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蒋氏家族全传
17551400000026

第26章 挑战军阀(1)

蒋介石复出内闻

天下事都有好坏之分,下野对别人是坏事,然在蒋介石身上却成了天大的好事。

且说宁汉分庭对抗,是因为蒋介石的野心所致。由于蒋的下野,宁汉很快合流,这不能不说是天大的好事。

宁汉合流后,新的矛盾接踵而来。

先是胡汉民为抵制从武汉方面赶来夺权的汪精卫,坚决要求蒋介石复职,有效阻止汪精卫重掌大权;躲在阴暗角落中的蒋介石的嫡系张静江、吴稚晖、陈果夫、陈立夫等人一直在策划着蒋介石的粉墨登场;西山会议派对蒋介石的反共行为赞赏有加,随着蒋的下野,共产党的崛起,他们越发表现出极切的关注来,虽有一定的矛盾,也希望蒋介石尽快复出;逼老蒋下野的李宗仁等人,在老蒋下台后,并非他们想的那样,而是样样玩不转,看来还不具备蒋的手腕,“不当皇上不受害”,也希望蒋的复出。因此,在宁汉合流后的第三次会议上,方方面面的代表不约而同地赞成蒋介石复职。而为合流作出贡献的汪精卫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原来蒋介石下野那阵子,好像一个臭蛋蛋,人见人踢。现在却成香饽饽了,人说人夸。仿佛政府少了蒋介石就玩不转,蒋介石复出是众望所归。蒋介石是奇人,蒋介石是救星,就差有人喊爹妈了。

会场内外是一个样的热烈。

这时,正在北方待机进入南京政治舞台、因受蒋介石下野影响久久不能如愿的阎锡山、冯玉祥致电蒋介石,说:“甚盼我兄克日出山,主持军政,俾得早日完成革命大业。倘若能得如前请,弟等负弩,愿听指挥。不惟弟等私愿得遂,大局实利赖之。”

西南方的四川实力派刘湘也致电蒋介石,表示:“此闻中央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敦请我公继续聘任总司令职权,逖听之下,无任欢欣。”

当初汪精卫和武汉方面要求蒋介石辞职时,不少国民党大员都是坚定的支持者。如今时过境迁,他们在拥蒋出山方面又唯恐落在他人后面,踊跃表态,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似乎逼蒋辞职是个历史性的错误。

预备会议正式通过了同意蒋介石复职的决定,会议决定于次年1月间召开二届四中全会。

1928年1月2日,在五个月前批准蒋介石辞职的南京政府致电蒋介石,要他:“立即旋都复职,共竟革命全功。贵总司令许身党国,必有以中枢付托之重,慰国人喁喁之望也。”

这时的蒋介石,看到当初所有的对手都俯首称臣,心情也极为高兴起来。如果说辞职前,由于分裂国民党引来那么多的抗拒和挑战;那么辞职后蒋介石的权力和地位已得到党内的认同,党内反对势力继续存在但已受到中央决议的限制。蒋介石通过辞职,实现了退一步进两步的目的:推翻了由汪精卫等控制的中央党部;推翻了合法的武汉国民党政府;再一次击败了汪精卫、西山会议派等反对派;确立了由蒋介石控制的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的合法地位。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他要上任了。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蒋介石专程来到上海,秘密地到南京政府的监狱中看望了当时中国政界和军界的特殊人物蒋方震。有人要问,这蒋方震何许人也?

蒋方震虽然姓蒋,与蒋是同乡,都是浙江人,但并没有亲缘血缘关系。这蒋方震名声大振,应为当时的知名人士。在日本士官学校的资历比蒋介石深得多,后赴德国军校留学深造,被人称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1912年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曾因为抗议北洋政府对保定军校的不良管理而自杀未遂。被救活后成了英雄,一直担任幕僚工作,任北洋政府的总顾问、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总参议、十四省区联军总司令吴佩孚的总参谋长。1927年初因为支持唐生智倒蒋,被南京政府抓进监狱。再说蒋方震这个人,因为他的名声大,抓人容易放人难。让他出去还不干,扬言说蒋介石如不出面道歉,他就要跳崖。所以这事只能由蒋介石亲自出面处理。

再说蒋介石也需要蒋方震这样的名人为自己的政府装潢门面,同时也需要他为自己的前程出谋划策。

这一天,牢房的大门哗啦啦地打开了。

狱头告诉蒋方震说:“蒋总司令看望你来了!请跟我到会客厅一坐。”

“让你受苦了!”在会客厅,蒋介石在宋美龄的陪同下,向老者道歉说。

“司令和夫人到,我也火消气散。”蒋方震也激动地站了起来,“如今,天下大事,分久必合,统一大业,还寄希望于总司令啊!”

