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同林鸟
17553400000043

第43章 陈吉星来了(5)

“你记住我的话,不要迷恋于‘交易话语’的策略阴谋,最重要的是你不要把自己的心陷进去。我不排除这种身居要职的男人,真的有那种就是赏识你、愿意给你各种机会,并不贪图任何回报,特别是声色回报的男人。但是,这种男人若真是这样看你,必不会说这样的话。说这种话的人,已经习惯了这种交易——因为你不做,在这个行业里,必然有别的一些女孩儿会用这种交易去获得资源——他们也娴熟地能够使用这种交易话语。一旦这种交易话语不能在你身上奏效,他们必然会转移到别的对象上继续实验,并且操纵着游戏。你要识别这种交易策略,并且保护自己并且能够获得应该有的尊重——我只有一句话,用职业的心态游走于冰与火之间。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不能陷进去,分不清南北。”

“我当然明白这点。”她很斩钉截铁地说,但过一会儿犹犹豫豫地说,“但是,你知道的,我喜欢很多东西,但是,他都不可能陪我去;而,别的,别的某个男人,确确实实知道我喜欢这些东西,并且可以陪我。这样下去……”

她没有说完,我已经猜到了某些东西:一个跟职业工作有关的人,但又是那种她以为可以在心灵上交流的人:“别的我没有什么好建议给你的,我只是希望你能够分清楚‘职业心态’和‘心灵交融’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就算你因为心灵交融而跟某个或许会利于你职业发展的人走得很近,最终你也会发现,要么是你们的关系会发生质变,要么是你们的工作关系而发生质变。而且,在心灵交融和过日子里如何选择,是你自己要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她又沉默了很久,才说:“我一直在想你曾经说过的金字塔原理。要想维持夫妻俩过日子的平衡,一定要有另外两个平衡边出现,一条边是你独立的工作,另一条边是让自己可以纾解压力的心灵出口。缺失一条边,所有的压力,就会向另外两条边流动。当我禁锢自己的心灵出口——试着与那种能够与我讨论梦想、发展事业的人保持距离时——我过日子的这一条边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我低下头去喝茶。没再说话。

当我再抬起头来时,她已经恢复了以前一脸的明媚与轻松:“跟你聊了以后,我大概已经拿定了主意,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选择了。只是,有时候我会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自己的心总是需要依靠别人?为什么一个人的心灵不能做到‘自给自足’?——这其实也是我一直拒绝走出那一步的重要原因。你说那第二种男人真的能给我心灵慰藉吗?他们真的有能力给予你自己心灵的依靠吗?真的能让你漂泊无依的心停泊靠岸吗?每个人都有自己软弱无力、急需依靠的时候,男人更是,只不过在那个时候、那个地点,他就比你高那么一点点,比你心更沉稳一点点,所以他能够把肩膀借给你靠一靠,所以能把心借给你泊一下船。但实际上,他自己也有一大堆的麻烦事,理不清剪不断的大难题——他们也急需人扶一把。去靠下一刻就需要人来扶一把的男人,你靠得住吗?比如你,”她顿了一下,似乎觉着拿我来作例子不太合适,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哪里还收得回来。“比如你,在今天这个话题帮我解开了麻绳,但是,你自己不也还有一堆乱麻吗?你不也要考虑如何才能履行自己的责任吗?你不也在寻找帮你向上走的扶手吗?……所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自己的心不可以自给自足?自己给自己安慰,自己给自己依靠?”

我笑了笑,有些苦,也有些酷:“能做到心灵的自给自足谈何容易。那非得经过那三个层面不可:第一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还是古人说得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不会去经沧海的!”她很坚决地说,但在我听起来,很脆薄。纸一捅就破。

“多少人都知道山最后还是山,但还是要飞蛾扑火一样地经过那个过程。”我意味深长地说,“也是,不曾经沧海,哪里能知道难为水?”

婚姻结果:谁在阻止我们继续相爱

“如果墙壁里面已经裂开了缝,表面还依然如故。你说该怎么办?”

