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东线序曲
17558000000039

第39章 建设和谐集团(3)

第三个小点,要坚持一个指导思想———科学的发展观。这是咱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指导思想。请大家一定要注意,是科学发展观。这个科学发展观是胡总书记提出来的。过去咱们说科学发展观,嘴上说,实际做得不太好。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GDP发展观,追求的是GDP,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统计的数字都是虚假的。另外,你到乡下去走一走,到基层去走一走,情况完全不是那么一码事。我是农村出来的,我每次回家都要流眼泪,回去一次,身上所有的钞票都要掏光了,你不忍心啊!人家穷得一塌糊涂。你还跟人家说你这好那好。所以,这一届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的发展观”,不追求简单的速度。现在,也不再提“减员增效”了。咱们三线企业把人往哪里放?他还在我们这个团队里面。减了员,怎么增效?那不是3个人的饭,给了1个人吃吗。所以,那是假的。所以,现在这个科学发展观提出来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和谐。所以,这是非常合乎民意,得民心的。但是,这种和谐不是穷和谐,咱们都提到了不要穷和谐,要富和谐啊!当然,穷和谐不行,至少,利益得和谐。利益和谐靠什么?靠发展。没有发展,你不可能实现利益的和谐。现在,咱们有差距、有差别、有差异,缩小这个差别、差异、差距靠什么?靠发展来解决。不能靠计划,靠调配,靠强制,必须靠发展来解决。014中心和202厂合并,收入差异很大,靠什么解决?李红旗书记很高明,靠发展。发展上去了,大家口袋里钱就多了,矛盾就解决了。你不靠发展,缸里面就这么点水,你淘来淘去?就这么块蛋糕,你切来切去,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你解决不了。发展是基础,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的。这次集团先进性教育,我们就有个共识———说一千,道一万,我们集团必须发展,我们必须把任务完成。所以,这个思想,我就在会上讲这个东西。就是这个目标,包括“三个大体相当”也说了。刘高倬总经理说:“行!你这个可以!”

第四小点,要坚持一个方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发展人。

第五个小点,要把握一个目标,或者说叫愿景。什么目标呢?就是我们集团的目标,就是我们企业的目标。比如说,李红旗书记说的,把本单位建成“国际一流的导弹研究院”,集团是“跻身世界航空强者之林”,2010年要跻身世界500强。你要有这个目标。在2010年“跻身世界航空强者之林”,这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在近期,提出来一个目标,比如说,提出来一个“三个大体相当”,这是目标的分解,最终目标是“跻身世界航空强者之林”。我看成飞公司的材料,它今年是50个亿,若干年后达到100个亿,这也是它的目标。大家都有不同的指标、目标,但它的最终目标是建成“中国一流的歼击机基地”,“中国一流的试飞研究院”,“世界一流的试飞机构”。这个目标是大集团的总体目标之下的整体定位。没有目标,努力什么?怎么去引导员工往前走?有这么一个目标,就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了。目标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明确地提出来。所以,有的同志给我提出来,除了大集团的目标,我企业能不能提自己的目标啊?我说,你为什么不能提呀?你是在大集团这个大目标的总体框架下,你自己单位的具体目标,你得自己去提,大胆地提。用这个目标去团结你的员工。没有这个,肯定不行。

第六小点,要始终盯住一个主线———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双赢,很多同志发言里都提出来了要双赢。企业发展了,员工自己个人的价值也实现了。要不断地照着这个主线推进。

第二,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企业和谐的生态系统。

良好的、充满活力的、和谐的企业生态系统,应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软系统,第二部分是硬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和谐的统一。上午李红旗书记说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是硬环境、硬系统。这个我不再说了,李红旗书记已经说得很到位了。陈书记也说过,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我都赞成他们的观点。你得要给人家提供工作的环境,工作环境很好,也能实现自身价值。生活环境很好,社会环境也处理得很好,跟邻里关系、地方关系、用户的关系、政府的关系,等等,处理得都好。生活条件好,教育条件好,家庭也好,身体也好。这是硬环境,这是硬的。

然后,再说说软的。软的有这么3个方面。一个是舆论氛围。这个舆论氛围很重要。今天上午,有几位宣传部长就说了,就得造舆论。文化先行,也是造舆论。有的同志说,是一个“四个尊重”的舆论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是“四个尊重”的舆论氛围。有的同志说,是“共同的理念和共同的目标”的舆论氛围。还有,“公正的评价氛围”,平等的尊严,在这个氛围当中,大家都能感到一种平等的尊严,得到的评价是公正的。这个舆论是很厉害的,舆论是会杀人的。前几天有一个消息,就是昨天陈教授说的,就是孩子没考好,就跳楼了,它就是舆论的压力啊!良好的、以人为本的舆论氛围,就可以让人释放压力,使职工得到一种认同感,他觉得我是主人翁,得到认同、得到光荣,有光荣感、认同感。李红旗书记说了,他们的工作服,他们的院服,大家愿意穿出去。穿出去,他就感到光荣,整个洛阳地区就给他创造了这么一个舆论氛围,包括618所。618所的员工到隔壁去买东西,就别想讨价还价,人家就给你高价。高价我也愿意,为什么?这体现了他的价值。这种光荣,这种认同,是很重要的,这是软的,不是靠硬的。这是第一个氛围。

