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17558900000002

第2章 序

一部沉甸甸的《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它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史共同组成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中国航空工业历史长卷,引领人们以百年视角鸟瞰中国航空工业自清末以来的历史,感悟几代航空人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的情怀。

编写《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的设想最初是我提出来的。中国是世界航空工业先驱国家之一,起步很早,颇有建树,并为世界航空工业早期发展做出了贡献。那个时代的一批仁人志士,为在中国建立一个强大的航空工业,矢志不渝、前赴后继。特别是在中华民族饱受外敌入侵的年代,中国仍然坚持研制、生产飞机,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遗憾的是,由于战争频仍、政权更迭、资料散失等原因,导致许多国人对于这段往事无从了解。作为他们的继任者,我们有责任亲手拂去历史的尘埃,使前人的功绩不被埋没。

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从来不割断历史。“今天”之所以胜于“昨天”,皆因“今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中国航空工业百年史,是一个螺旋上升、接力奋斗的过程。近代中国航空工业所建立的技术基础固然薄弱,但对新中国航空工业还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敏锐地看到飞机在军事领域的作用,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培养了一大批航空人才,努力提高国民航空情怀等,这些宝贵遗产至今仍然使我们充分受益。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做的更多的是政治史。近代工业史等专业史在我国始终是一个相对空白的研究门类。从这个角度讲,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应该能够为填补这个空白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一部《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以丰富的史实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工业门类或体系在中国艰难发展、艰苦探索的历程。我们从中也不难发现,尽管中国起步很早,从孙中山到蒋介石,无不高度重视航空工业,但从1909年到1949年的40年时间里,中国航空工业体系始终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历史告诫我们,国力羸弱、政治腐败,没有强大的人民政权、综合国力和工业基础做支撑,不可能有真正的航空工业。

在当今中国,由于种种原因,近代航空工业的资料非常少,也很零散。作者利用自己的多年积累,将掌握的史料整理成书,使我们有机会第一次系统了解中国近代航空工业的基本面貌,实属不易。

历史不是后人写给祖先的赞美诗,更不是太平盛世的装饰物。历史是构成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更汇聚了民族的智慧与经验。回眸中国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的航空百年奋斗,心中充满激荡。在山河破碎的年代,“航空救国”口号无疑是航空先驱们救国之志的凝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航空报国”则成为50万航空人报国之情的积淀和升华。今天的航空工业,正处在历史上难得的上升发展阶段,更加激励我们倍加珍惜历史赋予的机遇,以“志在冲天”的豪情,去书写新的历史。

201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