“顺其自然。”

“两个相亲相爱最后却走不到一起的人,”我沉吟道,“就算没有能力给对方幸福,也要尽力减轻给对方带来的痛苦。”

“你知道吗?你以前从来不跟我谈你的梦想的。当你现在跟我谈你想要什么样的未来,两个人应该如何一起奋斗时,我真的感觉压力好大好大。”

他这样说。

她一脸的苦笑。

“如果墙壁里面已经裂开了缝,表面还依然如故。你说该怎么办?”

“顺其自然。”我告诫她,“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的距离缩得越来越短,那道裂缝也就自然弥合了。也许距离越来越大,不但墙里裂开了缝,墙面也现出了裂痕,那我也以为,让它自然裂开,也总比你人为地去撕裂,给两个人带来的伤痛要小。”

“两个相亲相爱最后却走不到一起的人,”我沉吟道,“就算没有能力给对方幸福,也要尽力减轻给对方带来的痛苦。如果你真的在意对方,这之前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缩短距离的选择,而不是相反。”

“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努力,那又怎么办?另外一个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她看起来很迷茫,就像《同林鸟》中的郑佩儿当初的迷茫一样。

在小说中,郑佩儿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强烈的打击和伤心,让她心乱如麻,从未有过地渴望着新的情感安抚。郑佩儿和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男人、同学千叶的丈夫发生了纠葛,但这个男人却因为经济问题,很快就远走他乡。陈轩在和其他女人纠缠的同时,陷入了一场经济骗局,人财俱损。两个几乎同时受伤的人,转过身来,竟发现能互相舔噬伤口的,唯有彼此。他们无限感慨,痛心无比地拥抱在了一起。经历过风雨的两个人,在背叛和温存中,渐渐衡量出了自己可以承担的幸福。陈轩意识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郑佩儿意识到了爱情并不是一场比赛。当彼此产生了谅解和沟通的愿望时,他们开始向着各自曾经希望的对方的样子在改变了。重新回到家庭的两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这份并不稳定的感情。陈轩做生意后,再次失败,郑佩儿怀孕后失去了工作。无奈和妥协的琐碎困境中,他们学会了直面和坚强。随着孩子的一声啼哭,标志这一对年轻人走过了婚姻中最艰难的磨合期。

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三十几的岁婚姻危机中,我们还在继续努力:维系,或者放弃。所有的人,都希望对方能爱自己,但怎么爱才叫爱,如何爱,我们似乎都不很清楚。只是我们渐渐总会知道,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一个外壳——无论《新结婚时代》,还是《马文的战争》——真正震撼人心的,是我们对阻挡爱情的巨大力量的反抗。

为什么明明这么相爱,会遇到那么大的阻力,到最后还是分开?婚姻、爱情和家庭,说到底,都是一场“爱的战争”:面对阻碍我们相爱的“爱的最大阻力”,我们为“爱”而战斗。

只是,到底是什么阻挡着我们爱与被爱?金钱,文化,还是我们自己?

假若金钱、身份和社会地位等可以解决一切爱与被爱的条件,那么,从《牵手》、《新结婚时代》、《双面胶》、《蜗居》、《马文的战争》,我们为什么会越来越惶惑于在不确定的时代里内心所承受的爱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假若“文化”是我们最大的爱情阻力,就像《新结婚时代》一样,价值观的差距,把我们再次分开,为何我们还要深陷奔奔族(为事业奔波,为爱情奔波,为高不可攀的房价奔波)、干物女与剩女“爱情不可靠,女人要靠自己”等“爱与被爱”的惶惑与挣扎?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遇到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在日益独立化的社会里,我们除了自己,为何还需要对另外一个陌生人不离不弃、生死不渝?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小说和生活都正在试图探索我们想知道的结果:所有的故事都是“随着孩子的一声啼哭”来化解一切婚姻、爱情和家庭的危机。并不只是小说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做的:很多正在面临“婚恋潮”并试图“拯救爱”的70后男女,向对方提出的最后一个挽救方案仍然是:亲爱的,让我们生一个孩子吧。

对,还是错?幸,抑或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