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氏家族全传
17551300000043

第43章 宋氏兄弟(2)

整,即是整顿金融秩序,严格财经纪律,纳入法制管理;

苛,即是苛政,税收应该统一归国民政府筹划,各地方财政不得擅自立规,严格执法;

监,即为监督体制,所有财经公开,即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行全民监督,杜绝腐败,杜绝贪污。

殊不知理论与实践执行起来,还有一段距离。这就要求政府和财政长官,不但要发号施令,还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国无法不行,有法不依又不行。宋子良与大哥唱着“双簧”,为此洒下了血汗,同时在复杂的实践中也显露出他的全部智慧和才能……

为了落实财政厅的一批筹款,宋子良着急上火,左思右想,他想到了当年大哥为孙大总统筹措的那500万的经过,想来可以借鉴这个经验,如法炮制。于是他便到了南洋,再次找到了爸爸当年商海中的至交,没想到爸爸的朋友是那样的豪爽,当场就答应了他300万的借贷。于是二人签下了合同。合同上写道:“如果革命胜利,广州政府要百分之二百的偿还;如果革命失败,宋家愿以本家财产偿还。”

签订合同后,宋子良设宴答谢了那位叔叔,为了表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会喝酒的子良照样端起了酒杯,酒过三巡,叔叔没有什么不适,倒是主人子良自己喝多了。叔叔说了一句开心的话:“和你爸一样实在厚道!”

子良回到广州,向子文汇报了借贷300万的经过,子文甚为高兴:“拿酒来,为二弟接风!”他像当年孙中山为自己设宴庆功一样,同时他还请来了二姐庆龄和一些财政官员。

席间,大家把子良鼓励了一番。尤其是庆龄更为兴奋:“当年大弟筹款500万,乐坏了孙先生。今天,二弟筹款300万,实为不易,如果孙先生还活着,他一定像我一样高兴。”

席间大家频频举杯,为子良庆贺。子良喝得满脸通红,表示他要忠于广州政府,竭尽全力。

宋氏兄弟的“钱袋”

在当年的财政会上,宋子文报告了他的财政计划,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改善广州国民政府财政制度的任务,要求在短时期内迅速统一国民政府的财政,上一台阶,并向各军政单位提出三点紧急要求。这便是当时有名的“宋氏兄弟的钱袋”。虽有几分讥讽的含意,却为当时的财政危机解决了大问题。

“宋氏兄弟的钱袋”内容主要来源大洋彼岸,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内容有三:

一是核算军政各费,确定预算案。(这是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宋子文就提出了的但并没有真正执行。)

二是实行统一财政,无论何种部队不得从中截留。

三是高级机关以下及各军各部队的财政公开,并实行军需独立、金库独立。

接着国民政府还于1926年3月27日公开宣布了修正统一军民财政条例,严禁擅自征收或截留钱款。随后,经过宋子文的努力,颁布了一系列条令条例,真正显示了洋博士的才能。这些条令是:

——清理田赋。由于“田赋之册籍湮没”,无法稽考,宋子文特设立四赋清查处,进行登记清理工作,他还责成各县县长将旧欠新粮,按章征收,解交国库,并要求扫除浮收巧取之弊。对各县长解缴钱粮作为“征收考绩”。成绩显著者,予以奖赏;违章县长,分别予以记过、记大过和罢免处分。这样,从1925年10月至1926年9月,国、省两库共收301.8万元,超过上年近一倍。

——清理厘捐。当时厘金税捐,名目繁多,稽查困难,国民政府遂建立改良税捐委员会,逐渐取消苛捐重税及一切不良征收制度。将商人承包饷税制,推广到各厘税局,公开竞争投票,并将土丝出入酌收保证金。这些办法颇有成效,全年厘捐增加,每月平均达100万元,“实三倍于前年”。

