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31日
不出国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奇妙。第一次到欧洲,第一站到慕尼黑,坐车在城里城外转了一天半,倒也看到了一些稀奇的事,值得琢磨。
一奇:找不到警察的城市。
慕尼黑是德国的第三大城市,人口据说有160多万人。我们到慕尼黑的当天,正好是著名的慕尼黑啤酒节开幕的日子,世界各地的游人都慕名而来,城区的饭店据说几个月前就已经订光了,我们的住处安排在郊外70多千米的一个小镇上。游人如此之多,照我们北京的办法,加强警力是必不可少的措施。然而让人奇怪的是,我们早上进城,晚上出城,经过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和城区街道,穿过无数的交叉路口,遇到数不尽的红绿灯,竟然看不到一个警察,也看不到一个交警岗亭。这对于我们整天生活在警察保护之下的北京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按照人口与汽车的比例,慕尼黑的汽车拥有量绝对要高过北京,慕尼黑的街道也绝对没有北京的宽广,但看不到警察的慕尼黑绝对看不到北京二、三环塞车的奇观。从一个留学德国的中国人口中得知:德国的交通管理靠的是电子警察,靠的是交通规章和国民自觉的交通意识。我们看到慕尼黑虽然道路不宽,交叉纵横非常复杂,但路上的标识非常清楚,什么车走什么路,什么地方该停,什么地方要并线,提前就标识清楚,司机只要照标识行车,就绝对没事。行人按标识走路,也绝对安全。在欧洲,闯红灯是绝对禁止的,司机违章了,电子警察第二天就给你寄来了罚单,两周之内,你没有按规定去交罚款,第二张罚单又寄来了,而且罚款增加了一倍,但是,不管怎么罚,警察一般情况下不和你见面。如果行人闯红灯,撞死了自己担责,反过来还得赔偿汽车损伤的费用。醒目的标识和严密的管理,靠的是国民素质来保证,在德国,国民遵守交通规章的意识几乎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不管在城区还是在乡村,只要是红灯,不管前后左右有没有车,司机绝对将车停在停车线内,行人也绝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给我们开车的司机每次转弯前,都要看看左右,在确信自己的车不会影响别人行驶时才转弯。
二奇:看不到警卫的市政厅。
慕尼黑市政厅处于市中心的玛琳广场,是一座教堂式的建筑,古罗马的雕塑,使市政厅成为市中心的艺术殿堂,比起旁边那座慕尼黑的象征———双球教堂来说,更为人瞩目。
游人如织,进进出出市政厅,有的拍照留影,有的在广场上喝酒聊天,然而奇怪的是市政厅竟然没有一个警卫。慕尼黑市在德国的地位,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天津市。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市政厅的大门,只见里面是一个小广场,摆着几十张桌子,上百张椅子,数十位游客正在阳光下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拍照和欣赏市政厅的古罗马建筑艺术。沿着大门两边的楼梯,游人可随意地上到各个楼层观光。我和几个同事上到四楼,来回转悠,也无人过问。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几年前我到某省一个城市出差,顺道去拜访在那里当市长的一个熟人,门卫盘查了半天,弄清了是从北京来的才让我进了办公大楼,上到二楼却是一道铁门,一位女秘书模样的小姐,又查问了一遍,然后电话落实,核对了我的真实身份后才打开铁门让我进去。我问那位父母官,为什么把自己锁在铁门内,他回答:没办法,一天到晚找的人不断……这位市长大人,如果到慕尼黑市政大厅来参观,不知他有何感想。民主这个词,只有离老百姓更近一些,才更有意义。没有警卫的市政厅,就够我们的政府官员们深思和学一阵子的了。
三奇:看不到保安的酒店。
在我们中国,不要说一个偌大的北京城,就连偏远省份的一个小县城,凡是像点模样的宾馆,或者是什么单位的培训中心,门口总少不了保安,而且都是经过专门培训,拿到了上岗证手持电棒的专业人员,威严的服装一穿,自然增添了一份宾馆神秘的气氛。当然往好处想,也增添了一份住客的安全感。然而,在慕尼黑,当然,不仅在慕尼黑,在后来我们考察欧洲的10多天时间里,不管是住三星级的百年老店,还是住五星级的王子饭店,进出都看不见保安一手拿着电棒一手为你开门。从我们内心来说,初次出洋差,总还是觉得有保安比没有保安强,有保安在门口一站,心里似乎更踏实一些。虽然我们不是阔佬,但口袋里多少还掐着几张按规定、按指标、按比例兑换的美元,要是有个闪失,那连饭票也没有了。在慕尼黑转了两天,又在德国其他几个城市的饭店里住了几天后,我们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当我们国内把防盗门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如日中天地发展时,当我们的同胞把铁栏杆安装到三楼和四楼,把本来不大的住宅变成美丽的牢房时,西欧国家的防盗门技术肯定远远地落后我们了。因为,在德国,包括后来路过的几个小国家,如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摩纳哥,不论是酒店,还是大商场,都看不到保安,我想他们也一定有保安,只不过没有出现在客人面前。不论是城市居民住宅,还是乡村别墅,看不到铁栏杆和防盗门。特别是在荷兰,居民住宅临街一面,都是一式的落地大玻璃窗,他们把制作铁栏杆的钢铁换成了透明的大玻璃,无遮无掩地把主人家中的豪华,包括主人的活动都展示在路人的眼前。当荷兰的国民把注意力都放在展示自己住宅的个性特色,并已形成一道风景线时,假如在玻璃窗前站上两名保安,那不就大煞风景了吗?!
在曾经挑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各地充当宪兵警察的德国,今天所到之处看不到警察、看不到警卫,也看不到保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主的进步,但愿这种进步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平和安宁。
(本文刊于2001年2月《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