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蒋氏家族全传
17551400000013

第13章 追随中山(4)

孙中山右手按着肝部,凝望着这支军容严整、生气勃勃的新型军队,不禁心潮激荡。在他眼前交替地出现了一幅幅图景:火奴鲁鲁的华侨兵操队在操练;头包红巾的惠州起义军蜂拥而来;臂缠白布的黄花岗之役的敢死队拼杀向前;辛亥革命时期的各路军民汇成汹涌的海洋……叠印的画面又化为阳光下行进的黄埔军。他的声音哽咽,似乎是对自己说:“我可以死而瞑目了。”

廖仲恺心头一震,面容戚然。

码头上站满了欢送的人群。

军人们一齐向孙中山、宋庆龄敬礼告别。

黄埔校歌高唱,响彻珠海:“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

孙中山在检阅黄埔军校学生时对蒋介石说:“余此次赴京,明知其异常危险,将来能否归来尚未一定。然余之北上,是为革命,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又何危险之可言耶?……余,所提倡之主义,冀能早日实行,今观黄埔军校学生,能忍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吾之革命事业,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行我之主义。凡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吾未竟之成,则可以死矣。”孙中山深沉的目光,凝在革命军战士身上……

战士们望着缓缓离去的舰只,热泪盈眶。

永丰舰当天抵达香港,再由香港换船,经过四天四夜的航行,抵达上海港。然后由上海抵达北京。孙中山到达北京不久,协和医院的大夫明确诊断为:肝脓肿转为肝癌后期。

夕阳西下,落霞的余晖挤进了协和医院的急救室。化疗后的孙中山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脸上露出微笑,不无幽默地说:“我和列宁见了一面,列宁没有收下我这个弟子。”

“大夫,还需要手术吗?”守在床前的宋庆龄急问。

“手术方案已经定了下来,请夫人放心,我们会尽力的。”大夫回答。

1月26日动了手术。孙中山顽强地同病魔抗争,精神尚好,各种慰问电函及来探视者络绎不绝。宋庆龄日夜守护床前。2月9日,宋庆龄终生之好友——廖仲恺夫人何香凝闻到此讯,千里迢迢特意赶来襄助宋庆龄,使孙中山夫妇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在给孙中山放射治疗的日子里,何香凝常把宋庆龄拉到隔壁房间进行劝慰:“先生的病,主要是长年艰苦工作,颠沛流离,备受煎熬所得。多亏婚后十年,你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在饮食上精心调理,要不,还到不了这个时候。”

“中间,他的健康大有好转,胃病几乎痊愈。他也告诉我,他可以加倍工作了。”宋庆龄又道,“这次病的突发,主要是他带病北上的,长途跋涉,几度转换车船,再加上一路天色不好,雨雪交加,在船上饱受风浪之苦,每到一地,还要接见中外记者、当地要人,参加欢迎会,发表讲演等,使他精疲力竭。12月4日,抵达天津大沽口时,朔风呼啸,天气很泠,他站在船头上同簇拥在码头上的欢迎群众见面,又受了风寒。”

“这种情况下,段祺瑞还在继续作恶,外崇内骗,实不像话,对先生的病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个账我们要记在心里。”何香凝语气坚定地说。

……

3月11日下午,孙中山病情恶化,此时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宋庆龄还年轻,今后的日子……他特意把何香凝喊来,把宋庆龄托嘱给她,千叮咛万嘱咐地交代:他死后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说着说着,舌头硬了,话也讲不清楚了。何香凝立时表示:“先生,我亲近先生20多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不测,我们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我虽然知识能力都很薄弱,但是总算能够亲受总理三民主义的教训,我有一分力量,必定尽力宣传。”此时,宋庆龄在旁悲痛欲绝。孙中山含泪望着何香凝,握着她的手说:“那么,我感谢你。”

孙中山由泪流满面的宋庆龄托着手,在三个遗言文件上签了字——这个最后的行动是因为不愿宋庆龄过分伤心而被推迟了的。

他的家事遗嘱全文是: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他的政治遗嘱全文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3月11日下午已只能听到他说一些单词。4点半时,他唤“亲爱的”,是叫宋庆龄;6点半时,他唤“精卫”,是指他当时的亲密追随者汪精卫。

孙中山关于国事的最后的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3月12日晨,他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年59岁。他没有留下万贯家产,留下的只是未竟的事业和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孙中山逝世的当日,由孙中山先生行辕秘书处和国民党中央党部发出唁电,报丧全国。

