模块,总计源代码2227700余条;申请受理软件著作知识产权保护4项;申报国防科技进步奖一项。从而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CANSS1.X取得初步应用验证和成功推广使用后,刘院士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十一五”“十二五”以至2020年、2030年的仿真技术的发展远景。为了彻底扭转我国航空发动机落后的被动局面,根治飞机“心脏病”问题,实现从“传统设计”到“预测设计”的革命性转变,刘院士已经开始筹划制订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技术新的发展规划,仿真中心也必将伴随着我国航空动力技术的发展而成长壮大。
决策支持立新功
———刘大响院士在中航工业科技委
中航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
2000年9月,63岁的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总工程师刘大响院士从四川调到北京,担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后中航一、二集团合并,转任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进入决策支持系统,分管发动机专业的咨询参谋工作。当时,他还是航空工业科技委委员,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及航空动力专业组组长,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委员,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副主任。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委员。这使他广泛接触到中央领导机关和更多专业领域,从而开展了更多的工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在首都北京、在中航工业科技委,是刘大响院士职业生涯中继606所、624所之后的第三个重要阶段,也是站位更高、贡献更大的一个重要时期。10年来,刘院士在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研究、三大航空发动机研究计划论证、发动机型号研制、航空工业发展和国计民生各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参谋,成效卓著,为加速航空动力的振兴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再立新功!
精心谋划,持续开展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是统帅全局、着眼长远的纲领,指导规划计划的制订和科研、生产、建设,对整个动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发动机发展战略研究是科技委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刘大响院士亲自主持、持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早在1986—1988年,航空工业部科技委第一次组织2000年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时任624所总师的刘大响是2000年航空动力发展战略研究的负责人之一。
1997—2004年,大响院士为组长连续主持了2020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研究。这次研究分四个阶段:(1)1997年4月—1999年4月,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发动机局和总装备部军用常规动力专业组有关专家联合组成研究组,开展完成了《2020年中国航空动力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2)1999年,刘大响院士申报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课题,有12名院士和18名专家参加,在“香山科学会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速发展我国航空动力的建议”,上报中央。(3)2000年5月—2001年12月,国防科工委下达的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完成《加快我国航空动力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主报告和三个预研计划论证报告。(4)2003年3月—2004年底,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组织开展2020年航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完成了2020年航空动力发展战略及其深化研究。
2007—2010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组织开展2030年航空科技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研究,总装备部组织开展2030年前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刘大响院士作为航空动力组组长,分别主持完成了两个部门布置的2030年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研究。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分别写出一个总报告和十几个分报告。
上述2000、2020、2030年三轮发展战略研究,在国内外环境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航空动力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实施方案和技术途径以及政策措施建议等,制定了行动纲领,绘制了发展蓝图,对航空动力的预先研究、型号研制、试验能力建设都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航空动力的发展,基本上都是按上述战略研究的思路和规划进行的。而作为航空动力研究组组长,刘大响院士精心谋划,集中专家群体智慧,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重视基础,大力推进预研工作
刘大响院士早年参加型号设计,后来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预研工作,深知技术基础的重要性。对“四个一代”的战略思想和“振兴航空,动力先行,预研更要先行”的方针衷心拥护、大力宣传、身体力行。
20世纪70年代,大响同志参加了三代发动机预研计划的论证;80年代后期,在航空航天工业部发动机总公司领导下,他在主持三代发动机预研的同时,又主持了四代发动机预研计划的论证;1990—2000年,在他主持下四代发动机的预研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他又马不停蹄组织论证提出了三大新的发动机研究计划,即:航空推进技术验证计划、民用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计划和未来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计划。2000—2010年,在中央和国家各级机关的领导、支持下,这三大预研计划先后立项实施,有的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必将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刘院士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重大贡献。
胸怀蓝天,重点工程建言献策
刘院士心系动力、航空报国,对飞机、发动机重点型号工程积极建言献策,提供技术咨询,为领导、为一线当好技术参谋,发挥了有力的决策支持作用。
发展大型飞机是全国人民热切期盼的大事。2004年3月—2007年3月,刘院士作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就大飞机工程问题,先后提交了三个建议和一个议案,约有几十位人大代表或常委参与了共同署名。作为论证委员会成员之一,他还多次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工作,就大型飞机及其发动机研制方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关于干线客机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先装国外的后换国产的、先搞验证机后上原型机的两步走发展思路,得到大家的认同和采纳。
对于“太行”“昆仑”等重点发动机型号,他热情关注、大力支持;对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的发展,他始终多方呼吁、积极促进;在航空推进技术验证计划中,他结合设计体系的建立和验证,提前安排了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技术研究工作,为后来国家立项研制型号起了关键性作用;他还组织9位院士和9位专家成立R0110重型燃机技术顾问组,为该项国家863重大专项工程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对研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政议政,热心关注国计民生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刘院士牢记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和义务,积极主动参政议政,除航空工业的问题外,有关国计民生的一些重大事项,他都热情关注、积极参与。例如: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中国航空学会决定开展大力发展航空应急救援能力的咨询研究。作为学会副理事长和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刘院士担任该项课题负责人,牵头组织有关院士、专家积极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2009年4月,由27位院士共同署名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航空应急救援服务体系”的建议,并呼吁逐步开放低空空域、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对此,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做出重要批示,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其中多项建议已经得到落实,有的正在逐步落实中。
2006年4月,刘院士收到420厂老厂长枉云汉同志和40多位退休职工的两封来信,反映中央所属国有军工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养老金过低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解决不当,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损于党和国家的威信。于是,他以个人名义,给王兆国副委员长写了一封信,建议国家给与关注和解决。中央领导对此问题十分重视,做出了重要批示,有关部门及时进行了研究处理,经国务院批准,劳动部和财政部下发了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此外,根据有关方面的反映和自己的调查研究,刘院士还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例如:建议将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升为国家战略;建议国家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提出要高度重视跨国公司战略并购我国龙头企业问题;呼吁充分发挥三线军工企业的作用;参与京沪高速铁路的调研和论证;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议和实践等,都得到国家的重视和采纳,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科技帅才,动力专家优秀代表
回顾10年来大响同志在中航工业科技委的工作,可以看出:刘大响院士航空报国、心系动力,赤诚执着、废寝忘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深入调查研究,全面科学论证,四处奔走呼吁,多方建言献策,付出了大量心血,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出了突出贡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航空工业、航空动力的发展立了新功!他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专家的优秀代表,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科技帅才!
大响院士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