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陈氏家族全传
17551100000036

第36章 二次革命(4)

讨袁军鉴于白天攻击受挫,决定发起夜战。当晚10时,陈其美令进攻西栅的部队佯攻,集中兵力炮火猛攻东栅。午夜时分,东栅被讨袁军攻下,蒋介石等突入第一道围墙。

这时,一阵阵呼啸声接踵而至,一颗颗重型炸弹在讨袁军中炸响,顷刻之间,讨袁军血肉横飞。蒋介石先匍匐在一个角落里,继而又不停地跳下弹坑,才保住了性命。

这次战斗,陈其美仍安排由福字营任先锋;淞军、浙军和镇军随后,激战至11时45分停战。至24日晨2时45分,两军又激战40分钟。讨袁军异常奋勇,猛扑东栅,仍然被海军舰队发巨炮还击,只好重新退出。

这时,讨袁军伤亡较大。

由于海军舰炮不时向讨袁军总司令部开炮,使附近地区的民房倒塌、着火,陈其美于7月24日晨,把司令部移转至沪宁车站以北的南海会馆。

当晚,陈其美又指挥讨袁军向敌人发起第三次进攻,双方伤亡惨重。

7月25日夜,陈其美组织讨袁军向敌人发起了第四次进攻。这次进攻,讨袁军损失更大。虽然钮永建的淞军攻下龙华后,与陈果夫的奋勇军一起来助攻制造局,但制造局仍岿然不动。陈其美只好放弃南市,把军队撤往吴淞。

郑汝成在多次击退讨袁军的进攻后,气焰顿时嚣张起来。他致函南市商团,威胁说:如果陈其美不取消在吴淞的讨袁军总司令部,他就命令海军开炮摧毁。陈其美为避免当地商场遭受战火破坏,决定退出。

上海的激烈战事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25日上午9时,上海红十字会的有关人士分赴南北军阵地,要求双方停火。

驻沪外交团与工部局也出示通告,贴在上海街头,其中说:

近数日来,团组织毗连之处乱起,阻挠商业,又复破坏本界秩序。现各外国领事馆及工部局宣示,或在本界或于本界以北毗连各乡,不准作为行军根据及阴谋计策中点之用。两方面之中国兵弁,无论何方,均须迁出本界北乡之外,以免战事涉及本界,而保卫各国守分商民之安宁。且军事领袖与有连带者,无论何党,或文或武,亦应由本界及本界北乡,立即迁出,如违定行提究。

除了贴通告外,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军舰也纷纷驶近上海,准备派武装部队登岸,“保护”租界;工部局派总巡捕房头目卜罗斯带领马队三十余人,到沪宁火车站北面的南海会馆,驱逐陈其美的讨袁军总司令部。

对此,陈其美气愤在胸。

24日晚9时,战火重燃。

政府军探知沪杭火车站附近驻有新开到上海的钮永建部淞军2000名,当即出动500人前往攻击。两军在车站附近开火交战。不久,讨袁军佯败西退,政府军紧追不舍。这时,另一路淞军趁机进攻制造局西栅,两军互有伤亡,仍然未见胜负。

当晚激战时,被关押在南市监狱的宋案主犯之一的应桂馨,纠合同狱的数十名囚犯越狱而出。

本来,在陈其美将讨袁军司令部由南市迁往闸北时,周南陔就曾向陈其美请示:刺宋要犯应桂馨,押在城里地方监狱中,这人是带到闸北军中,还是就在此时枪毙?陈其美因为军事缠身,精神十分疲惫,他听了周南陔请示后,思索良久,然后答复道:“不必!此案既归司法办理,现在不能自蹈其咎。”陈其美便用手作势,指着另一个手心道:“放心!放心!总在我们的这里。(这时,即指手掌)”周南陔不好违抗,只得作罢。不料,终于让应桂馨趁乱逃跑了。