——整顿盐务。广东国民政府在歼灭军阀邓本殷的反动军队,完全克复粤南后,即恢复了沿海各销售区的原状,并改组了盐务行政与稽核公司的隔阂,裁并运署及稽核所,将盐务总处直辖财政部,招商承包运销,“均能抽出溢额”。在盐场产地,国民政府清查产量与盐户丁口名额,取缔产场走私,并发给场业盐证。这样,产地运销配套联络一气,因而产销两旺,“比较前一年增加盐税近百万元”。

——改革印花税。印花税原本是很丰富的税源,以前由于管理不善,虽缴款领票但并不粘贴,这就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乱收滥罚。国民政府“徒蒙恶名”,而税收还极其微薄。1925年12月,印花税归财政部接办后,宋子文一面重新公布税法,加强宣传教育,使商民养成粘贴印花习惯,一面公区派员,认真检查,遇有违反漏贴情况,即依法处理。对于“奥可加、炮竹、烟、酒各项印花,改由检查所代贴”。仅此项收入,一年间竟达304万元。在烟酒奢侈税方面,过去招商承办,起色不大。财政部派员设局,加征烟、酒牌照等级税及出产入境税。结果,1926年各月税收已过30万元。

——整理沙田耕地。广东沙田多是海滨淤地。1926年4月,国民政府财政部派出人员,先从沙田最多的中山、顺德两县着手,按户升科,“已熟之田,限期登录,占筑沙坦,查催补价”。1925年9月、10月间月收入仅数千元,经苦心经营,逐渐加增,全年收入有64.5万余元。

——设立筹饷局。在1925年12月以前,各项防务军饷,多被驻军把持据收,或任意将饷款截留。为了保证供应北伐军需粮饷,1925年12月,国民政府设立筹饷总处,宋子文派出人员多次向驻军进行交涉,陆续收回了一些款项。同时,还将原来归军队附征之保护费,呈准咨请军事委员会通令取消,充做正饷。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征收工作有了起色,在1926年的一段时间,“每月收数已达140余万元”。

——募集国内公债票与金库券。广州士敏土水泥厂(附砖瓦厂)系1908年建立,年生产水泥约15万桶。辛亥革命后,由广东省政府接管,1924年因为战事不断,经费奇缺而停产。广东省财政厅、商务厅为帮助士敏土厂开工以及建筑黄埔商港,通过募集国内公债票与金库券,共收有2428万元,与1924年全年库收789.6万元比较,增加三倍。王松、蒋仕民、饶方虎著:《宋子文传》,武汉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17页。

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宋子文整理财政的措施,如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国民政府的收入逐年增长。且看这组数字:

1923年革命政府财政收入为1031.6万余元。

1924年革命政府财政收入为798.6万余元。

1925年增至2518.2万元,为前年三倍多。

而1925年10月至1926年9月底猛增至8020万余元,为前年近四倍。

1926年全年收入则为10013.6万余元。

1927年扶摇直上,达到10876.8万余元。《广东财政纪实》,1934年第1期,第110页。

庞大的数字令人难以想象。

庞大的数字殊不知投入了宋家兄弟的多少智力和心血!

庞大的数字证明了宋家人才的难得!

宋家兄弟经济建设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靠其亲属关系,而是像其父亲一样,凭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三朵姐妹金花”固然绚丽,但也掩盖不了“三兄弟”的功绩。

应该说,宋氏三姐妹的辉煌在政治,而宋氏三兄弟的辉煌在经济。

政治并不等于经济,但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经济发展与衰退会影响政权巩固。成绩使人欢欣鼓舞,宋子文也颇为满意。正如他自己所说,前半年历其全力,将各军队及支出机关之财政权,收归本部直接管理。后半年废除庞杂无定之组织与其管辖之移置,明确系统而便稽查。然后取消不良之管理,改善租税制度。正是宋子文卓有成效的努力,使广东国民政府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取得突破性的长足进展。如果中山先生有灵,也会倍加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