蒋介石安顿蒋方震坐下来,道:“今天我和夫人来,就是专门听任你对时局的判断。同时也请你出山,任我参议。”

“你是真的要听?”

“那还有假。”

蒋方震沉思了一会儿,双手合十,大有诸葛遗风地说:“纵论天下,依我观,国内虽然争斗激烈,威胁总司令事业的不外奉张(作霖)、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程(潜)、汪(精卫)、胡(汉民),再加一个李任潮(济深)而已。而奉张雄视北方,欲南下逐鹿中原,当为心腹大患,总司令首当除之。国民党内,李、白实力陡增,程颂云得陇望蜀,冯焕章坐镇中原,阎百川拥兵山西,李任潮盘踞两广,汪、胡出国,实力犹存,且心向国内,诸多势力,令人应接不暇,实在让人头疼啊!”

蒋介石赞道:“老兄分析得极为有理。我们的对策应该是……”

蒋方震脱口而出:“总司令欲纵横天下,须远交近攻,打拉结合,恩威兼施,切不可四面出击,树敌过多,为今之计,首要的是拉紧冯焕章,稳住阎百川。对于内部正在日益壮大的桂系和对司令并不服气、并不尊重的程潜等人,我建议李、白与程颂云貌合神离,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并非同槽之怪,不如间而隙之,压程抬李,制造矛盾,我等坐观虎斗,不知此计可否?”

蒋介石也道:“此言妙算。此言妙算。”

就这样,蒋方震后来长期担任了南京政府的高级顾问,并在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出任代理校长。

1928年1月9日,蒋介石发表《告国民革命军全体将士电》,宣称要“歼除奉、鲁军阀,实现总理之遗教,早出斯民于水火”,18日正式走马上任总司令。

蒋介石复职以后,召开了国民党四中全会,主要是完成宁汉合流后的中央机构的调整和重组,对蒋介石来说则是为了重新肯定在党内的地位。此外,就是决定继续北伐,“完成统一”的“伟业”。

在此次会议中,蒋介石作为中常委兼组织部长、民众训练委员会常委,通过中常会控制国民党;他作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通过一批亲信和幕僚,成为事实上的政府控制者;他成为军委会主席兼军队总司令,继续全面控制军队。总之通过辞职、复职,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和军队内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把广州、武汉政府转化为蒋记政府,实现了蒋家天下。蒋介石以后22年间的政治路线和政治行为,基本没有脱离过四中全会确定的主线,因此此次会议对蒋介石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成为他一生政治生涯中的转折点。

蒋介石重新上台,首要任务是组织“二期北伐”。因为蒋介石已经叛变革命,已经成为国民党内最大的新军阀,“二期北伐”的性质已经和大革命时期的北伐大为不同了,已经由打倒北洋军阀的战争转变为新军阀的一场混战。

蒋介石前线督战,东北易帜,北伐结束

早在蒋介石组织中央四中全会的时候,北伐军已经攻克了徐州。

2月7日会议一结束,重掌军权的蒋介石,就带着夫人宋美龄亲临前线督战。他的座车从南京驶出,一路开往徐州。

2月的苏北,春意料峭,返绿的麦苗迎着春风生长。可蒋氏夫妇的心情早已是春意盎然了。这次他来徐州,并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他这一次“突然袭击”,是想以“新司令、新郎官”的双重身份给自己的嫡系将领们一个惊喜。

他和宋美龄一到徐州,就赶到何应钦第一路军总指挥部。

当他推开指挥部大门的时候,一个守卫的列兵接待了他。

蒋介石问:“你们的司令呢?”

列兵战栗着回答:“他们到郊外打猎去了。”

蒋介石由喜转怒:“其他干部呢?”

“也都跟司令一块去了。”

“好啊,这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进入总部竟然没有人迎接和服务,这让蒋介石难以接受。如果说这是私事,蒋介石不便发作,但在军事威胁没有解除的情况下指挥官外出游乐,这显然影响和干扰军务的实施,要治罪的话完全可以借题发挥。

兴致勃勃的蒋介石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当即挂通南京交通部长王伯群(何应钦的大舅子)的电话,命他和中央执委会书记李仲公及何成浚、贺耀组、陈调元等人迅速赶来徐州。

“总座,有时间限制吗?”

