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中心思想是在领导意图要求和占有材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它既包含着对意图的理解过程,又包含着对占有材料的理性概括过程,是在理解意图前提下对材料的概括。拟稿人如果欠缺实际工作经验,各种知识相对贫乏,思维粗泛,往往将认识活动停留在事物外在形式或事物与事物的外在联系上,泛泛地想象,无法探究事物内部潜在的规律。因而在立意的过程中,须摒弃传统拟稿中的立意方法,合理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分析领导意图,以确立一个比较好的中心思想。在确立了中心思想后,就需要在拟稿的过程中突出和深化中心思想。拟稿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材料内容的堆积与罗列。
怎样才能拟写出有新意的文稿?这需要在平时拟稿时就要注意用新的眼光、新的观念来审视一切,分析一切,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见解进行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在不断反思中,强化突出中心思想、丰富文稿内容。
例如,拟写一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文稿,为突出中心思想,可以选择几个与主题相近的素材,如:奉献精神、团结友爱、文明行为等优秀文化,对中心思想进行层层渲染、加强;也可以选择一些与主题相反的素材,如:因循守旧、自私自利,自由散漫等不良文化,对主题进行反衬、烘托,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在立论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对构成某种事物的各个分支进行考察,逐层分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事物进行研究,来确立一个新颖的论点;或者从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出发,通过联想、想象、对比等手法来确定一个更高的论点,使文稿血肉丰盈,生动形象。
四、筛选材料中的思维运用
材料是确立文稿主旨,形成观点的基础。拟稿材料,就是用来表现中心思想的客观事实,是形成文稿的“血肉”和依据。
丰富的材料是拟稿选材的基础。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材料都有使用价值。平时所积累的各种材料常常精粗并存,真伪混杂,良莠皆储。拟稿不可能不加选择地把占有材料全部拟写进文稿中,必须进行严格的选择。
拟稿材料选择,就是对占有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和筛选,看这些材料到底可以说明什么样的问题?表明什么观点?表现怎样的情感等,选择出最有价值、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
一般来说,公文中心思想和标题确定后,拟稿人就会在中心思想的激发下联想起种种材料。这就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鉴别保留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主要的材料,去除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次要的材料。再对所选取的材料再加工,再提炼,使其更真实、更典型、更切题,保留最有代表性的、最富有特征性的、最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成分,从而使文稿内容呈现出强烈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在拟稿实践中,常常感到掌握的论据材料不仅有限,而且陈旧。拟稿困难重重,力不从心,这是对材料缺乏敏锐鉴别思维能力的表现。因此,要善于鉴别材料的新旧,要善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阐释问题,把旧材料、死材料变成新材料、活材料。例如,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大到企业重大决策,小到职工福利改善等事例,拟稿人都要及时抓住,以材料为论据,公文就有说服力、吸引力。
信息是创造的源泉。信息畅通、情报敏捷,是获取典型材料,确保拟稿成功的关键。我们既要扩大拟稿的信息源,扩大知识领域和拟稿视野,又要扩大获取拟稿素材和方法的渠道。要经常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领导讲话提供的各种新的信息,使其成为拟稿的“新鲜血液”。
五、谋篇布局中的思维运用
谋篇布局就是安排结构,具体说就是按照中心思想把材料组织起来,有条有理地贯穿全文,从而形成整篇文稿。结构是文稿内容的构成形态,是拟稿思维的具体表现。文稿的结构组织是否严密,表明了拟稿人对所表达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看法和态度。
文稿不会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规律性,自然而然就有条理性。文稿的条理性,必须通过拟稿人的正确思维来获取。拟稿人通常在模糊状态下,通过对中心思想的理解趋势,来把握整篇文稿的总体结构走向。若未能对中心思想进行认真的逻辑分析,只能凭直觉判断,作出潜在的、经验性的总体走向把握。
实际上,拟稿过程中难以完全进行逻辑把握,即便是有逻辑把握,也无法排斥具有模糊性特征的直觉介入。直觉思维是拟稿思维场输出思维的重要形式,必然与感觉、知觉、表象、情感、体验、理解等心理因素密切联系,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瞬间判断、理解、交融和领悟。在这种拟稿思维场背景下的直觉心态,又必然会具有一种氛围式思维惯性或形成一种总体趋向性推力。比如,拟稿人通过对标题的直觉,不但为全篇文稿奠定了一种思路氛围,而且,这种氛围所形成的基调、心态及惯性,从总体上把握和影响着文稿结构的整体和谐发展。
因此,要想使文稿有序化,就得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选择合理的角度或着眼点,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方法,将模糊的整体分解为几个部分。只有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才能认清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类别,才能对各种材料进行归类和综合,合理地安排好文稿的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使整个文稿言之有序,顺理成章。
六、表述和修改中的思维运用
公文拟稿表述,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包括公式、图表、数据等)将所考虑的内容进行充分、完整、贴切表达主题的思维活动过程,是拟稿人运用和驾驭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拟稿思维的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过程中,主要是不出声的自言自语的“内部语言”。其特点是只用片言只语体现思维过程,是一种自我理解、自我思考的过程。
思维最主要的表述形式,是词和词组构成载体的语言文字概念。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基于语言的概念,语言文字在很大程度上从多方面影响并制约思维。
所以,拟稿思维的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形式的时候,语言对思维起着检验、过滤的作用。思维在语言的作用下,把原先模糊的杂乱概念变得清晰和有条理性,从而实现语言文字表述最佳形式。