第二个,学习的氛围。今年初,国内有两家网站,联合搞了一次“2004年职场满意度调查”。这个调查里面有一个数字特别有意思,它说“你在职业生涯路上,最让你满意的是什么?”结果,有30%多人回答了“学习了新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技能上了一层楼,学习到了新的知识。一个和谐的团队,必须注重对成员的培养,学习的氛围非常浓。现在,我们集团提出来建设学习型组织绝对是一大进步。去年,我们在沈飞公司开了一个学习型组织经验交流会。这个会上,大家形成了共识。就是,现代的竞争靠什么?靠学习。学习型组织是当今管理理论的两大理论之一,一个是流程再造,一个是学习型组织,叫作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这方面有许多理论,这方面我们集团抓得非常紧。包括党校的学习,成飞公司、黎明公司还自己办直属班,培养干部。咱们014中心又搞了一个中国一航洛阳地区的培训基地,为什么要用这块牌子?是看重了学习的重要性,把小浪底度假村变成了培训基地。李红旗书记说了,到2007年,所有的干部都要拿到绿带,六西格玛的绿带。没有拿到绿带,就不要当干部。咱们这个六西格玛培训,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一航搞得是最好的。这是GE公司评价的。各个单位都是这样,在职研究生班、博士点等,学习氛围非常浓。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学习有什么好的结果呢?第一,让职工有一种责任感。第二,让职工有一种成就感,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使企业和个人的价值都得到了实现。价值得到了实现,就有了成就感。得到了绿带、博士证,就有了责任感、光荣感、成就感。建设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班组。今年年底,我们要在黎明公司开一个学习型先进班组命名大会。前不久,我们已经在成飞公司以政治部的名义命名了3个班组,郭维林班组,黎明公司的;鲁宏勋班组,空导院的;张林班组,成飞公司的。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就是要创造学习的氛围。我们要和国防邮电工会联合命名表彰郭维林班组、鲁宏勋班组。这两个班组可了不得。郭维林班组十几个人里面就有11个人拿到了市里面的技师!焊接比赛,前三名他们全囊括了。空导院鲁宏勋班组,在全国数控铣比赛,拿了1个第一名,拿了1个第三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学习,提升了自己,他就有责任感,那他完成任务绝对是第一流的。有成就感,一说到我是鲁宏勋班组、郭维林班组的,就感到骄傲啊!黎明公司组织劳模出国,刘高倬总经理从昆明基地回来,下了飞机,连行李都不取,赶到总部和他们合影,这种成就感,是用金钱买不来的。这就是学习带来的效果。郭维林是个技校毕业生,鲁宏勋也是技校毕业生。现在鲁宏勋编程那是一把手啊!和老外可以用外语交谈,这都是靠学习。空空导弹研究院派鲁宏勋几次出国去学习。我觉得这个学习的氛围,是创造和谐团队非常关键的一条,也是软系统之一。第三个氛围是情感氛围,是情感。是不是关爱员工?是不是体现了一种亲情?就是陈书记说的情感细化,以情感管理,以情感凝聚员工,以情感凝聚人心,以情感激发人气,感动人,凝聚人心,塑造人品,启迪人智,挖掘人力。让员工在你这个团队里面,就好像到了家一样,得到的是关爱,得到的是温暖。他有一种暖和感,有一种归属感。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如果没有一种归属感,感到飘忽不定,像给老外打工一样的,钱拿得不少,但心里不踏实。为什么?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他有各种需要啊!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感情的需要,是一种亲情的需要。这个,我说句难听的,北京包括咱们集团总部,和企业比起来就差一大截子。企业自成体系,富有亲情,富有感情,这种氛围,绝对比总部强。总部一下班,各奔东西。我现在这个邻居是什么人,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住了十七八年了。上班我就走了,看不到人,有时候回来,楼梯上碰到他抱个狗,我就不好意思跟他打招呼。到现在不知道是什么人。这个就不行。咱们企业里面就不一样了。你看咱们的100厂,你走进100厂,就感到这是一个家啊!我记得很清楚,前几天我去了。职工提的合理化建议,就那么个小事,他们就把这个文章做得很足,让你感觉到,这确确实实是个家的氛围,感到关爱。有人给你评价你这个建议是不是可行,然后专门有人给你落实,有人给你评定,给你奖励。就这么点小事,就让你体会到家的氛围。所以,陈书记说了,要导入家文化。离开这种情感的氛围,构造和谐的团队,是不现实的。所以,靠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还要靠学习环境、舆论氛围、评价氛围。

第三,必须要依法、民主地治理企业,保证和谐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