“放下电话就来。”

当天,从南京赶来的王伯群等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心神不定地来见蒋介石。

蒋介石铁青着脸对他们几个人说:“你们看看,偌大的指挥部这般冷清,都去打猎去了,成何体统!按军法处事,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处置?”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

蒋介石提高了声音:“王伯群,他是你的大哥,你也说说。”

“军法在上,严肃处置。”

蒋接着说:“我已经决定,撤销何敬之(何应钦字敬之)的第一路军总指挥的职务。原因有三个:第一,他忘恩负义,勾结白崇禧,逼我下野!第二,别人都通电拥我复职,唯独他迟迟不发拥戴电,实在可恶!第三,外边有人传言,说我指挥不了黄埔系,所以,我就来前方试试看,我究竟能不能掌握黄埔军。”

“总座英明!总座英明!”王伯群见事已无法挽回,只得在附和蒋介石的同时,婉转地提醒蒋介石说:“不过现在正值用人之秋,北伐大军就要开拔,切忌一线将领变换过大。”

为了北伐,接着蒋介石下令将全部军队组编为四个集团军: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何成浚,29万人。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总参谋长曹浩森,副总参谋长秦德纯,约31万人。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参谋长朱绶光,政训部主任赵戴文,约11万人。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参谋长张华辅,约20万人。

此外西南省份的地方实力派和两广地区的第八路军李济深部,编有陈济棠的第四军、徐景唐的第五军、陈铭枢的第十一军、黄绍闳的第十五军、向成杰的第二十一军、李济深的新编第四军等部。

上述百万大军即将压向鲁冀、平津地区,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直鲁联军只有失败,一路败北。

按照蒋方震的妙计,蒋介石特意去会见坐镇中原、离平津地区最近的冯玉祥,意在不仅要拉拢冯玉祥,更要让冯玉祥充当“二期北伐”急先锋。

听了蒋方震的妙计,2月16日,蒋介石带着新婚夫人宋美龄乘火车经陇海线来到开封,受到冯玉祥的热烈欢迎。第二天,在冯玉祥的陪同下,蒋介石检阅了西北军。看着穿着旧衣烂衫、难御尚未转暖的中原寒风的西北军官兵,蒋介石暗自吃惊,感慨万分,能够忍耐如此贫困的军队确实不简单,能够带出如此军队的将领更不简单。蒋介石面对这支在如此艰苦条件下训练有素、吃苦耐劳、军纪严明的军队,暗自思考冯玉祥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同志”,能吃苦能打仗的西北军不可能成为听从自己调遣的军队,因此他对冯玉祥和西北军只能利用而不能合作,更不能让西北军发展壮大。面对身着厚呢将军服的蒋介石的一脸疑惑,望着身着貂皮大衣的宋美龄,同为集团军总司令但穿着上差别极大、经费尚不能维持生存的冯玉祥自我解释说:“西北军叫国民军,国民军就是为天下劳苦大众的,如今百姓都受着冻饿之苦,国民军就更应吃苦。如今国民军又加了两个字,叫国民革命军,它的宗旨就是救民出水火,因此,这国民革命军比国民更能吃苦,这是不忘本的表现呀!”蒋介石听了这一席话,连连点头。

18日,蒋、冯接受老将马福祥的建议,在郑州交换兰谱,“以示同心同德,生死相共之意”。

蒋介石给冯玉祥的帖子写的是:

安危共仗,甘苦同尝,海枯石烂,生死不渝。敬奉焕章如胞兄惠存。谱弟蒋中正谨订。

冯玉祥给蒋介石的帖子写的是:

结盟真意,是为主义,碎尸万段,在所不计。敬奉介石如胞弟惠存。谱兄冯玉祥谨订。

蒋、冯交换兰谱之后,互相拜了四拜,从此,就结为生死弟兄。

冯玉祥比蒋介石年长五岁,为盟兄,蒋为盟弟。

“我们既成了无话不说的弟兄,希望大哥有所指教。”蒋介石以盟弟身份谦逊地说道。

“老百姓是我们的主人。老百姓喜欢的事,我们做;老百姓不喜欢的事,我们万不要做。”冯玉祥也以大哥自居,想啥说啥。

“大哥还有什么事没有?”蒋介石依然客气。

“如果我们能实行刚才我说的话,我们就能实行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你若再问我,我就告诉你,我们要与士卒共甘苦,兵不吃,我们不要吃;兵不穿,我们不要穿;你若能实行这些话,我们革命一定成功的。”冯玉祥也依然以兄长口气,直言相告。

“好,我们一定这样做。”蒋介石表示接受、听从。

蒋介石在得到冯玉祥的承诺后,意气风发地回到南京正式走马上任总司令。四支大军如四发令箭,直捣北方奉系控制的安国军。

且说这安国军,是在大元帅张作霖的领导下,编有孙传芳、张学良、张作相、吴俊升、张宗昌、杨宇霆、褚玉璞指挥的七个军团。他们在京汉、津浦、正太路、鲁豫冀交界处全面备战,等待北伐军的到来。

面对着百万北伐大军的压顶而来,奉军已成惊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