思维的目的在于寻求与拟稿内容相适应的语言文字表达形式。当这种形式一旦确定之后,这一形式便又反作用于思维,要求思维内容能够符合其形式的要求。例如,通知、决定、报告等文种体裁,因其各自形式不同,对思维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一旦选定“通知”这一文种形式,思维的内容就必然受到“通知”体例、语言、结构等规范的制约。在这一阶段,思维只有在“通知”这一形式的作用下,对思维内容进行反复改造,才能达到思维内容与“通知”形式的有机统一,完成“通知”构思。
思维具有“简洁、浓缩”的内部语言特征,思维肤浅,就会导致语言文字表述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在拟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都有可能存在着某些问题或不尽完美的地方,所以,文稿需要修改加工。这是对已有思维结果的反思过程。通过反思,对原先的思维主题、思维材料、思维提纲、思维结果重新进行检验,对思维不周密、不准确、不完美的地方进行充实、加工、升华,使文稿更加缜密和完善,从而流畅地表达文稿主题。
第四节 拟稿思维能力培养
拟稿思维方式的运用涉及领会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的许多方面。拟稿思维能力是公文拟稿系统思维的基础,培养思维能力目的在于扩展感知范围,提高思维方式技能,使拟稿人能够更加全面地综合地看待问题,使思考能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思维,从而进入自如的拟稿境地。
一、领会思维能力培养
领会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命题领会和指示领会能力。命题领会思维能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概念性命题。概念性命题又分为单义性和多义性两种形式。单义性概念命题,如《关于开展重点型号五保劳动竞赛的通知》、《关于表彰创建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通报》等类概念明确的命题,只需要对“五保劳动竞赛”和“创建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命题概念作出理性思维,就可以把握领导意图。多义性概念命题,如《关于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的报告》,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精神”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针对会议内容要求逐条进行理性思维,就能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
另一种是交拟性命题。从领导交拟命题的语言结构来看,有主谓结构的命题,如《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等文稿;有并列结构的命题,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季度总结与二季度工作安排》等文稿;也有偏正结构的命题,如《实施“一体两翼”的体会》等文稿;有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的命题,如《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等文稿。对这些命题,要从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上作出理性的分析,看它们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内在关系。对于一些经验性和议论性文稿的命题,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分析命题的内涵,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找出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关系。
其次,领会指示,主要是指领会领导对文稿的具体要求,包括对象、结构、观点、时限等。听清楚领导指示是拟稿思维的前提,尽量把领导的指示全部记下来,认真归纳、梳理和阅读,把不清楚的问题逐项列出,敢于向领导当面提问。由于敬畏领导,一般拟稿人不敢向领导提问,这是拟稿困难的主要原因。只有提问,才能领会领导指示,才能拓展自己想象力和联想力的空间,使领导指示内容在头脑中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产生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体验和领悟领导指示的内涵。
领会领导指示能力培养是公文拟稿的一个基本功,在理解领导指示中,不少拟稿人不会把握指示要点,而是机械地、僵化地理解。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认真体会领导指示的弦外之音,合理补充、发挥和丰富指示内容,就能准确地把握领导指示,顺利完成构思。
二、拟题思维能力培养
拟题思维能力主要是概括能力和直觉能力的思维培养。培养概括能力的关键是深刻理解领导意图,读懂相关文件材料,通过深究细研,概括出领导意图和相关文件材料最主要的内容和要求。
“一事一文”的公文拟稿易被理解,但对容量较大的公文拟稿来说,则需要认真与领导探讨并阅研文件材料,抓准问题,概括要点,在有针对性的分析中,把握住问题的实质,然后有条理地概括出题目。
分析必须遵循具体性、全面性、本质性的辨证思维原则,从中心思想出发,选择合理的和新颖的概括角度,准确地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在概括的基础上,寻求恰当的语言形式拟出标题。标题可以从中心思想出发,只概括内容范围和特点,或专指某一题材范围。如《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质量的通知》、《关于数字化在飞机设计中应用情况的报告》等等。
直觉能力主要是要注意积累拟题方法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以“决定”文种为例,如法规性决定:《关于加强重点飞机型号研制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院务公开的意见》等,直接点出决策者的正面主张和看法。如重大事项决定:《关于实行中层干部聘任制的决定》;表彰决定,《关于表彰重点项目研制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等。
掌握了决定文种标题的这些知识和方法后,就会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各种决定文种标题的基本模式,这样,在选择标题时就会凭借直觉而发生知识的迁移,较快地拟制出标题。
三、立意思维能力培养
拟稿立意思维能力,主要是指拟稿人如何在领导意图要求下,把所掌握的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达到认识正确,思想明确、集中而富有新意。
培养拟稿立意思维能力,首先,要树立准确的拟稿观念。思维最大的错误就是易遵循已形成的想法,这也是智力陷阱最常见的毛病之一,尤其资深拟稿人往往更容易犯这种毛病。公文拟稿活动没有个人行为,只有以领导为代表的集体意志,因此,拟稿人应树立以领导意图为出发点的拟稿思维观念。
拟稿的根本出发点和内涵表明,行文是有组织的、有目的公务活动,是在领导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过程中,按一定的方式进行的公务活动。换句话说,拟稿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何谓好文稿?领导认可就是好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