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治术
17552500000001

第1章 威望(1)

官员是治理者,治民理政,除了依靠权力、法律、制度等要素外,还必须具备个人威望。没有威望,或者威望不够,便不能服众,领导力和执行力就要打折扣,工作、政绩、前途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树立并提升个人威望呢?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可视为建立威望的具体努力方向,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六个途径,即德、恩、功、言、能、力。

(一)德

要义

人生存于社会,就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官员整天与人和事打交道,社会性更强。个人需要处理的关系主要是四个方面:与他人的关系,与群体的关系,与工作的关系,与物质的关系。人们处理这些关系,总是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由此表现出个人品德。品德好,各种关系的处理才能好,威望也就随之走高。

故事

以德报怨

春秋时期,北方的边民经常袭扰中原,周王室已经衰落,无法承担起领导各诸侯国保卫中原的重任。

齐桓公接过这个使命,准备讨伐北方的山戎族和孤竹国。桓公担心自己力量不足,派使者到鲁国求援。鲁国君主召集群臣商量,大家一致认为,齐军转战数千里,孤军深入险地,凶多吉少,别指望回来了,鲁国不能当殉葬品;但又不好公然回绝,因为齐桓公是为中原诸国着想,这其中也包含鲁国在内。于是便答应协助齐国,但实际上并不行动。

不想齐国大获成功,攻破了山戎和孤竹国。桓公回军,打算讨伐鲁国,因为它不讲信用。管仲说:“不可以这样做。诸侯还不信任齐国,如今我们刚刚攻下远方的山戎和孤竹国,又立即攻打邻近的鲁国,这一定会增加诸侯的疑虑,不利于国君您的霸业,所以此时应该向鲁国示好。您这次远征北方,得到了不少珍宝,其中许多是中原没有的,为什么不拿出一些献给周公庙呢?”

鲁国君主是周公的后裔,周公庙设在鲁国。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拿出一部分珍宝进献周公庙。

第二年,齐国讨伐南边的莒(jǔ)国。鲁国君主下令征发全部成年男子,连五尺高的少年也前往帮助齐军。

孔子说:“圣人把祸患转化为福分,用恩德回报怨恨,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吧。”(《孔子集语·主德》)

之死

晋国国君晋灵公残暴无道,为了取乐,竟然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嫌熊掌炖得不烂,杀了厨师还不解气,竟然将他的尸体肢解。执政大夫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仅不听,还恨上了他,决心拔掉这颗眼中钉,于是便悄悄布下杀手。

灵公找的杀手叫 麑(chú ní)。一天,天刚刚发亮, 麑便潜入赵盾家。他发现卧室的门已经打开,往里一瞧,就见赵盾一身朝服,端端正正地坐在席子上闭目养神——原来赵盾早就起身了,因为天还早,便在屋里等待。

麑退了出来,自语道:“赵盾侍奉国君忠心耿耿,从早忙到晚。即使在家里也如此恭敬,真是国家的栋梁啊!这样的人怎么能谋害呢?刺杀赵盾就是对国家不忠。然而我已经接受了国君的命令,答应刺杀赵盾,如果我不下手,就是不守信用。不忠与不信是一样的罪过,都不配活着,唉,还不如死了呢。”

结果,麑一头朝院子里的大槐树撞过去,自杀了。(《国语·晋语五》)

立德、立功、立言

春秋时期,鲁国派叔孙豹出使晋国。

晋国执政卿大夫范匄( gài)问他:“古人有句话‘死而不朽’,应该怎么理解?”叔孙豹还没来得及张口,范匄就说:“过去我的祖先就很伟大,在舜帝之前封地在唐,后来在陶,称陶唐氏。到了夏朝,因为善于驯龙,称御龙氏。商朝时被封在豕韦(今河南省滑县),称豕韦氏。周朝时在杜(今西安市东南)建立国家,后代称唐杜氏。在周朝衰落、晋国成为天下霸主的今天,我的封地在范(今河南范县),称范氏。所谓的‘死而不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叔孙豹笑了笑,回答说:“就我所知道的,大夫您说的这些只能叫做俸禄在世代延续,谈不上不朽。我们鲁国先大夫臧文仲,人死了以后,生前言论一直在世间流传,这才叫做‘死而不朽’呢。”

见对方不太明白,叔孙豹进一步解释道:“我听说,顶好的是树立品德,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次是树立言论。如果一个人的德、功、言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经久不衰,就可以说是达到了不朽。至于维护祖先姓氏,延续血脉,使家族宗庙香火不绝,什么地方都有,即便俸禄再高,也不能说是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大夫叔孙豹

公元前541年,各诸侯国在虢(guó)地(今河南省郑州市北)举行会盟。鲁国派大夫叔孙豹出席。

会开到一半,鲁国执政大夫季武子私自出兵进攻莒国,夺取了郓城。莒国派人到会上控诉。当时楚国和晋国最为强大,代表楚国的是令尹王子围,代表晋国的是执政大夫赵武。听了莒人的控诉,王子围主张杀掉叔孙豹,以示惩戒。

有个人叫乐王鲋,担任赵武的副手,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他看上了叔孙豹的腰带,派人传话说,只要把带子送来,他就向赵武求情,保护叔孙豹不被杀害。不想叔孙豹一口回绝了。家臣劝他:“钱财本来是用来保命的,您为什么把财物看得比生命还贵重呢?”