次日,上海红十字会会长沈仲礼、美国医生柯司在驻沪领事团的支持下,出来调停战争。沈仲礼、柯司医生首先来到海筹军舰,会见政府军李鼎新、郑汝成二位司令,向他们反复陈述:上海租界内外有居民200万人,请以人道为重。经过再三请求,李鼎新、郑汝成回复两点:一、南北两军一律退往吴淞外决战;二、闸北与城内不准再战,南军司令部不准在华界再行开战。随后,沈、柯二人又驱车前往闸北会见陈其美,告以“勿因袁(世凯)一人,伤害沪人数千万生民财产”。并向陈其美转述了政府军方面的条件。结果,陈其美断然予以拒绝。

25日晚,双方继续战斗。

淞军1500人猛攻制造局。政府军以探照灯扫视,一旦发现讨袁军,立即以机关炮轰击,并由海军开炮轰击。淞军因探照灯射眼,无法前进,亦只能远距离开炮还击。翌日,驻沪领事团与工部局西董会议,两次决定干涉中国内战,于26日发出通告:

上海外国公界,本为商务而设。近数日来,毗连之处乱起,阻挠商业,又复破坏本界秩序。现各外国领事馆及工部局宣示,或在本界或于本界以北毗喧嚣各乡,不准作为行军根据及阴谋策划中点之用。两方面之中国兵弁,无论何方,均须迁出本界北乡之外,以免战事波及本界,而保卫各国守分商民之安宁。且军事领袖与有连带者,无论何党,或文或武,亦应由本界及本界北乡,立即迁出,如违定行提究。朱宗震等编:《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下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21—722页。

27日晨,租界工部局借口闸北中国商人请求保护生命财产,派遣总巡捕卜罗斯率马队30余人侵入中国地界,开往闸北南海会馆和湖州会馆,驱逐讨袁军。蒋介石所率的原沪军第六十一团一部约207名讨袁军为英军缴械。陈其美被迫将司令部迁往吴淞中国公学内。

28日晚,讨袁军对制造局发起最后一次象征性的进攻。这一天,海军总长刘冠雄率领的舰队护送政府第四师李厚基旅南下,3天后陆续抵达上海,进驻制造局,讨袁军被迫向七宝一线退却,制造局解围。

7月29日,黄兴因在南京讨袁失败,败走日本。

7月31日,袁世凯复电伍廷芳,反对他三天前的和平呼吁:

沪上战祸,微公言已深虑。唯此次叛徒,志在窃地裂国。以制造局为依赖,抵死奋夺,使政府稍存投鼠忌器。即借寇之资,已成大局,何堪设想?鄙人受国民付托之重,一日在位,断不忍国家破碎自我。严防痛剿,责所难辞,且该叛军以十九营之众,毫无缘故,数昼夜围攻该局,欲使守军束手待毙,尤为无此军律,无此人道。中外耳目俱在,谁在戎首,自有公论。近日诂张为幻之事极伙,电信难分真伪,若有见教,幸速驾来京面谈。

同日,袁世凯还勒令北京国民党本部开除黄兴、陈其美、李烈钧、陈炯明、柏文蔚五人党籍,又悬赏缉拿黄兴、陈其美、黄郛、李书城四人。上海大街小巷贴满了悬赏布告,其中黄兴悬赏十万元,陈其美五万元,黄郛、李书城各两万元。

同日,浙江都督朱瑞派遣的浙军也开赴上海支援政府军,淞军被迫退往吴淞一带,讨袁军被迫据守在江湾—吴淞一隅。

同日,陈其美倚重的刘福彪部也在程德全策反下,在吴淞准备叛变,企图与政府军里应外合,袭击讨袁军。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造成恶果。

8月1日,孙中山、黄兴乘船离开上海,经福州、台湾,后抵日本。

8月6日,吴淞要塞总监白逾桓与吴淞司令居正先发制人,将刘福彪部缴械。

8月13日,吴淞炮台遭政府军海军舰队巨炮轰击,炮台失守。钮永建部淞军和居正部讨袁军退往太仓一带。

至此,上海讨袁军完全失败,陈其美被迫逃往租界躲避。

8月14日,上海租界工部局趁机落井下石,通知陈其美“不准留在或进入上海外界租界”。并声称,在接到本通知后,“若仍留在租界范围之内,应派巡捕拘拿”,对于租界当局的此种行为,陈其美非常气愤。