一时大江南北哗然。

3月21日,正在东征作战的蒋介石接到胡汉民的电报:

总理逝世!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为了不影响东征战士的情绪,胡汉民压了九天才发出此电。

3月27日,东征军攻克兴宁县城后,蒋介石集合两团黄埔军校官兵于东门外广场训话,宣布了孙中山逝世的消息。接着在兴宁县北门召开了追悼孙中山及东征中阵亡将士大会。

追悼大会由蒋介石主祭,蒋介石首先宣读了孙中山先生著名的遗嘱(遗嘱是由汪精卫起草,孙中山临终前签名同意)。然后,蒋介石宣读了他撰写的祭文。最后,黄埔军校的全体党员(当时黄埔军校规定,入校学生都要加入国民党,中共党员亦跨党参加国民党,所以黄埔军亦称党军)在大会上宣誓,誓词是:“我陆军军官学校全体党员,敬尊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谨誓。”

4月1日,蒋介石抵汕头,与许崇智会商东江善后事宜。25日,蒋就任潮汕善后督办。

6日,国民党中执会根据廖仲恺提议,通过建立党军案: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成立党军。教导第一、第二团编为党军第一旅,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兼任旅长,第二团团长沈应时,全旅归蒋介石调遣。13日,国民党中执会公布此议决案。14日,国民党中执会任命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21日,成立第三团,钱大钧任团长。29日,国民党中执会任蒋介石为党军司令官。

8日,刘震寰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讨伐唐继尧之通电。

16日,胡汉民以广东省长名义,正式公告将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

24日,黄埔军校孙文主义学会成立。该会由贺衷寒、缪斌等人发起,最初取名为中山主义研究社,是一个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组织。

26日,蒋介石、许崇智、廖仲恺在汕头粤军总司令部行营举行会议,决定回师广州,平定刘震寰、杨希闵。

5月3日,广州因杨希闵、刘震寰之滇、桂军擅自移防,引起恐慌。6日,杨希闵乘夜轮赴香港,与段祺瑞密使共谋颠覆广州革命政府。

12日,唐继尧以副元帅名义任命刘震寰为广西督办兼省长,刘部拟由北江回桂,胡汉民令朱培德以实力截阻。

13日,廖仲恺、朱培德在汕头与许崇智、蒋介石及军事顾问加伦会商东征军回师广州讨伐杨、刘计划,推举蒋介石为总指挥。21日,蒋介石电令何应钦、陈铭枢等部回师广州。

16日,国民党中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决定:一是接受总理遗嘱,以总理遗教为最高指导原则;二是重申1924年8月一届二中全会关于容纳共产党人决议。

30日,五卅运动爆发。上海工人、学生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和反对美、日、英、法公审被捕学生,举行示威游行,经南京路时遭英国巡捕开枪屠杀,死伤二十多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中国共产党号召上海人民实行“三罢”,反抗帝国主义暴行。

6月1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为五卅惨案发表宣言。略谓:“国民党愿助全中国之爱国爱平等爱自由之民众,对此惨无人道之行为及其所代表之武力侵略政策,以奋力奋斗,伸张正义,恢复国威。”

4日,杨希闵、刘震寰之滇、桂军在广州叛乱,占领省长公署等机关。5日,代大元帅胡汉民下令免除杨希闵、刘震寰各职,命各军合力讨伐。7日,胡汉民通电宣布杨、刘叛乱罪状。许崇智、朱培德、程潜等联衔通电声讨杨、刘。12日,各路联军击败杨、刘平息叛乱,收复广州城。杨希闵逃往香港,刘震寰潜逃上海。

第一次东征取得胜利。获利最大的当是蒋介石。12日,国民党中执会任命蒋介石兼广州卫戍司令,吴铁城为副司令。24日,蒋介石就任此职。这说明蒋在军事上的地位已超过长期主管军事工作的谭延闿、许崇智、廖仲恺、朱培德、李烈钧等人,成为国民党事实上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因为这是实职实权,多少对他没有参加国民政府委员是一个心理安慰。但是蒋介石并不满足。

国民革命军的成立,使得国民党有了自己的军队,永远结束了孙中山进行武装斗争以来一直靠雇用、借用军阀军队打仗的历史。虽说这支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但归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以后靠着这支军队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了蒋介石的南京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