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大响自传
17559400000050

第50章 感悟人生(3)

我于1989年第一次访问苏联以来,与苏联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开展了许多项科技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双方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对世界航空动力技术的进步也做出了积极贡献,真正实现了互利双赢。

近四分之一世纪的紧密合作,我与CIAM的斯基宾院长、法沃尔斯基院士、巴尔菲诺夫副院长和姆尼拉卡扬教授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是中俄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一个缩影。2010年是CIAM建院80周年,应斯基宾院长的热情邀请,我与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马锋副院长一行5人办好了一切手续,准备前去莫斯科参加学术交流会,并出席庆典。但临行之前因身体不适,在医生劝阻下未能成行,使双方都感到十分遗憾。

在此之前,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斯基宾院长等致函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对双方20多年合作进行了回顾,给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对双方卓有成效合作的肯定,也是对本人的一种莫大的鼓励和鞭策。现抄录如下:

1990年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政府[1]的决议,中俄两国专家开始在工业界开展科技合作,其中包括在航空领域开展合作。中国专家与俄罗斯航空发动机领域专家的首次会面讨论的是有关发动机试验的问题。当时,中方打算在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CIAM)的试车台上试验中国研制的发动机。由此开始了CIAM与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GTE)和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SAERI)长达20多年的愉快合作。

在90年代初,CIAM与GTE签署了首批合作合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幸结识了GTE的总工程师刘大响先生。1993年,由于中俄双方发动机公司的合作富有成效,决定成立俄中合资“京科”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该公司一直积极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成立该公司的倡导者之一,就是刘大响先生。

在我们结识刘大响先生的20年间,我们共同举行了很多谈判。尽管谈判非常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牵涉到会谈双方的各种利益关系,但无论是技术会谈,还是商务谈判都非常顺利。正是从这些会谈中,我们看到了刘大响院士对待航空发动机预研和研制问题的具体观点和决定。

在与刘大响院士交往与会谈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善于倾听合作者对技术问题的见解,深刻理解他们对技术问题的处理意见。必要时,他会很平和但很明确地提出自己实质性的意见。刘大响的谈判才华,使他总能达到预期的谈判目标,即开展中方必需的研究项目和真正能够获得的效益与成果。

刘大响院士非常具有远见卓识,他能够高瞻远瞩地预见到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预测未来5~10年后要达到的目标,并能够为实现这些目标指引方向,他具有一个科学家和设计家独一无二的优秀品质。

刘大响院士对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工作及其重要性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只有对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设计工作进行不断的修正,才有可能研制出高性能的部件(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等)。只有在高性能部件的基础上,才能研制出具有竞争力的先进航空发动机。

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高水平的人才。为此,必须建设一支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在20年时间里,刘大响院士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家。他与这些专家一起为中国设计、建造了中国首个高空试车台,与CIAM联合设计了新型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部件,并完成了加工和试验研究。2005年底,又与CIAM联合设计并完成加工的航空发动机核心机———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热端发动机核心部件,且已在高空台上完成了试车。

尽管工作任务繁重,刘大响院士仍投入很大精力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他编著出版的专题学术论文超过上百篇。由于他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对俄技术合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俄罗斯科学院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这在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荣誉。

近些年来,CIAM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合作进入了重要的阶段。中俄两国专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研制出具有竞争力的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CIAM专家与刘大响院士率领的代表团就该项目的合作举行了技术谈判并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在合作的第一阶段,拟定了发动机总体设计方案,并且设计、制造、试验和调试了发动机的部件试验件,包括大尺寸的风扇模型,全尺寸的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高、低压涡轮。在获取试验件的全部真实试验特性后,再开始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民用涡扇发动机的工程设计工作。

采用这种工作思路研制出的发动机,通过对部件进行优化设计,以及采用新材料和新的工艺方法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与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通过中俄合作,刘大响院士为加强和发展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衷心希望,将来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刘大响院士开展长久的合作,合作范围包括航空发动机各个领域,从航空发动机部件的数学模型到确定发动机及部件的性能,以及研发关键部件的新技术。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与刘大响院士的交往都非常愉快,每一次与他交往都使我们受益匪浅,都使我们双方达到互利共赢,都使我们感到双方共同的进步。

斯基宾V.A.

法沃尔斯基O.N.

巴尔菲诺夫G.B.

姆拉查卡扬IU.C.

2010年10月18日于莫斯科

严文锦同志是湖北随州人,现年86岁。1948年春参军,1949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汉独立六团宣传队副队长。参加解放襄樊、沙宜、大西南等战役。立大功两次,三等功两次。60年代初任606所党委宣传科科长、一室书记、政治部副主任。80年代初任黎明公司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十一大代表,“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副研究员,1990年春离休。

常宏同志是606所党委原副书记,他与严文锦是606所有名的两位“笔杆子”,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得知我要写回忆录,非常热心地帮我回忆在606所的许多想不起来的事情,并看了我写的“回忆录”初稿,提了许多宝贵的修改建议。他们的热情使我十分感动。严文锦同志还赠诗一首,并用“人民之子”给我以鼓励,令我感到无上的荣光。现抄录如下:

人民之子刘大响

严文锦

2010年12月16日

人杰地灵属湘江,人民之子刘大响。

传统家教似雨露,北航名师育成长。

沈城八年夯基础,恩师吴老[2]有良方。

攻坚必备愚公志[3],航空强国树理想。

铸就一身牛品德,松岭卅载精耕忙。

群策群力人心齐,排难解惑共思量。

建成亚洲第一台,为国争气又争光。

高推预研核心机[4],临界转速[5]畸变场。

攀登险峰靠真功,聪明睿智加胆量。

探索动力发展路,人称大响响当当。

不用扬鞭自奋蹄

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但现在身体状况还好,还能发挥一点余热,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看到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真希望自己能再年轻一点,能在一线继续工作下去。但时间老人是公平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自己的精力、体力都不可能再与青年人相比、再与当年的自己相比。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国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骨干已经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正在施展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演出一幕幕更加灿烂辉煌、更加威武雄壮的戏剧来。他们是更有才华、更有能力和更有创新力的新一代。我为他们感到高兴,为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感到自豪。

2003年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邀我做了一次演讲,在这次题为《飞翔的动力》的演讲结束时,我讲了这样一段话:

纵观航空发展的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发动机在飞机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推动飞机快速发展的原动力。过去100年航空动力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推动了航空技术的发展,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未来的100年,随着新的理论、方法持续发展和应用,21世纪的航空动力技术必将加速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希望在未来的100年中,中国能够对世界航空动力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得在70岁生日时,我曾写了一首《七十抒怀———自勉》的七言诗,现抄录如下:

七十抒怀

自勉

2007年10月16日

人生七十古来稀,现今上寿[6]不出奇。

万里征途积跬步,学无止境苦攀登。

一生成长党指引,知恩图报中国心[7]。

老牛自知使命重,不用扬鞭自奋蹄。

这就是我的心声,发自肺腑的心声!

我坚信,献身于航空动力事业的一代又一代中国航空人,一定会抓住机遇,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迎接不管来自何方的严峻挑战,继续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理念,发扬“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精神,促进我国航空动力又好又快地发展,用健康强劲的“中国心”装备国产的军民用飞机,跻身于世界航空动力强国之林,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