叔孙豹说:“各国举行会盟,目的是保护自己的国家不遭侵犯。如果我进行贿赂得到了好处,别人也会这么做,如此一来盟会的宗旨还能得到贯彻吗?我虽然可以免除杀身之祸,但鲁国一定会受到攻击,所以行使贿赂对国家没有一点益处。”

停了停,叔孙豹又说:“季武子攻打莒国,应该受到惩罚,但这是他季孙氏个人行为,并没有得到国君的支持,鲁国没有过错。”

说罢,叔孙豹从自己的裙子上撕下一条布交给来人,说;“腰带恐怕太小了,把这个拿回去吧。”

赵武听到后感慨道:“面对死亡,念念不忘国家,这是忠心耿耿;宁可死也不放弃职守,这是至诚至信;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坚贞不屈。遇事能做到这三点,就是道德高尚的人了,怎么可以杀害呢?”于是便从中斡旋,将叔孙豹保了下来。(《左传·昭公元年》)

虎会的尊严

晋国卿大夫赵鞅(赵简子)出门,车子走上羊肠小道,家臣都挽起袖子上前推车,只有虎会把戟扛在肩上,边走边唱,好像没看见一样。

赵鞅很不高兴,叫住虎会,板起脸问:“我的车子上坡,大家都来推车,只有你没事人一样,这是做臣下的看不起自己的主君。臣子侮辱主君,你知道是什么罪吗?”

“知道。”虎会回答,“臣子侮辱主君,死上加死。”

“什么叫死上加死?”赵简子追问一句。

“就是不光自己死,妻子儿女也得跟着死。”虎会说。

“好啊。”赵鞅说,眼睛瞪着虎会。

“现在您已经听到臣子侮辱主君应该受什么惩罚了,那么,您听说过主君侮辱臣子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吗?”虎会望着赵鞅的眼睛问。

“什么后果?”赵鞅问。

“有智慧的人不会为他出谋划策,有口才的人不会为他出使国外,有勇力的人不会为他上战场。有智慧的人不出谋划策,国家就危险了;有口才的人不出使国外,国家就孤立了;有勇力的人不上战场,国家就灭亡了。”

“说得对。”赵简子说。然后叫大家停止推车,摆上酒肉,请虎会坐上席,君臣开怀畅饮。(《新序·杂事第一》)

韩起的清贫

晋国大夫叔向去见执政大夫韩起,韩起正在为钱发愁。叔向赶紧表示祝贺。

韩起皱起眉头,说:“有什么好祝贺的?我有执政之名,却没有执政之实,如今我连跟其他掌权大夫交往的钱财都没有,都快愁死我了,你倒祝贺,什么意思?”

叔向说:“从前栾书担任执政大夫,他的田产不足100顷,还不到卿大夫爵位应有田产的五分之一,家里连祭器都不齐备。但他品德高尚,遵守法度,名声传遍诸侯,因此在他杀了国君晋厉公后,也没有受到国人的责难。他的儿子栾黡(yǎn)正好翻了个个儿,目无法纪,贪婪放纵,竟然放高利贷敛财,多亏父亲留下的余德,他才得以善终。到了栾黡的儿子栾盈,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栾盈虽然有他祖父栾书的遗风,注重品行修养,但因为受到父亲栾黡恶行的连累,被迫逃亡楚国。

“如今您有栾书的清贫,我认为您也具有他的美德,所以向您表示祝贺。假如您追求的不是德行而是钱财,我恐怕吊唁还来不及呢,哪里会向您祝贺?”

