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氏家族全传
17551300000077

第77章 俏笑丛中(3)

此后的十多天里,宋庆龄参加了筹建新中国的一系列重大活动。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新政协的性质与过去国民党一手把持的旧政协完全不同。旧政协是蒋介石敷衍民意、装点门面的摆设,代表不过36人。新政协虽然沿用了“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名称,但与旧政协没有任何联系,用周恩来的话说:“人民政协绝不是发源于旧政协,它是100年来民族民主运动牺牲奋斗的果实,是30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获得胜利的集中表现。新政协的代表有552位,包括了全国所有民主阶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宗教界代表人物和以宋庆龄为首的特别邀请人士,还包括从国民党营垒中分化出来的爱国人士,真正起到了人民代表会议的作用。”

出席开幕式的会议代表有634人,来宾300人。大会推出了毛泽东等89人组成的主席团,宋庆龄当选为主席团的常务委员。她穿着一件黑色的旗袍,显得格外的端庄秀丽。步入会场,她一眼便看到主席台中央并排挂着孙中山和毛泽东的巨幅照片,心中顿感一种莫大的安慰。

两位伟人肖像的上方,高悬着人民政协的会徽,两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整个会场布置得庄严大方。

大会宣布开幕后,军乐队齐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同时在场外鸣放礼炮54响。代表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达五分钟之久。毛泽东致开幕词。他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庄严地宣告: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是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道出了宋庆龄此时此刻的心声。她感到一股热泪涌出眼眶,和代表们一齐站起身来使劲鼓掌,恨不得让那掌声冲破黄色琉璃瓦屋顶,直飞蔚蓝色的天空,去告诉全世界的人们,一个东方大国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会议期间,宋庆龄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真诚地说:

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的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

……

同志们,让我们现在就着手工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新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联合起来,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

这次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确定新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改称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9月30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主席是毛泽东,宋庆龄和朱德、刘少奇、高岗、李济深、张澜被选为副主席。这也可以看成对宋庆龄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的一种高度肯定。

政协会议胜利闭幕,宋庆龄感慨万千:“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这样一个有广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会,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战线,以执行《共同纲领》和组织一个真正的人民民主政府。”

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主席台上,宋庆龄端坐于毛泽东和朱德的中间。她受全体委员的委托,主持了这一历史性的会议。

委员们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宋庆龄和毛泽东以及其他四位副主席一起宣布就职。会后,大家都很兴奋,喜形于色,愉快地交谈。

2时50分,委员们分别上车。车队由勤政殿门口开出,绕中南海东门,五分钟后到达天安门城楼后边。大家互相招呼着集合好,毛泽东在前,宋庆龄紧随毛泽东、朱德之后,沿着长长的台阶,缓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城楼的大红柱旁,高悬着八盏大红宫灯,两边飘扬着八面红旗。宋庆龄对周恩来说:“很气派,很漂亮呀!”

半小时前刚刚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任政府首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笑了笑,赞同地说道:“是啊,这八盏宫灯、八面大红旗设计得好,象征着革命者的欢乐,人民的胜利,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

宋庆龄倚着汉白玉石栏杆向下望去,只见广场上千万面红旗迎风招展,30万人举着五彩缤纷的花束和气球,簇拥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的大道上。宋庆龄梦寐以求的万众欢腾的胜利局面终于成为现实,她心中的激动与兴奋实在是难以言状的。

3时整,大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开始。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朝广场深情地望了一眼,那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庄严激昂的声音如春雷般响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顿时,广场上欢声雷动,摆在前门城墙根的54门礼炮,“轰轰”地齐鸣28响,震撼人心。

这时,林伯渠大声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军乐队奏起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按动升旗电钮,只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前高高矗立的旗杆上,那面巨大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万众翘首仰望中徐徐升起。毛泽东的胸膛起伏不已,想到人民共和国如婴儿坠地一般终于诞生了,他脱口喊了很大一声:“升得好!”

欢呼声似大海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宋庆龄透过这欢乐的海洋,遥望广场中央矗立着的孙中山巨幅画像,心中更是激动万分。“先生,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我知道你正在和我们一起欢度这盛大的节日。这是一个非常庄严的典礼,但是在我的内心,却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欢欣。回忆像潮水般在我心里涌起来,我想起是你和许多同志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得了今日的光荣。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紧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你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先生,你真的可以安息了!”

宋庆龄的双眼变得模糊起来。她用手帕擦去晶莹的泪花。

盛大的阅兵式后,欢乐的游行开始。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干部和市民,高举红旗花束,载歌载舞地前进着。陈毅来到宋庆龄身旁,激动地放开嗓门:“看了这,总算是此生不虚了!”宋庆龄赞同地笑着点点头:“是啊,我们中国人真的学会了歌唱和舞蹈,这才是景象的大观,万音的合唱,使人永远不能遗忘。”

直到晚上10时庆典结束,宋庆龄才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这些开国元勋们一起,兴奋地走下天安门城楼。

一个月后,宋庆龄专门撰文谈了此次北京之行的感受:

总结一句话,我这一次的北行真是一个灵感。它使我更认识了人民的力量。我看到凭了人民的力量,我们的具有历史性的政府诞生了。我亲眼看到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真正革命精神所获得的杰出成就。北京的整个空气,使每个人离开以后,都带了决心,要献出他的每一份力量,来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