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东线序曲
17558000000021

第21章 大漠采风

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就开飞了

夏日的戈壁,6点08分,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戈壁看日出,这是在某基地参试的全体航空人十分得意的一件事。试飞院副总师袁慧馨说,在戈壁看日出,那简直是一种享受。每天,当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我们就迎着朝阳开飞了。一轮红日从战鹰的肚皮底下,在两侧机轮之间升起,这种美景在黄山看不到,在海疆看不到,只有在大漠,只有那些比太阳起得更早的参试队员们才能看得到。

基地的东边是方圆数百千米的巴丹吉林沙漠,西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夏天,一到下午就刮起了戈壁风,沙尘漫天飞扬。为了抓紧晴天好试飞,参试队员们早上4点半起床,5点进场,6点10分开飞。为了组织好大强度试飞,试飞院第一批参试队伍4月15日就转场出发了。3月底结婚的马争胜,还来不及休婚假,打点好行装就出发了;金刚建小孩出生才7天,告别妻儿也来了,独立中队51名员工整建制地全上了基地,其中有9名是新婚的年轻人。为了试飞,他们把爱托付给电信局,每个月电话费就花上200多元,有爱心的人才会爱事业、爱试飞。全体机务人员从4月15日到达某基地,直到7月31日,还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基地跑道已经服役44年了,有很多破损,为了确保试飞安全,机务人员给跑道的每一块水泥地编上号,记录好破损情况,白天巡查,晚上抢修,民航的大飞机每降落一次,机务人员就要将4000多米的跑道巡查一遍,将碎石及水泥块清扫干净。中午,骄阳似火,停机坪的地面温度有时高达50多摄氏度,但机务人员仍然顶着烈日维护飞机,排除故障,确保每一个起落都高质量地完成。7月3日,某型号新机向军委首长做了汇报表演,首长高兴地说:“新机表演我看了两次,这次是水平最高的一次。”

大漠作证这支队伍真棒

在基地现场办公会上,刘高倬总经理对参试单位的领导提出:抓好重点型号定型试飞,这是最大的政治,没有什么比之更重要的了。各单位要精兵强将上一线,要打破常规,用全新的思维,团结一致,竭尽全力做好重点型号试飞工作。

强将挂帅,试飞院派出了260多人的队伍,由一名总师、两名副总师带队来到基地,院长沙长安每个月都到基地住上三五天现场办公;成飞公司总经理杨廷阔多次到基地为参试队员鼓劲;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建立了现场总师值班制度,618所、606所也都派出了副总师、副所长坐镇服务。试飞院还派出陕西省十大优秀党务工业者之一的何海担任现场指挥部总支书记,建立了党团工会组织,把思想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沈飞公司党委书记罗阳、空空导弹院党委书记李红旗,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现场,试飞院党委书记于以贵、成飞公司党委书记张才华、611所党委副书记邴振英在中秋节前后带着文艺小分队到现场向最可爱的队伍慰问。

是的,大漠作证,我们的队伍最可爱。成飞公司从事型号的全套人马来到基地,住在农家小饭店,条件虽然艰苦,风沙大,气候干燥,但是没有一个人说生活不好,大家以苦为乐,和飞机结下了很深的感情;飞的起落越多,心里越高兴。62岁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彭家护副总师,装着心脏起博器,谢绝大家的劝阻,坚持到基地,他说:“一生能搞这么一个型号,也是我们的心愿,我们不能让空军还飞歼6,搞出我们自己的新一代飞机对航空是个贡献。”他介绍说,我们的参试人员都是经过总师审查批准的,都是专业骨干、主任工程师,是来参加接力赛,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把西线试飞作为所有工作中的主旋律,高唱主旋律,这是全体参试人员的共识。在基地,不分沈阳、西安、成都、洛阳,跨型号的专家队伍在这里共同战斗,资源共享,经验互通,不分你我,集中智慧,一个大锅里吃饭,一条跑道上流汗。强化整体观念,全力支持现场,所有保障单位都派出最得力的技术人员现场服务;在基地,各单位参试的装备都是最好的,车辆也是最好的,就连炊事员也是最棒的,大家只有一个目标:拼命也要拿下重点型号。

一定要拿下来这是最大的政治

8月28日,刘高倬总经理在某基地试飞指挥部现场会上指出:“完成某重点型号新机定型试飞,这是最后的斗争,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这是没有商量的,一定要拿下来,这是最大的政治。”他还风趣地对在现场会上的老同志说:“对我们老同志来说,这也是最后的斗争,一定要成功。”是啊,我们实现了飞机首飞,通过了设计鉴定,但是如果不通过定型试飞,新机不能定型,我们就不能将祖国需要的产品交付部队。这最后一仗,关系到祖国的安全,也关系到我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对于在航空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的老航空人来说,这更是最后的斗争,人生短暂,一名科技人员,一辈子难得遇上几个型号,一个型号从立项,到批量生产,前后历时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为了这最后的斗争,70多岁高龄的某型号总师宋文骢,早上5点多就来到起飞线上,来到他亲自主持设计的新机旁,看着战鹰升空。60多岁的试飞院总师周自全,带着全体参试人员,从4月份进场,一头扎下来,就把全部心血倾注到试飞工作上。他是现场总指挥,从试飞转场到大强度试飞,从科研试飞组织管理,场务保障条件到环境、交通、通信、人员吃住等事宜,都一一精心安排。累病了,牙痛得睡不着觉,吃不成东西,照样工作在第一线指挥。成飞公司副总师许德,爱人生病,他顾不上照顾,带着队伍来到试飞现场,保驾护航。有一次当飞机滑向跑道,他从监视屏上发现数据有异,当即终止升空,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事故。航空产品部部长晏翔,别看是个老同志,比年轻人干得更欢,每个月她都要来基地一次,现场办公,协调处理试飞中的难题。601所69岁的潘凌阁和62岁的杨凤田总师,队员们称他们是老马拉车自奋蹄,每次进现场带两样东西,一袋资料,一袋药,吃一把药上阵地,和年轻人一样摸爬滚打。空导院63岁的金先仲和65岁的朱国祥两位老专家,为了型号靶试,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上阵地了,这次5月份进基地,一呆又是100多天。当第五发一举击落靶机,取得五发五中的成果时,金总没有像年轻人那样跳起来欢呼,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心坦然了。3年多来,为了某空空导弹的成功,空导院的人,不仅辛苦,更多的是心苦,压力大。凡在基地参训的人都已忘却自我地工作,发射前的几秒钟,每个人都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心跳加速到几乎难以控制的地步。当欢庆胜利的时候,《航空人之歌》在基地响起,“高举航空报国的旗帜,播种追求第一的希望,我们满怀豪情奔向未来,我们团结奋斗创造辉煌”。

(2002年9月25日草于某基地10月15刊于《中国航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