韩起听罢,立即对叔向下拜,叩头说:“我韩起差点灭亡,多亏您的及时教导保护了我。不光我韩起,就是我韩氏的先祖曲沃桓叔以下先人,也都要感激您的恩德。”(《国语·晋语八》)

瓜田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夫叫宋就,曾经在魏国与楚国交界的地方当县令。那一带的人喜欢种瓜,魏国人肯下工夫,瓜长得好;楚国人敷衍了事,瓜长得不好。楚国的百姓见了眼气,半夜里偷偷溜过边境摸到对方的瓜田搞破坏,弄得瓜秧每天都有枯死的。

魏国人发现了事情的真相,请示守卫边界的亭尉,提出对楚国的瓜田进行报复。亭尉做不了主,请示县令宋就。宋就说:“怎么可以这样做呢,这是结仇起祸的做法呀!别人可恶,你也可恶,为什么心胸这样狭窄呢!如果让我拿主意,就应该每天晚上派人偷偷过去,浇灌楚国的瓜田,却不让他们知道。”

就这样,一到晚上魏国人就不声不响地替楚国人浇灌瓜田。楚国人早上巡视瓜地,总是发现他们的田地被浇过,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楚国人非常奇怪,进行调查,发现竟然是魏国人干的。

楚国的县令得知了这一情况,非常感动,上报楚王。楚王很惭愧,也很生气,对县令说:“这是魏国暗中对我们礼让啊!追查那些去魏国瓜田搞破坏的人,也许还会发现其他罪过。”于是,楚国向边界那边的魏国人送去厚礼,赔礼道歉,并请求与魏王结交。

楚王时常称道这件事,魏王也认为自己的臣民做得对。可以说,魏国与楚国的交好是从宋就开始的。俗语说:“转败为功,转祸为福。”老子说“报怨以德”,讲的就是这种情况。既然知道别人的行为不好,我们就不要去加以效仿。(《新序·杂事第四》)

全郡的表率

西汉宣帝时,韩延寿任左冯翊,出巡各县,来到高陵。有兄弟二人,因为争夺田产而相互控告,分别向韩延寿申诉。韩延寿为此深感悲哀。说:“我有幸被置于这一职位上,是全郡的表率(幸得备位,为郡表率),而今却不能宣明教化,致使民间出现骨肉相争而进行诉讼的丑事,既有伤风化,又使贤德的地方长官以及啬夫、三老、孝弟等民间乡官蒙受耻辱,过错在我,我应该首先退下。”

韩延寿当天便自称有病,不再处理公务,把自己关在驿站客舍中思过。全县官员都不知如何是好,县令、县丞、啬夫、三老也都自己把自己关起来,等待处罚。于是与诉讼者同宗族的人开始相互责备,两兄弟也都十分悔恨,各自剃去头发,袒露身体,前来谢罪,表示愿意把土地让给对方,终生不敢再争执。全郡上下一片和睦,到处都在议论这件事,大家互相告诫,避免出现类似的现象。韩延寿的恩德威信遍及所属24县,再没有人敢挑起诉讼争端。韩延寿以至诚待人,官吏和百姓都不忍心欺骗他。(《资治通鉴》卷26)

退敌

东汉桓帝时,荀巨伯出远门探望生病的朋友,正遇上胡人攻城。朋友对他说:“我今天看来是必死无疑了,你快逃走吧。”荀巨伯说:“我大老远跑来看你,如今你却赶我走,这种为求活命而损害道义的事情,哪里是我荀巨伯能做出来的!”

胡人进城后,问荀巨伯:“我们大军一到,全郡的人都逃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生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命来换他的命。”

胡人相互议论说:“我们一群不懂道义的人,来到了讲道义的地方。”于是撤回军队,整个郡由此得到保全。(《世说新语·德行》)

孙策的仁义之师

东汉末年,孙策南渡长江,谋求发展。他率军征伐,所向披靡,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他的强大攻势。江东民众听说孙策要来了,无不惊慌失措;官员们纷纷弃城出逃,躲进深山。不想孙策到达后,军队严守不扰民的命令,不要说掳掠了,就是一只鸡、一条狗、一棵蔬菜,也没人敢动。民众非常高兴,拿出牛肉和美酒争着去慰劳孙策的兵将。

孙策相貌英俊,谈吐幽默,性格豁达,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使用人才。不管是士大夫还是一般百姓,只要跟他接触过的,没有不为他尽心尽力的,心甘情愿地为他去死。

孙策击败了据守秣陵的下邳国相笮融,接着又击败了占据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孙策进入曲阿,发布告示说:“凡是刘繇、笮融等人的亲朋故旧和部众,只要前来归降,一律既往不咎。愿意继续当兵的,一户只留一人,免除全家的赋税和劳役;不愿意再当兵的,也不勉强。”四方应募者云集,不到10天,便得到兵众2万余人,战马1000余匹。孙策声威震江东。

后来,孙策攻克了皖城,安抚照顾袁术留在那里的妻小家人;他又攻克了豫章,运送刘繇的棺柩回乡安葬,厚待刘繇的家属。孙策的所作所为获得了士大夫们的赞扬。(《资治通鉴》卷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